关于复盘,回顾、反思、探究、提升,一个都不能少。
复盘的关键是推演,通过扮演这个动作,复盘就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复盘呈现,而是可以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探讨。正是因为推演这个动作,将复盘与总结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事前有沙盘(预演),事后有复盘。
我记得2012年我们第一次提出复盘这个概念以来,我们的所有项目都要做复盘,而复盘的内容也做了一个大的框架,主要有业务复盘、项目管理的复盘,但在后来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复盘所需要的结果与我们设想的差别一直较大,一直不得其解,通过读了《复盘》这本书,再结合我们过去的复盘过程,来说说我们之前的动作到底有哪些差异(这也可以说是对“项目复盘”工作的一次复盘)。
1、项目管理复盘时缺少回顾的最基本素材:我们在做项目管理复盘时,发现我们之前的过程数据积淀太少,只有最基本的项目计划,能做的好像也就只有项目进度的复盘。但对于项目背景、项目范围、项目成功标尺(目标)、资源规划、成本投入等都缺少最基本的数据积累,导致在做复盘的时候将这些关键因素都没有数据的支撑,导致了复盘成为了过形式的复盘。
2、复盘时没有求真的心态:在对于许多同事来说,复盘的主要出发点不在于“反思”,而在于“表功”,结果大家一定要做的是“找亮点”,有意无意地要去“隐问题”。这是自我复盘中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复盘者的自我欺骗,自己骗自己不能对自己做到“无情”!毕竟复盘很多时候意味着对以前做法的否定,而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就是对自我的否定。自信心不是特别强的人,或者是特别“求实“的心态决定了复盘的成败。
3、复盘时没有划分好清晰的角色。我们在过去的复盘中,只是让员工将项目的过程写一遍,当是写总结一样,写完PPT就完事,更多一点则是通过部门的分享让同事们再听一次,这就算是复盘了。但为了保证复盘的顺利进行,有三种职能必须要有:一种职能是引导,保证复盘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一种职能是设定,通过不停地追问来引发思考,进而得到结论;一种职能是叙述,对事情的发展过程进行情景重现,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去除迷思,接近规律。2013年我们进行了全国的顾问PK赛,在PK赛的过程中,我们的管理者就担任了”引导者”和“追问者”的角色,通过前期的资料准备辅导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让员工准备的更为充分,而到了PK赛的现场就成了“追问者”将业务问题一问到底,让员工不断的深入思考和挖掘。从这个相对还成功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者的引导水平、追问水平往往决定了员工的“复盘水平”,因此复盘更要求我们的管理者要有“深刻的业务洞察能力”,这一点是我们的管理者们需要在2014年深入学习、掌握的技能。
对于复盘的过程中,叙述人是复盘的基础,对于叙述人有三点最基本的要求:
1、要真实,完整呈现复盘事件:在复盘中阻止真实信息的,是害怕。怕自己的行为和思维在别人看来很幼稚,怕别人嘲笑这种幼稚,怕因此而被认定为水平低下。因此,有的叙述人可能会因为怕而隐藏信息,甚至说假话。同时,叙述还应该深入到细节之中,提供最末梢的事件信息。我们说:魔鬼隐藏在细节之中,也有在说细节决定成败,具体操作细节做的是否到位,决定了结果的好坏。
2、要虚心,放空自己进行复盘。不要将问题看做是质询,而看作是一个共同探索的方向和思路。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动机。一旦从阴谋论的角度去解读别人的话语,自然就会将内心关闭。复盘过程中坦诚一些,不要装,这样会对自己有害,对团队有害,对成长有害。对于假设层面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与参与复盘的人多探讨即可。
3、要超脱,氛围也决定了复盘的成败。复盘不是表彰会,也不是批斗会。就是要站在自身之外看复盘。将参与复盘的自己与参与过程中的自己区别开来。要冷静地看自己在过程中的处理手法,站在结果第三方的视角无情地剖析自己。复盘其实就是一种工作方法,是一个成长机会,而不是将复盘当做其它。所谓客观,就是站在“客”的角度,像个局外人一样如实观照,不附加自己的推理、辩解、修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已。
总结以上几点,期望我们2014年的读书会能够按照“复盘”的心态、方法,做好每一个项目的复盘,为个人成长提供更高更高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