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公司先锋们之惑
2007年的PPG就像一个破坏者,通过互联网和呼叫中心等技术手段,打破了传统商业世界里的既定规则,打造了一个互联网直销品牌,以超常规的方式实现了快速成长。
同年,另一个轻资产的代表——ITAT——也进入井喷期,创业不到4年已经开设了800多家店铺,营业面积从零到超过160万平米,这期间,ITAT的销售额从2004年创业初期的500万元人民币飙升至2007年的42亿元(ITAT对外公布的数字),成为全球扩张最快的连锁零售企业。
PPG旋风式的增长的前提是建立在中国过剩的制造背景下,通过互联网获取消费者数据、深度挖掘数据,再通过对数据的把握去应对市场,从而实现规模性成长。而ITAT则从中国大量的次商圈闲置物业找到了突破口,以“零货款,零场租”的方式迅速的铺开市场。
然而这两家具有鲜明代表性的企业,最终却无一例外的都走向了陨落。
轻浪潮
虽然PPG与ITAT这两个排头兵倒下了,但这并没有消弱跟随者的热情与影响力,Vancl、京东商城、钻石小鸟、红孩子、携程⋯⋯甚至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雅戈尔、苏宁等也纷纷加入轻公司的浪潮中。
正是因为有了失败者的案例在前,尾随者们可以避开道路上的众多坑洼。
轻公司之重
几乎所有的轻公司新物种们,都是在最接近用户的地方,以互联网等轻资产的渠道抓获用户;抑或是将互联网这种双向透明沟通机制映射在现实商业环境中,以市场需求作为自己的核心引力,在过剩的中国制造中反向进行资源匹配,实现低成本的借资源增长。
这些轻公司们将大量的非核心业务以低成本的方式外包,核心能力成为左右其生存的杠杆。PPG的陨落在于其过量的外包,甚至于质量监测也外包给第三方;而ITAT的失败则是由于其自身核心能力的缺失,次商圈稀少的客流量以及缺乏强势品牌的吸引力,最终导致ITAT本身资源匮乏。
尾随PPG与ITAT之后的轻公司们,开始渐渐的为自身的“轻”加“重”,比如京东商城自建的仓储及物流,比如美特斯邦威增加直营店的数量⋯⋯
轻公司面临极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其模式的易复制,资本可以快速驱动新竞争者的野蛮切入,于是轻公司们正在加重自身以筑起竞争的优势之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