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自己内心的囚徒_Brave New World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Brave New World > 我们都是自己内心的囚徒
小R_优雅de刺猬 Brave New World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1-21 13:11:23

我们都是自己内心的囚徒

作为反乌托邦文学的典型代表,赫胥黎构建了像福特T型车流水装配线一般“美妙的新世界”。也正因为如此,福特是这个世界里的神,所有人的一生,变成了被预设好的机器,区别只在于型号(种姓)不同。如果是高级型号阿尔法和贝塔,就会被装配(孵化)成高富帅,白富美。而要是伽玛、德尔塔和爱普西隆,那就比较惨了,为了节省资源,装配过程中,大脑需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缺氧,脑残情况可想而之。也难怪呢,这个世界觉得,倒个垃圾之类的劳工压根就不需要智商!

新世界的游戏规则是“人人属我,我属人人”,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人不必为住什么样的房子,喜欢什么样的人,如何赡养父母,孩子上学这些俗事所犯愁。哪怕你有一点儿忧伤,只消睡一觉就好了。在异世界的我们看来,其实这就像长时间吸食精神鸦片,活在虚假的幸福感中。置身于这样的世界里,你没有烦恼,因为你没有选择权。

于是,只要人类仍有追问,冲突就来了。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新世界:阿尔法伯纳德生来身材较其他同种姓的人矮小,所以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里,经常受到异样的对待。他便开始思考自由,时常觉得人生不应该在“睡眠”中耗费时间,但其实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直到他遇到野人约翰。约翰这个异邦人成就了他,使他成为世人猎奇的窗口,矮小的形象突然间变得高大,他终于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而他又恰恰毁灭于这种满足感中。当神秘的面纱揭开,他的高大,像被戳破的气球一样坍塌。众人对他的肯定,与他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我为他感到惋惜,因为他最终还是没有跳出名利的泥沼,跃升高空,又被重重摔下,实在是有些可怜。

想想自己的生活,往往也是在受害者的角色上,才愿意开始思考公正的议题。一旦事不关己,很难再有伸张正义的动力。而若成为既得利益者,不作恶已经实属难得。大多时候,我们都是盲人,自觉得遵从着某种规则,鲜有反思的过程。在这个美妙的新世界,只要你是高种姓,就“幸福”了。那么,如果我们过上“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生活,是不是就也“幸福”了呢?很大程度上,我们内心向往的乌托邦,实际上真的很可能是一个不切实际又很无聊的精神领土。正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让我一直没有想明白的是,大家都说这样一种场景即是完美生活。在我眼中,这样的生活简直太过单调,还不如当前并不一切如意的日子来得快活。

这样解读反乌托邦,难免过于肤浅。然而,我无意也无能上升到社会架构的层面上去分析解读,去提醒人们保持批判与反思。反倒是觉得一旦拔高意义,所有人都会涌现无力感。其实,我们都是依靠对周遭的习惯惯性而存在的,而这所有的习惯,却成为了枷锁,将人紧紧反锁在了里面,去抗拒失控和混乱的无力感。人要先承认是自己内心的囚徒,认清我们在抗拒的对象,永不停止追问,不断的拆除重建自我的牢笼。与奥尼尔的1984比起来,赫胥黎的新世界让人代入感更强,1984让人绝望,而新世界会让人觉得自己还有救,所以,确实很美妙。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