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探索生命_活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活物 > 心存敬畏,探索生命
哼歌 活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4-16 22:04:18

心存敬畏,探索生命

2003年非典,2006年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3年H7N9流感,中国似乎与流感病毒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说这是一种基因武器,专门针对中国,但理性的人都会从专业角度分析流感病毒的传播条件和作用机理。正如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所说“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的确,不管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还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可对普通人来说,认识生命的活动存在一定的难度,又该如何让更多人了解生命的本质,现任日本青山大学教授,著名生物学家福冈伸一写作了浅显易懂的科普读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作者以其富有创见、充满灵感的思想,抛弃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清澈明晰、生动幽默的语言,从分子生物学出发,逐步上升到哲学世界观的高度,进而引发人们对生命和自我认同的再思考。

其实书中谈到的内容,我们大多在中学生物课本里有所了解,但作者将其串联起来,带着读者重新跟随科学家的脚步,见证细胞生物学发展到分子生物学的来龙去脉,并一步步揭开生命的神秘面纱。从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发现活细胞,再到电子显微镜出现后,在超微水平下观察细胞内的组成部分,科学家们对生命的认识愈来愈深刻。分子生物学给生命的定义为:生命是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这就不得不提到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核酸,它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NA则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其中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不仅被誉为20世纪以来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也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故作者对这一成果的发现做了重点介绍,包括各科学家为此付出的努力。同时,由此引申出生命的自我复制系统,例如病毒就是寄生在宿主身上,将自己的DNA 注入其细胞内部,凭借DNA的自我复制特点,不断制造出构筑病毒的“零件”,当“零件”在细胞内部组合起来时,新的病毒便诞生了,并冲破细胞膜,游走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当然,除了DNA自我复制的重要作用,蛋白质也是不可忽视的成分,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体系,更能体现它的作用之处,于是“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很好的概括了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也让科学家意识到细胞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并以此维持生命的稳态。书中以“基因敲除实验”为例,阐述了这一思想,生命不是被一个个零件简单拼接的静态机器,而是处于零件的动态变化之中,所以作者说“人类不可能像操纵机器一样操纵生命”。这也回到了此书的关键点——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宽泛且难以给出满意的答案,站在分子生物学的立场上,作者认为“生命是一张拆不开的折纸”,随着时间朝同一方向折叠,不曾停歇,如同莫比乌斯环,永远没有尽头。

看完这本朴实的科普书,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我们知道了现代生物学的前世今生,又历经了多少波折。任何科学研究都没那么简单,更何况是对生命的研究,生命的神奇让无数科学家尽折腰,尽管会遭受不少失败,他们依然甘之如饴,对生命的探索也将永不止步。至于生命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悟,但不可否认的是,生命的伟大映衬着人类的渺小,在它面前我们都应心存敬畏。

展开全文
有用 3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心存敬畏,探索生命”的回应

青豆小姐打酱油 2017-04-17 16:38:32

生命的伟大映衬着人类的渺小,在它面前我们都应心存敬畏。

冕儿好学 2017-04-17 08:49:36

太棒了!简直不忍卒读!

九月微白 2017-04-17 08:03:07

好熟悉的高中内容~

雾凇 2017-04-16 22:31:01

现代生物学的前世今生

顾海 2017-04-16 22:26:53

对,应该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