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催化剂_果壳中的宇宙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果壳中的宇宙 > 思考的催化剂
Ivy小姐 果壳中的宇宙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03 10:06:10

思考的催化剂

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自己真是愧做一名理科生,其中很多逻辑推理已经完全迷糊。
     以前觉得哲学就是异想天开,而读了这本发现哲学和科学有点殊途同归的味道,都是严密逻辑思维推理下的产物,上大学以来背的东西多了,思考的东西太少,以至于不太会思考了。
     当初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面对众多极左极右的人的思想自己还不太理解,看了这本之后,发现左右仅在一念之间,世界真的太奇妙,是上帝创造还是随机进化的结果?黑洞中时间禁止又是什么意思,如果宇航员掉进黑洞,会出现什么,难以想象。是否真的存在平行时空,是否真的是宿命论呢?如果宇宙都是宿命论,那我们个体呢?是否也是出生就决定了结局呢?真的可以穿越时空吗?真的存在高级生命活着低级生命吗?要思考的太多。

文章摘录:

<原文开始> <原文开始> 关于时间或者任何别的概念的任何可靠性的科学理论,依照我的意见,都必须基于最可操作的科学哲学之上:这就是卡尔?波普和其他人提出的实证主义的方法。按照这种思维方式,科学理论是一种数学模型,它能描述和整理我们所进行的观测。一种好的理论可在一些最简单假设的基础上描述大范围的现象,并且做出被验证的预言。如果预言和观测相一致,则该理论在这个检验下存活,尽管它永远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如果观测和预言先抵触,人们必须将该理论抛弃或者修正。如果人们如同我们那样采用实证主义立场,他就不能说时间究竟为何物。人们说能做的一切,是将所发现的描述成时间的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模型并且说明它能预言什么。

     有人将原子弹归咎于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关系;但是这和把飞机失事归咎于牛顿发现了引力很类似。爱因斯坦本人没有参与曼哈顿计划,并且为投掷原子弹而感到震惊。 在战争年代里他过着独身生活,避免了家事纠缠,这也许是他在这一段时期科学上多产的一个原因。

对星系进行观测表明宇宙正在膨胀:几乎任何一对星系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大。

爱因斯坦甚至更不愿意承认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即当一个大质量恒量到达其生命的终点,而且不能产生足够的热去平衡其自身使它收缩的引力时,时间将会到达尽头。

广义相对论预言,无论是该恒星,还是任何不慎落入黑洞的可怜的航天员,其时间在黑洞中都将到达终点。

他曾经说过:“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方程是他最好的墓志铭和纪念物。它们将和宇宙同在。

世界在上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以往的任一世纪。其原因并非新的政治或经济的教义,而是由于基础科学的进步导致了技术的巨大发展。

19世纪作家查里斯·兰姆写道:“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东西像时间和空间那么使我困惑。然而,因为我从来不去思考时间和空间,所以它们带给我的烦恼比任何其他东西都少。”

关于时间或者任何别的概念的任何可靠的科学理论,依照我的意见,都必须基于最可操作的科学哲学之上:这就是卡尔·波普和其他人提出的实证主义的方法。按照这种思维方式,科学理论是一种数学模型,它能描述和整理我们所进行的观测。一种好的理论可在一些简单假设的基础上描述大范围内的现象,并且做出能被检验的确定的预言。如果预言和观测相一致,则该理论在这个检验下存活,尽管它永远不可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如果观测和预言相抵触,人们必须将该理论抛弃或者修正。(人们认为这终究是要发生的。

时间的形态和方向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大量的实验相互符合,它指出时间和空间是非常复杂地相互纠缠在一起。人们不能仅仅弯曲空间而不涉及时间。这样,时间就有了形状。然而,它只能往一个方向前进,

广义相对论把时间维和空间的三维合并形成所谓的时空(见33页,图2.3)。该理论将引力效应表达为,宇宙中物质和能量的分布引起时空弯曲和畸变,使之不再平坦。这个时空中的物体企图沿着直线运动,但是因为时空是弯曲的,它们的轨迹显得被弯折了。它们的运动犹如受到引力场的影响。

所有粒子都具有称作自旋的性质,该性质和粒子从不同方向看起来什么样子相关联。人们可以用扑克牌来展示这一点。首先考虑黑桃么点。只有把它转动一整圈或者360°,它才显得相同。所以人们说它的自旋为1。 另一方面,红心皇后有两个头。所以只要转动半圈或者180°,就变成一样。所以人们说它的自旋为2。类似地,人们可以想象具有自旋3或者更高的对象,它们在转动更小角度下显得相同。 自旋越高,使粒子显得相同的旋转所需要的整圈部分就越小。但是以下事实令人印象深刻,存在旋转两整圈才显得相同的粒子,这种粒子被称为具有自旋1/2。

宇宙中的所有已知粒子可以分成两组,费米子或者玻色子。费米子的自旋为半整数(例如自旋为1/2)的粒子,它们构成通常的物体。它们的基态能量是负的。 玻色子的自旋为整数(例如自旋为0,1,2)的粒子,它们在费米子之间引起力,诸如引力和光。它们的基态能量是正的。超引力理论认为,每一种费米子和玻色子都具有其自旋比它大或小1/2的“超伴侣”。例如,光子(它是玻色子)的自旋为1。它的基态能量是正的。光子的超伴侣,光微子的自旋为1/2,使它成为费米子。所以其基态能量是负的。 在这种超引力方案中我们得到同等数目的玻色子和费米子。玻色子的基态能量处于天平正的一端,而费米子处于天平负的一端,基态能量就相互抵消了,因而消除了最大的无限大。

热大爆炸 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那么宇宙就在具有无限温度和密度的大爆炸奇点起始。随着宇宙的膨胀,辐射的温度降低。大约在大爆炸后的百分之一秒,温度为1000亿度,宇宙大多数成分为光子、电子和中微子(极轻的粒子),和它们的反粒子,还有某些质子和中子。在以后的3分钟,当宇宙冷却至大约10亿度,质子和中子开始结合形成氦、氢和其他轻元素的核。 几十万年以后,当温度降低至几千度,电子就缓慢到这种程度,轻核能够将它们捕获而形成原子。然而,构造我们的诸如碳和氧之类的更重元素,直到10亿年后才在恒星的中心燃烧氦而形成。


人存原理 粗略地讲,人存原理是说,我们看到的宇宙是这种样子,至少在部分上是因为我们的存在。从整体外观上看,那刚好和完全可预见的统一理论的梦想正相反。在统一理论中自然定律是完备的,而世界之所以这样子,是因为它不可能是别的样子。人存原理具有多种不同版本,从弱到无聊的,到那些强到荒谬的程度。虽然大多数科学家对人存原理的强的版本持怀疑态度,很少人会对某些弱人存的论证的效用有异议。 弱人存原理归结成解释我们能够在宇宙的哪些不同时期或者部分中栖居。例如,为何大爆炸发生于大约一百亿年以前的原因是,宇宙必须足够古老,使某些恒星已经完成它们的演化以产生像氧和碳那样的元素,我们就是由它们构成的,而宇宙也必须足够年轻,使得某些恒星仍然在提供能量以维持生命。 在无边界设想的框架内,人们可以利用费恩曼的规则,把数赋予宇宙的每个历史,去发现宇宙的那个性质很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形下,因为要求历史包含有智慧生命,所以必须贯彻人存原理。当然,如果人们能证明宇宙的一些不同的初始形态很可能已演化产生像我们今天观察到的一个宇宙,人们将会对人存原理更加欢欣鼓舞。这就意味着我们栖居的宇宙部分的初始状态不必被很仔细地挑选过。

有一个黑色幽默讲,我们之所以未被外星人接触,是因为当一种文明到达我们的发展阶段时,就变得不稳定而且毁灭自身。

因为生物进化基本上是在所有遗传可能性空间中的随机漫游,所以它非常缓慢。其复杂性或者被编码于DNA中的信息的比特数大致为分子中的碱基数目。</原文结束>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