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脚亲自丈量生活 每一次上路都是对自己的质问_寻路美国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旅行 > 寻路美国 > 用双脚亲自丈量生活 每一次上路都是对自己的质问
梁小蹦 寻路美国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2-31 01:12:28

用双脚亲自丈量生活 每一次上路都是对自己的质问

这是一次辞职后的美国之旅。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是探亲,也不是工作派遣;不为学术交流,不为留学深造,也不是为了移民。

于父辈眼中这是一次胡闹。在青春的尾巴、奔三的道路上,你或许觉得好熟悉,这是极为典型的中国当代年轻人的纠结之举。大学扩招又身逢金融危机,房价很高,工资跑不过CPI,自己又不是一无是处。因为身处尴尬,80后的作者王槊,在东北老家与北京之间,选择了前途与奋斗。当发现最初的梦想,被各种现实裹挟着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时,你会开始想办法挽救它,前提是那个叫做“激情”的东西还没有在你的内心消失匿迹。

与其说这是一次“寻路美国之旅”,不如说这是一次不折不扣地“逃离北上广”。我无法臆测王槊为何辞掉工作,拿上全部积蓄跑去美国自驾旅行。
他这样做显然不是因为很酷,从他的旅行见闻、感想,以及洋洋洒洒写下的几万文字里,你嗅到了生活的现实与残酷,这其中不免略带酸意。

这是一个属于大龄男青年迟来的间隔年,像百万涌进北上广人才市场的毕业生一样,找工作有点饥不择食的意思。至于停下来思考人生,是奢侈的事情。逃离式的旅行不会让生活本身发生任何改变,但是回归后的你会选择改变生活。

每一次在路上,见他者都是对自己的质问。你看见外面的世界、外面的生活,有惊讶、羡慕;有鄙夷、嫌弃;有疑惑、质疑…不论作何感想和评价。不要忽略,那其实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映射。

是的,纽约的地铁1号线又老又破又脏,但它全年无休24小时运营,有100多年的历史。游客要去42街的时报广场,艺术爱好者要去66街的林肯中心,学生要去116街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那些不出名的站点…我想住在曼哈顿上东区的名流富人几乎是不会乘坐它的,但美国也有老百姓和劳动人民,也要出行工作、购物、谈恋爱…堵车,在纽约同样是家常便饭,地铁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除此之外,它还承载并见证了百年来纽约逐梦的人和事。在这里没准还实实在在地上演过好莱坞电影中的浪漫与惊悚情节,地铁是纽约真实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什么会比生活来的更真实、丰富。


是的,那座在与美国相关的新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白色大楼并不是白宫,而是美国国会大厦。运气好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游客可以去旁听议员们议政,还有机会看见国务卿希拉里。电影看多了的同学注意,五角大楼也不在身处华盛顿的国会大厦边上,而是在弗吉尼亚的边上。

是的,美国也会搞地域攻击,芝加哥来的记者一脸不屑,撇着嘴说:“那儿可不是美国,那是德克萨斯!”但美国也是接收移民最多的国家。2013年,在美国居住的移民人数占目前全球移民总数的五分之一,成为“全球移民首选目的地”。 自1990年以来,美国的移民政策开始青睐富人和高学历人才。伴随移民大潮,当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移民来源国时,或许我们应该思考,他们是谁?为什么离开?

辞职旅行的生活虽然并不主流,但像王槊这样做的年轻人在今天的中国并不少见。关于这次出行美国的心情,或许只是大漠中的一粒小小沙子。身处时代转轨的年轻一代,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被告知,美国是什么样子,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那些勇于辞掉工作,逃去西藏、欧洲和澳洲的年轻人,更愿意踏上旅程,用双脚亲自丈量,用双眼亲自看一看,用特有的方式亲自体验一回。他们或徒步、骑行,或游走卖唱、摄影、开咖啡馆。他们敏锐、质疑,懵懂、好奇,不断抛弃已知,对未知充满渴望,他们要用这种方式停下来,好好地跟自己对话,来找到真正令自己满意的生活。脚踏实地,明明白白。

这一次横穿美国的旅行不止是旅行,通过作者的心和眼,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好莱坞电影、美剧以及只言片语的言传与报道,让我们对美国有多少过度解读,又有多少误解与无知。构建起来的已知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或许,是时候通过旅行来打破它了。
寻路美国,这只是一个开始。

该文章已刊登于《南都metro周刊》

    题外话,在阅读本书之时,我终于拿起了购买已久,搁置床头攒土却总是不能停下来翻看的《江城》《寻路中国》《民主的细节》。或许,王可以多多借鉴这些作者的写法和角度。从这个角度,我要感谢这次写作机会。

    题外话,今天早晨7点30分,我坐上地铁六号线 从青年路向望京进发,中途要转线3次。从草房出发向海淀五路居方向的车厢里塞满了人,活像个人肉罐头。换乘10号线呼家楼站人群拥挤水泄不通,只有在三元桥、亮马桥这些站点上车人零零星星。十三号线和十五号线的换成需要5分钟之久,大队人马挤在长长的通道中。大部分人还是住不进北京4环以内的。像天通苑那样的超级城乡结合部将会越来越多。发展的畸形中,最不该忽略的是人的感受,可我们大部分工薪阶层只能向人肉罐头一样出行,道路和轨道像极了生产线上的传送带。到底还有什么底气和理由去诟病美国24小时运营的纽约1号线?这根本不是比较哪个地铁更牛逼、更干净、更现代、更新。应该比较的是,让人民出行的便捷、舒适和费用是否经济合理。

    纽约的中央公园之所以是中央公园而不是北土城公园,北土城公园不能简单粗暴和中央公园来比较,感觉作者的写作还需要严谨。

    一些个人建议,还是推荐大家来阅读这本书。

展开全文
有用 9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用双脚亲自丈量生活 每一次上路都是对自己的质问”的回应

梁小蹦 2014-01-19 12:58:07

oh 3q same fun to u

红皇后 2014-01-18 22:38:16

周末愉快

梁小蹦 2014-01-17 17:32:52

总的来说 我还是很羡慕作者能有魄力 和机会 去到美国自驾 那也是我的梦想
因为书评题目选定那个角度没有写到 作者和马同学的爱情 还是很有趣的 我觉得马同学在美国挣得好多啊 呵呵呵呵

毛毛 2014-01-17 17:11:27

这根本不是比较哪个地铁更牛逼、更干净、更现代、更新。应该比较的是,让人民出行的便捷、舒适和费用是否经济合理。
果然思路不同,给小蹦点个赞

老妖 2014-01-17 16:54:41

好长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