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宏涛
一,你的目光注视何处?
多年前看过一个故事,让我念念不忘。
故事来自高阳所著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中年时,曾经有一段陷入了抑郁,为啥呢?因为花钱太多了。
胡雪岩中年时,派手下到各地开拓市场,租房或买房需要钱,雇账房和伙计需要钱,投资需要钱,各种税费要花钱,各种关系的打点需要花钱,还有他做的慈善事业,比如建学校、施斋、修路、架桥、捐款赈灾……哪一样都得花钱。
穷苦出身的胡雪岩每天都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大把大把的银子花出去,真是心也疼来肝也疼,可这些钱不花还不行,所以就抑郁了。
后来手下一个聪明人就给他出主意,说您别把目光盯在花钱上啊,这样谁也受不了!您得把目光盯在您做的事儿上。请看,您在某处又开了一家药店,某处又开了一个钱庄,某处又修成了一座桥,某处又建了个学校,又给某地捐款赈灾,救了多少人……您每天做成了这么多事儿,多牛啊!
胡雪岩转变了注意力,果然抑郁消失了,成就感满满啊!
这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要把注意力放在要做的事上,而不是放在所花的钱上。我以前做事,往往会把目光放在花钱上,花一点钱就心疼,却忘记了某些事情比要花的钱重要得多。我这真是本末倒置了。钱是我们的工具,应该是我们的奴仆;但我却把它们当成了主人,我成了金钱的奴隶。
二,以终为始
后来看《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里面提到一个重要概念是“以终为始”,我不禁想到了花钱这个问题上。
有很多人的目光是盯在如何赚钱上,关于如何花钱,他们却很少去想。在赚钱上,可能他们会锐意进取、积极主动;但在花钱的问题上,他们却消极被动,花一点钱就会难受,能不花的钱就尽量不花。除了生活必需品,他们在各种事情上都希望一毛不拔,就连老婆买的化妆品、孩子买本课外书,他们都会觉得钱被浪费了。至于赚的钱要怎么花,他们很少去想。
这类人是可悲的,他们成了金钱的奴隶。他们赚钱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更好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仅仅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很优秀。他们的视野太狭隘,他们的人生太单薄。
人与奴隶的区别是,他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需要钱。所以我们都需要去赚钱。但我们要不忘初心,我们赚钱的目的是为了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为赚钱而赚钱,不是为了与别人斗富、比阔而赚钱。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意思是:如果我们利用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
这里的物是包括钱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是利用钱而不被钱所役使。孔子说的“君子不器”也有这个意思。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神农、黄帝会为赚钱而迷失吗?他们的注意力是放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的,今天规划在这里建一个城池,明天规划在那里修一座桥,后天给某处受灾的百姓送去粮食……他们也会筹钱,但他们筹钱不是为了单纯积累财富,而是为了去做前面说的这些事情。他们的财富都是为了做事而用。
也许你会说:“他们是首领,不需要亲自赚钱,下面的人自动会给他们钱。我不去赚钱的话,孩子奶粉钱你给啊?”(这有点消极被动了,完全可以这样想:“我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我要给孩子品质优良的奶粉,所以我会去赚钱。”)
我需要提醒你的是,你的确不是首领,但你也不是奴隶啊!你要反问自己:你赚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要上福布斯财富排行榜吗?不是,是为了让你的生活更美好。所以,如果你赚钱反而使得生活更不美好了,那就好及时反思,以免南辕北辙。
三,我们要学会利用钱,而不是被钱所役使。
如何利用钱而不是被钱役使呢?很简单,我们要以终为始,以自由地做我们想做的事为目标,然后去合理地赚钱和花钱。我们赚钱和花钱,都要围绕我们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迷失方向,成为迷失在赚钱快感上的奴隶,或者成为一掷千金到处比阔的暴发户。
举两个例子:
有个在德国带孩子的朋友,她发现附近德国人家的院子都像美丽的花园一样,而且各具特色,很值得一看。她也很喜欢推着婴儿车带孩子四处逛逛。但是如果只是这样逛,生活开销上会有些紧张,她需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保障,也需要钱投资自己,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更上一层楼。那怎么办呢?
她就找了一份送报纸的工作。取报纸的地方就在自己家门口,每周一次,取了报纸一边带着孩子去各家的院子里参观美景,一边顺带和各个院子的人打招呼(不需要德语很好)送报纸,还能赚一笔钱。这更上一层楼,简直是以终为始来赚钱了。
以前在成功学鼻祖拿破仑·希尔的书中也看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个人的兴趣爱好就是在森林里旅行,可是这样的生活也是需要金钱做支撑的,怎么办?是先去狭窄的写字楼里谋一份工作,辛辛苦苦干大半辈子,攒够了钱,再过这种生活?还是在每年度假的时候,来森林暂时爽一下?这些都有违他的初衷,他赚钱的目的是为了过这样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有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只要愿意去想,就能够想到。
他想的办法是做保险,每天自由自在地在森林里旅游,在森林里看到猎人或其他人,就一起聊聊天,顺带谈谈保险(不是为了卖保险而在森林林刻意找人)。结果,他过着梦寐以求的生活,也有足够的钱花(没有竞争对手,一般人,谁愿意跑森林里拉保险?)。
如果不是以终为始的思路,他可能想不到这样。
四,我是如何以终为始对待金钱的
多年来,我一直过得就是以终为始的生活,我的注意力一直放在我想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如何赚钱上。
钱是拿来用的
刚毕业的时候,我想到处多走走、多看看,于是拒绝了做办公室和在市内做业务的几份工作,而是选择了一份负责开拓五十个市/县业务的工作。每天一个县,每天都在外住宿,一直跑五十天,五十个县转一遍,再回公司一天交账,然后再继续出去巡游五十个县……
这样的生活挺辛苦的,因为并不是夹个公文包就出去了,而是还要随身带很多货,带着小拉车,带着一箱货,带着一个装货的包,一个装衣服、洗漱用品和账本的包,每天挤车,县里还好,走着就过去了。市里还得挤公交,有的地方还得挤火车……但是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做的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我在做业务的同时,还可以在各地旅游(当然,需要门票的地方,我都没舍得进,当时比较穷,最后决定不干这份工作时,我才进去看了),还学会了一项自己需要的技能——具体可以看《我是如何养成积极主动和美女搭讪交流的好习惯的》。
逛遍了几个省的大部分市县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也还完了家里所欠的债务,还有点小积蓄,并成家后,我决定做我中学时代就想做的,大学时确定的理想生活——做个自由撰稿人。
于是,我就开始做了。别看简单一句话,敢于这样做的人却极少。
我有很多文友,他们和我有着同样的梦想,但是他们不敢。他们还是忙于工作,利用很有限的业余时间忙里偷闲写一点,而我是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想写多久写多久。像我这样任性的人还真是极其少见。
我不是天才,刚开始写作那半年,我发表的文章很少,稿费也很少,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饿不死(别忘了我还有点小积蓄),我才不会为了钱去做一份不想做的工作呢。我只想过我想过的生活,没到要饿死的地步,我是不会改变的。赚钱不就是为了花,不就是为了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我已经过上了我想要的自由读书、写作的生活了,钱还重要吗?
至于老婆,她那时还是个大三的学生,和我一样,视金钱如粪土,单纯得很呢。
半年后,我的文章基本上能够写十篇发二十篇了(文摘杂志会转载),但是收入不稳定,有时候多,有时候少。老婆是个很好玩的人,我赚得多,她就多花;赚得少,她就少花,我负责赚钱,她负责花钱,反正最后都是月光。经常在快要断炊的时候,飘来一张稿费单……
再后来,我想做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于是,就去学了。学了之后,就开始做。在开始学之前,我就已经研究这两项多年了,去学习一是拿个证,而是系统学习一下,让自己的基础更牢,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理论相结合……
刚开始,也是收入不多,但是我不在乎啊,我做的都是我想做的事情,换句话说,我想做的事情,我都做了或者正在做,夫复何求?
我没感觉到匮乏,我的需求就是买些书,而书价实在太便宜了。几百本书才不过几千块钱。买房什么的,我觉得不需要,反正老家有房,也不喜欢开车。所以我就是这么没有上进心(赚钱方面)。
五,好事可两全
去年女儿出生后,老婆母性爆发,终于“觉醒”了,开始意识到钱的重要性了。她开始要求我去找个工作(以前老婆都是任我为所欲为,不像一些亲戚那样要求我找个“正经工作”),这样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她会感觉到踏实。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我赚多少她花多少了。她需要稳定的钱给她安全感。
我拒绝了,我只想做我想做的事情,不想给别人打工,除非那份工作是我想做的。不过,我虽然拒绝了她的要求,但她的感受我是在乎的。她希望每个月有固定收入,这个我不需要去找工作就可以满足她啊!干嘛一定要为别人打工呢?我每个月给她一笔固定的钱不就行了?何况她一个人照顾孩子太辛苦,我在家还可以帮她照看孩子。
我们本地平均月薪还不到两千,我问她觉得多少钱可以有安全感,老婆说:三千。
为了让她更有安全感,我决定每个月给她五千块钱。她不相信我能给这么多,因为此前我的平均月收入只有两千。她还说给我三个月的试用期,如果三个月都没给够这么多钱,我就得去找工作。我笑着答应了,我一点儿都不担心,一点儿都不焦虑,我没有对钱的匮乏感了(具体可见《你这么穷,一定要从童年找原因》)。我觉得五千块钱根本不算什么,我想要,就肯定能得到。
于是,接下来的每个月,我的平均收入真的都超过五千了。
女儿一岁的时候,老婆想加薪,一个月多个一两千,我想,要加就多加点,于是决定每个月给她8888元,她很开心,但是也有点担心我赚不了那么多。事实证明她多虑了,我想要,就会有(有人问,为什么你以前收入低,后来收入高了?因为我开始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愿意付费得到帮助的人——我是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写作指导师/造梦师,欢迎付费咨询)。
我就是《让子弹飞》里的张牧之说的,站着把钱赚了。虽然赚的钱不算多,但我没有为赚钱去做过任何我不想做的事。我做的都是自己最喜欢做的事。赚钱快乐,做喜欢的事情,更快乐。
六一份工作
老婆不逼我找工作了,我却选择做了一份工作。去年8月到今年7月我干了一份有史以来唯一一份做办公室的工作,这份工作钱不多,但是没关系,我喜欢。这份工作就是家乡所在乡镇的报纸编辑兼记者。
去年本来就计划9月份回老家生活的,没想到8月份朋友给我介绍了这份工作,我从小就上学,常年在外,对家乡其实很不熟悉,家乡有多少个村,位置在哪里,家乡有哪些企业,哪些文物,哪些名人……我都不知道。所以我就答应了,做了这份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我说的钱多是相对于工作时间(不需要按时上下班,不需要点名签到,双休,没特殊事情,不需要请假,就可以随便不去)。
这一年时间里,我把家乡的工业、农业、经济、地理环境等各方面都了解得很透彻,认识了不少舞文弄墨的中老年人,认识了不少各行各业的能人;听市委书记(后来被拿下了,我们镇的发展也因此大受影响了,可惜了)、市长、副市长、区长对我们这里的指导,对家乡的未来也有了更多的信心……这份报纸也是从我们手里诞生和成长的,报道了很多好人好事和有意思的事情……
不过,了解了这些后,再做这个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刚好镇长高升,合同到期,我们也就离开了。我又回归到原来的状态了。
因为要照顾八十多岁老年痴呆的爷爷,六十岁腿脚不便的母亲,年幼的女儿,我近两年的状态就是“身在穷乡僻壤,客居深北上广。每天足不出户,服务全靠上网。”我做的始终都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考虑的也都是如何把我想做的事情做得更好,很少考虑钱,而钱自然够花。
七推荐一本书
赚钱的事儿,我负责;花钱的事儿,都是老婆操心。关于如何花钱,我还写过一篇文章《付费是珍惜生命的体现,省钱是浪费生命的根源》《你的停滞不前,源于不舍得花钱》,最近看的日本超人气MBA导师野口真人的新作《学会花钱》
图片来自网络
和我的观念一致,他认为:
如果你不停地为晚年生活储蓄,埋头攒钱,最后死在储蓄的路上,那就像是蚂蚁窝里的工蚁,成为“财富的奴隶”了。人应该在年轻的时候投资自己,把自己擅长的技能强化,发挥到极致。
作者在书里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并用故事教会我们日常必备的金融学、行为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知识,会让我们对金钱、价格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你养成更好的花钱思维方式。
比如作者提到,东京迪士尼的门票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并不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心理决定的。经营方考虑定个什么样的价格,消费者能够接受,并且总利润最高,就定什么样的价位。
又比如东京中城的卡尔顿酒店里的咖啡为什么会卖到1800日元一杯的高价?不是因为房租太高,而是因为即便卖到这个价格,也有不少人来买。
我以前也提到,当我们付费时,应该主要考虑什么?有些人,考虑的是对方的成本,觉得对方只付出了那么一点,就收费这么高,太不能接受了。我的意思则是,不必考虑这个,而要考虑你能获得什么。如果你获得的比你付出的多,那么这笔交易就是划算的。除非你具有同样的才能,那么考虑到对方的成本低,利润高,你也可以去做这样的事情,否则就别想着什么便宜都不让别人占了。
我们家附近两家羊肉汤店,一家生意惨淡,一家生意很好,为什么呢?那家生意好的店是我姑姑家开的,所以我知道原因。
首先他们舍得花多一些的租金选择更好的地理位置,店在大路口附近,那里非常宽敞,停车方便,路过的外地人看到也会在那里消费;另一家羊肉汤店在小路上,停车不便,只部分本地人在那里消费。另外我姑姑花了一万多块钱学习做羊肉汤的秘诀,而对方只是寻常做法。所以我姑姑家的羊肉汤更好喝,生意也更好。
由此可见,如何花钱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一个店的成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你的注意力是放在做事上,还是花钱或赚钱上?你的挣钱方式是什么?花钱原则又是什么呢?你是金钱的主人,还是金钱的奴隶?
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张宏涛,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造梦师/太极作文创始人/写作指导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读者》等大刊的签约作者)。
致力于家庭教育,帮助有自省能力的家长意识到,孩子在宽松愉快、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身心愉悦的茁壮成长!
致力于太极作文辅导课程的开发和传播,帮助青少年提升智商、情商、逆商。
致力于帮助人们,提升心智成熟度,获得心灵上的宁静;提高婚姻、工作方面的幸福指数。
公众号:hnzhht 个人微信:lyzhht QQ:72701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