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头痛孩子的教育问题,各种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如何教育与孩子沟通的文章和书籍不计其数,新闻里也经常有关于给孩子花400万买学区房还是移民的讨论。但我们一直纠结于怎样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却常常忽略对孩子最重要的,是陪伴。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记录了一个爸爸对孩子的陪伴。这个爸爸很普通,跟很多爸爸一样,是每日早早起床,收拾妥当在楼下车旁等着送孩子去上学的爸爸,是需要加班加点来完成工作的爸爸,是周末陪孩子打篮球的爸爸,是偶尔也会和妈妈拌嘴的爸爸。但这个爸爸,又跟很多爸爸不一样,如果考试没考好,他不会生气,而会告诉你:分数,只能证明对这张试卷的水平,说明不了其他问题,不必太当回事。如果你把他的笔弄坏了,他不会发火,而是说:拆笔可以,但最后要尽量恢复原装,如果装不上,爸爸和你一起装。他不会一下班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而是陪你看书读书指导你写文章。
书里记录了哲哲的一个个成长的小片段,这些小小的片段练成一条长长的成长轨迹,在这条轨迹上,爸爸陪伴的身影无处不在。我们会看到:爸爸带着哲哲去校园跑步,爸爸陪哲哲去动物园、博物馆、图书馆,爸爸在哲哲班上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这些小小的场景,洋溢着甜甜的幸福,对哲哲而言,也有独特非凡的意义。因为这不仅体现了爸爸对他的关注和爱,也体现了爸爸和他共同的成长,在这陪伴的过程中,哲哲变成了懂事聪明可爱的孩子,爸爸也成为了宽容体谅的好爸爸。
犹记得很久以前去买水果,一位妈妈带着她三四岁的孩子,孩子指着榴莲问妈妈:“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水果”小朋友说:那是什么水果?说着就要摸榴莲上的刺儿,妈妈“哎呀”一声,扯下小朋友的手,大声说:不要乱摸啊,等下被刺到了又哭个不停。小朋友有点被吓到了,两只手绞着,不敢去摸,抬头看了我们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她妈妈嘟嘟囔囔的继续挑水果,也没有理他。
这些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这本书的的意义,就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希望每位父母能透过书中的成长片段,反思、改善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是比单纯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童年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