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不好怪床歪_好用型设计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UCD > 好用型设计 > 睡觉不好怪床歪
南桥 好用型设计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6-05-26 04:05:44

睡觉不好怪床歪

去药房拿药回来,夫人问:你有没有问这药是怎么吃的?

我回答说:用嘴吃。

结果被臭骂一顿。我觉得冤枉。我的想法是这个问题还用问吗?这种小孩子吃的维生素又不是处方药,医生甚至没有给医嘱,那药瓶上还能不写吗?

我于是拿出药瓶,左看右看,只写着一次吃1.0毫升。

是一天1.0毫升,每六小时,还是一星期?对方辩友问。

我又拿出夹在里面的说明书,然后再看纸盒子,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是找不到是每隔多久吃一次的任何信息,虽然每个能写字的地方都写得满满的。
最后我只好打电话问医生,才把问题给解决。
如果是以往发生这种问题,我不用劳动我们家那位的口舌,我自己都会骂自己的愚蠢。

但最近我天天做研究,不仅学问的功力大增,而且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了。我发现这并不是我的问题,而是它药厂的设计的问题。

创办数字设备公司(DEC)的Kenneth Olsen在公司的年度会议上无奈地宣布,他一直没有搞懂如何用公司的微波炉来热咖啡。《日常事物的设计》(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一书作者Donald Norman的一个朋友买了个电子表,老半天都调不好,无奈地摇头说:要把这表调对,得有麻省理工的工科硕士学位才行。Norman说正是,我就是麻省理工的工科硕士,可我也调不对。不会用微波炉热咖啡的Olsen拥有麻省理工的两个工科硕士学位。

如果我们觉睡不好,那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有个刚出生的孩子,动不动就哭,而且你有一个更大一点的孩子,一听有人哭马上跟进,银瓶乍破水浆迸,大珠小珠落玉盘。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你的床真是歪了。不是你睡觉的问题,而是床的设计问题。

设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它是设计者和使用者通过产品实现的无声的交流。按照《日常事物的设计》一书的说法,好的设计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Affordances: 就是事物的实际功用,以及我们对其功用的常见解释。比如一个矮矮的敞口的容器,就很有可能被看成烟灰缸,虽然你可能是想把它设计成笔筒。刀形的东西,我们就想着用它来切东西。思维有一定的定势,除非你有别的方法将这定势打破,否则你最好顺应潮流,按照这定势来设计,如果你不希望有人把烟灰弹入你的笔筒的话。

Constraints: 你给使用者增加限制,使得他犯不成错误。比如电脑的各种接口,最好设计成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想插错都难。
Mapping: 对应性。现在新出来的电话的功能多如牛毛,但如果你不去玩它,有很多功能就会废弃不用。因为有些功能是数字组合而成的,而这种组合是一种人工的,随机的组合,并不能在用户的头脑里形成自然的对应。

Feedback: 反馈。使用者采取了某个行动,会有及时、明显的反馈。其实汽车上的各种功能要比各种新的电话少,但是掌握起来,失误却少得多。因为汽车上的每个功能你如果执行起来,都会有即刻的反馈。而你打电话时候按错了某个复杂的键,拨给一个错误的人,你或许只有等对方接听电话的时候才发觉。

《日常事物的设计》一书封面上有一只茶壶,茶壶的壶嘴和把手在同样一边,如果你倒茶,你很有可能就把自己烫伤。

有问题的设计几乎无处不再。有时候不出点事情,还没有人想起来去追究设计者的责任。有个笨贼,偷到人家的车库,结果无论如何打不开车库之门。而主人又出去度假数日。笨贼在车库里饿了几天,冻了几天,吃够苦头。主人回家后,笨贼终于逃出,头一件事就去控告车库主人,说这车库门设计不合理,造成自己身心健康蒙受损失。官司居然赢了。
我们都应该向这笨贼学习。

我并没有说你必须把自己变成笨蛋,或者小偷。

展开全文
有用 158 无用 7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睡觉不好怪床歪”的回应

烟花绚烂逝去 2017-03-11 18:37:59

我怎么感觉这篇书评是在黑这本书的翻译或者作者的写作风格呢。书评放到书中的某一章毫不违和!

Evens丶 2015-10-20 15:08:46

我突然想到一个点,很久之前这种看不懂药物说明书的行为被当做是外国人的笑话,因为外国人的说明书居然写着厚厚一本在国人看来都是常识的问题..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变成了交互_(:з」∠)_

舍未 2015-10-18 20:47:25

书评写的确实不错,刚刚看完,英文水平不够再加上作者举的一些例子年代久远,很多地方都不是很懂。看着您的书评,感觉很精炼,把一些重要都提取出了,很开心。

JUst-spwm 2013-12-10 09:38:16

写的蛮不错的

听不到 2013-06-14 16:54:58

能说没怎么看懂不……

青庭 2012-08-02 22:59:34

书评很好,爱死豆瓣了!!!

074的冯儿 2012-02-16 10:31:11

有时间再看~

人物小說 2012-02-04 10:15:59

这本书不错,一个萝卜一个坑。

与鸡共舞 2011-12-14 09:19:16

评论的真好,豆瓣里面真是人才济济。。

Shawn_Hao 2011-07-31 09:05:51

受教了,这本书也值得看看

logoc 2011-01-12 22:44:56

书评不错!

从前以后的 2006-06-02 22:33:12

初见这篇书评,是在火车上用手机浏览的,巧的是同时刚看过金融时报上的那篇关于大师设计的"外星人"的文章,见之如故。
再看时在回应里看到南桥提到的文章。
今日在豆瓣周刊里,又见推荐。
:)

欧欧-纸星星 2006-05-29 23:54:51

多谢启发

南桥 2006-05-29 21:51:49

我爱巴赫,非常赞同!

微醉 2006-05-29 16:37:01

不只是关于设计,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都应该符合人性吧。记得历史书里有很多关于历朝历代变革成功与失败的故事,最后归结到底都是一句话:与民便则成;与民不便则败。

南桥 2006-05-29 01:32:03

谢谢蓬蓬!

蓬蓬 2006-05-28 21:12:41

好评。留印。

valdanito 2006-05-28 19:14:16

"我们是不是学设计并不重要。
人人有颗关心设计的心,才能精通和享受生活。"

说的对 我是学产品设计的 呵呵

casawood 2006-05-28 01:03:40

我们是不是学设计并不重要。
人人有颗关心设计的心,才能精通和享受生活。

南桥 2006-05-27 21:18:02

“虽然我不是学用品外观设计的,但对于同样学习设计类的我应该也会有些帮助”

同样,我是做课程设计的,不是常说的“设计”者,可是这里说的设计思维是共通的。书中的一些原则通用于各类设计。

南桥 2006-05-27 21:07:18

"所谓的科技以人为本是需要耐心的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把自己当作权威搞一言堂。"深表赞同!谢谢!

PH囧ENIX 2006-05-27 19:57:40

很多东西,其实真的不需要太什么现代化或者太炫,只要,人性化,体贴入微的就是好作品

yukao 2006-05-27 18:01:29

看起来似乎只是方式的变化,然而更是理念的变化。所谓的科技以人为本是需要耐心的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把自己当作权威搞一言堂。这个是否也可以看作人本主义的一个体现呢?

4079 2006-05-27 17:53:48

換位思考,體貼入微。

谷歌、日本人和德國人的產品設計都追求這種做到極致之美。

未泯。 2006-05-27 17:33:19

相当有意思的评论。看来对这本书的理解很深刻到位啊。有空一定找来看下。虽然我不是学用品外观设计的,但对于同样学习设计类的我应该也会有些帮助,谢谢。

yangyuan 2006-05-27 17:22:46

2006-05-27 13:59:15: 南桥
  yangyuan, 没有想到一篇小小的书评会有如此作用,非常高兴能为你所用!

谢谢南桥!!!
或许男性不屑于关心这些事,呵呵~~~

ALi 2006-05-27 17:20:33

非常好的评论

valdanito 2006-05-27 17:19:20

“我最近看到的几本关于设计的书作者都是女性,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女性比较细致 比较耐得住性子写书

前段时间看的《设计元素》作者不也是女性嘛 呵呵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30483/

小东 2006-05-27 16:56:31

好像不错得样子。

无机客 2006-05-27 14:08:54

谢谢南桥兄的解答。俺觉得你的书评都非常有营养,譬如这篇,简明扼要地把设计要注意的事项全总结出来了。

南桥 2006-05-27 14:05:22

我最近看到的几本关于设计的书作者都是女性,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南桥 2006-05-27 13:59:15

yangyuan, 没有想到一篇小小的书评会有如此作用,非常高兴能为你所用!

随风而行 2006-05-27 13:52:47

收藏此评论

yangyuan 2006-05-27 13:48:58

知道吗?这篇点评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却实在其他方面的。我们正在设计一个网站,大家都在怎么设计网页搜索引擎上争执着,有人觉得简便最好,有人认为全面最好,正当大家公婆各有理的时候,我看到了这篇点评,并把它打印出来给同事们看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很快就订下来了,感谢!!!我会是豆瓣最忠实的豆子。

南桥 2006-05-27 13:42:06

对,就是这本《设计心理学》,怎么翻译成这个名字了?

另,《金融时报》有篇关于其《情感化设计》的文章:链接为:
http://www.ftchinese.com/sc/story.jsp?id=001004585&pos=RIGHT_HLB&pa1=0&pa2=2&loc=HOMEPAGE

周 乂 2006-05-27 13:39:40

现在对翻译的书籍有一种恐惧感和抵触感。

还是不看了,收着这本英文的,也许以后会想起。

casawood 2006-05-27 13:18:32

马上跑了趟书店:)
这么好的书当然应该有中文版:
《设计心理学》 中信出版社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88844/

还有她的后续版本:
《情感化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14262/

南桥 2006-05-27 12:07:10

不大清楚有没有中文的,不过是本好书,如果尚且没有中文,请有心的出版社留意了,现在正是设计话题红火的时候。

leo 2006-05-27 11:45:35

应该有中文的吧

pandora 2006-05-27 11:06:59

看完借给我看吧

casawood 2006-05-27 10:23:31

写的很好
设计"是设计者和使用者通过产品实现的无声的交流。"
还有,封面很有新意:)
哪天找来看看
谢谢

sun小胖 2006-05-27 10:20:09

南桥干脆也做点图书推荐并引进的工作好了。

无机客 2006-05-26 12:35:18

南桥是否呆在国外很多年了?

南桥 2006-05-26 10:33:12

一本很好的关于设计的书,应该引进的。

半夜中暑 2006-05-26 08:52:46

这篇评写得真不错

很早就想看,可惜看不来全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