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德 贯彻始终_哪来的天才?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哪来的天才? > 一心一德 贯彻始终
lele 哪来的天才?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6-12 23:06:53

一心一德 贯彻始终

以前看过被很多专业人士大为推荐的《异类》,知道了10000小时理论(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需要10000小时的联系)。这本《哪来的天才》正好互为参照,看来那99%的汗水一说不是小时候老师忽悠我们的啊!想到了一个兄弟在毕业前夕感叹,老师说的其实都是对的…

具体而言,这是10000小时理论的深化。作者提炼出了刻意联系的必要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能完成一生的职业生涯,而只有小部分“异类”脱颖而出。所以只是凑时间是不行的,要非常耗费精力的,刻意的,有反馈的联系才能真正提高。

于是想到我刚毕业的时候,和一个同事讨论一个HR的专业问题。同事的思路是一个多少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大概相当于什么级别。我想了想觉得不妥,说我妈干了一辈子会计,也还是个会计@_@ 所以工作经验不能和专业水平直接相关,跟职位层级的相关性更是微弱。作者完美的解答了这个问题,熬年头是不行的,因为很多人只是停留在舒适区里重复自己擅长的事情,看不到进步。

不过这里还是有个比较悲观的结论,因为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说明掌握一门专业知识需要花的时间越来越长。古人在我们这个年纪,受到祖国12年基础教育 + 4年或6年高等教育,脑子也比较聪明的话,应该也是个读万卷书的才子了。我辈只是小兵,因为现在的专业体系需要的知识是在太庞杂了,为了一个专业,简直非拿出穷其一生的劲头来干不可。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是新闻学的本科,赴日学了经济学的博士,后来留校研究非营利组织,而后回国。一人跨了好几次界,令我好不羡慕。好像我也是一直有跨界的倾向,不过实在是没有什么建树,以至于现在只能混饭吃尔。

想到这点就很恐怖。 自己的年纪已经和少年轻狂越来越不搭界了。要赶快淡定下来,向10000小时努力才是正道。不过这点是越想越不淡定。人往往真是一个机缘就决定了日后的方向。于是想到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有些专业可以让同学们一直走下去,比如IT 金融 医学 法律,有些只是在象牙塔里存活,出了校门大家就得自谋生路了。从世俗的角度看,后者显然吃亏了,本科生还好,硕士以上真是有些耽误青春年华。

作者最后讨论到了真正的大问题。这种多年的长期刻意联系,实在是常人难以坚持。为什么有的人就一直以苦为乐?作者讨论了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指出内在动机才是让有些人不同的真正原因。然后为神马?这就是个谜了。不知道精神分析师们有没有一套逻辑可以解释了。很多成功人士,“社会生活和业余爱好几乎不存在”。明白了这一点,我想芸芸众生如我辈,也就坦然了,这个确实学不来。还不如做个有正常社会生活和自己的爱好才正常的人吧。总之成就动机还是个谜。

退一步,我辈能做个比较出色的专业人士就已经很好了。这就需要真正的热诚和专一了。要相信有美丽新世界,相信自己能走到那里。如国父他老人家的诫勉: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