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震荡比较大,而从年初开始炒作的“互联网+”一路走来备受关注,似乎人人都认为这是趋势所在,人人都准备大有作为。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鼓励全民创业,甚至在两会上也提出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拉动中国经济,同时结合“互联网+”为导向,真正实现国富民强。
仿佛一夜之间,创业和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而那些有想法的小伙伴,不自己搞点创业项目都不好在外面扯呼了。顺带着,那些原本想要有所作为的人,也开始趁着国家送来的东风,出去自立门户开山头了。创业,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甚至成了一种流行时尚。
刚好在这个时间档口,我读到了板仓雄一郎先生写的《创业,生与死》,一个创业者以第一人称对创业项目萌芽、发展、衰弱、破产的全过程的描述和反思。板仓先生对于自己的创业起落经历毫不避讳,甚至有时候也会披露一些自己的私生活,整体看下来,就好像是一个亲近的老友拉着你倾诉,让你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一样。
不过对于我来说,板仓先生的经历却又另一番意义,让我更加坚定了不去创业的决心。为什么不想去创业呢?最开始萌生这种念头,是因为觉得自己在创业所需的创意、资金、资源上都没有积累,同时最关键的自己也不具备创业家所具备的魄力和勇气。现在呢,有了板仓先生的这一经验,即使是一生以创业的己任的人,创意先行,又抓得住机遇和资金,虽然也取得了辉煌和成就,但最终还是以失败结束。所以,创业大部分是失败的。
创业要求创意,以及抢占市场先机的勇气和魄力,是成名的前提。如板仓先生的互联网广告平台,如大众点评团购,滴滴打车等等。市场记住的永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时候第二个也会用来作对比,但是往后的第三第四第N个,只是在这条道路上前赴后继的无名英雄。
创业要求资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你有好的创意了,也抢占市场先机,这个时候会有很多人上门来送钱给你用,而当你出现一些看似假以时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初送来的资金现在又开始回撤了。锦上添花从来都比雪中送炭来得容易。
创业要求资源,包括人脉资源和其他资源。人脉资源除了你在外结交的人,还有你的创业团队,其他资源更是五花八门。但总的来说,只要有人就够了,因为人会带来很多东西,包括他的资源、人脉。而对于创业团队来说,真正的完美团队,是不管少了谁都可以完整运转的,成员到齐更能为团队争光。但大多数创业者都专注于外部资源,而对于内部自己已有的团队成员却少有关心,有时候还流露出我一个人在外面忙得脚不沾地都是为了你们的高傲感。
板仓先生对在自己创业的失败进行剖析时指出,作为经营者,他本人始终把自己个人放在第一位,而对“组织”一无所知,这一点是他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但也是后期惨败的原因之一。不止是板仓先生,大部分创业家本人都是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也是集自信与自满于一体的,如已经成功了的马云、俞敏洪、徐小平、雷军等,还有那些有过成功但是最终失败了的无数创业者。从创业者到经营者,个人集权到放权,这对大多数创业人来说,是一个巨大转折点。
回到为什么我不想创业。
除了以上提到的关于创业所需的创意、资金、资源等外部条件外,作为创业的人自身内在还需要对创业源源不断的热爱,同时,创业容易守业难。如果真要让我选择,我可能只能去做别人守业工程里的一小员,换句话说,就是做职业经理人而不是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