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努力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清单,要么接受自己的平凡_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 > 要么努力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清单,要么接受自己的平凡
林资言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9-26 13:09:16

要么努力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清单,要么接受自己的平凡



01、关于城市之殇

近段时间,郑州的房价在三个月内飙高到一平方至少涨三千的地步。而就在此时,我的一个朋友发了朋友圈说想买郑州的房子,可是各种衡量比较,追其原因就是因为没钱。我和她聊了两句,她在一个地级市也拥有了一个房子,不知为何现在却想要放弃转战郑州了。

她对我说,曾经一直觉得生活在小城市特别的美,人口密度不高去哪里都不拥挤,消费水平不高,生活压力不大,安静、安逸又舒适。 当时的她觉得自己断是不会跑到大城市去过那种做个公交能把人挤变形,每天斤斤计较着房贷和开销的的生活的。

直到有一天她去了上海,见过一些人经过一些事之后,她的价值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她要大去城市生活的想法日益明显。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先决定在郑州买房定居。

我没有办法总结她到底是被什么吸引了,但是,我想说说我自己,我是一个特别向往大城市的人。也一度的想要定居在一线城市内。后来因为客观原因没能如愿。但是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到更大的城市去。(个人观点,如果你不是这样的请勿喷。)

我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城市对一个人的见识会有很大的影响,并不是说小城市的人见识就少,但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他所接收的新信息以及资源是远远超过小城市的,这一点不可否认。

第二:动力的主要来源就是压力和环境。很多人会说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太大了,不想那么累。但是就像达达令说的一样:一个人要么努力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清单,要么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却羡慕着别人的精彩。

第三点:机会均等。这一点我的一朋友曾经说过,小地方想混开容易,因为圈子小关系到位了就好了。但大城市就不一样了。关系少但是机会多。对于我这种不会搞关系的人来说,机会均等这样的包容性太诱人了。


所以,回归到我最近看的一本书《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作者是曾经出过《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的达达令。

关于城市,她也许和我的观点有些相似。但她说得更加直白一些。她家住广西,父母是下岗了的公务人员,可以理解成家道中落,他在武汉读完大学之后就毅然决然的投入到深圳这样大城市的浪潮中,也迷茫过彷徨过,但是她非常清楚自己回不去家乡,只能不断努力。

她说:至于为什么要到大城市,为什么不回老家?我根本就不需要思考,因为我没有回到老家的资本。

我想这句话很多生活在小县城或者农村的人都能理解,因为一个受过教育的女孩回到老家,无外乎就那么几种选择:考公务员、做点小生意、或者嫁个好人结婚生子。

如果这几种生活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么就只能去大城市拼一拼自己的未来了。至少企业多,就业机会多,平台是相对公平一点的。


02、原生家庭不能变成我们的原罪

其实,整体来说,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和我的家人分开过,我没有被贫穷压的喘不过气过,我没有失去过家人朋友的爱。甚至,我曾受过老师和同学的优待,我曾骄傲我有一对优秀的父母,有一个知心的姐姐等等。唯一的缺陷就是从小到大我都认为父母有些偏心吧,对弟弟的偏心,每次都会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而把家中闹得鸡犬不宁。唯一一点的阴影就是这个了。尽管现在,我的妈妈因为生病变成了植物人状态,我仍然觉得我的原生家庭是和睦的,就是幸福的。比起那些拥有了健康和金钱却失去了爱的家来说,我的家算好的了。

但是看完达达令的书《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之后,我突然特别心疼她也特别的敬佩她。不可否认的,我的那种心疼来源于一点点同情,因为她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但是敬佩却来自于她的内心坚强和勇敢,她的善解人意和对家人的理解和包容,这些都是我做不到的。

书中说起达达令第一次带男朋友回家时,家里的房子是父母曾经单位分的两居室,很小,父母一间,结了婚的哥哥一间,自己则一直睡在沙发上。就这样,没有自己房间没有自己的床的生活维持了好多年。

然而对于达达令来说这不会让她觉得屈辱或者是委屈,反而是一种动力。她发誓要帮家里盖房子,她努力工作挣钱,最后终于让自己曾经狭小拥挤的家变成了一栋楼。这是我敬佩她的地方。
她真正的做到了她自己说的:要么努力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清单,要么接受自己的平凡。她的梦想清单中不仅包括自己的,还有包括家人的。

书中关于她的原生家庭,她的父母对她少有的关心以及从未给过的人生指导,说到很多在青春期时会对父母抱怨的各种事情,她甚至充满了怨恨。但是在最终,她都以一种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与现在的父母握手言和的姿态生活着。因为她是从内心成长了的姑娘,她懂得了理解和包容。

很多文章都说一个人的人生,很多决定和很多情绪性格都来源于你的原生家庭。不管好的坏的,对你影响最深的也是你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这个词在慢慢的被我们以及各种心理学家们放大再放大。甚至有些消极的人会说:我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都怪我的原生家庭不好,我也没办法,改不了了。

可是整整健康的人格是什么呢?是我们自己愿意从内而外的改变自己,成长自己。就像达达令说的一样:其实,只有我们知道如何成为自己。就是在一些没有大起大落的痕迹里,我们竟然也就真的变了个模样,变得更加的美好了。


03、任何杀不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

前段时间,因为乔任梁的死,很多人都在谈论抑郁症。其实我个人认为,抑郁症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情绪让我们生了一场病而已。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的作者达达令也曾经患过抑郁症,甚至有过很多的负能量情绪,比如:绝望、悲伤、恐惧、愤怒和慌张。我相信,我们很多人也都曾经或者正在受这些负能量的影响。而我自己也曾经因为有些抑郁然后身体激素没有调节好得了甲亢一直吃药至今。

在这本书中其实达达令在不知不觉中也已经给了我们一些对抗这些负能量或者的方法。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针对自己的抑郁情绪写的日记。曾经在朋友圈看过一篇文章是说你总要学习一门艺术的,因为有一天它也许会救了你。这些所谓的艺术中有传统上说的舞蹈和音乐,同时还有写作这一项。

你没有写就不会明白,很多东西写出来有时候甚至比说出来更舒畅。即使只是流水性的记录。

所以,调节好自己的负能量,不让自己生病,也应该列入我们的梦想清单中吧?


04、向内寻找自我,靠近更真实的自己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是达达令继《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后,自我探索2.0版本。达达令是个看似温柔的写作者,可是她并不柔弱。因为不喜欢给别人说教,于是干脆成为一个摸索者,继而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那些关于内在力量的寻觅、原生家庭的爱与痛、跟负能量夜以继日的抗争、试图成为自我情绪的掌控者、爱情思绪里的自言自语,以及主动选择人生活法的勇气……这一切,你都会在本书中看到。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人不开心的原因。

从古至今,大家都爱说怀才不遇这样的话题,或者说总是为别人而活却忘记了自己。而事实上是,在世界上的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其实都只是平凡而普通的人。

但,你真的就甘愿一直平凡的,没有任何梦想和追求的生活吗?我相信没有人愿意。

所以还是那句话:要么努力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清单,要么接受自己的平凡。共勉。


✤ 公号:林资言(Warm--city)。
✤ 文章为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