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职场失意才发现自己不会沟通_如何实现有效社交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如何实现有效社交 > 不要等到职场失意才发现自己不会沟通
黄萝卜蹲 如何实现有效社交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9-14 15:09:35

不要等到职场失意才发现自己不会沟通

黄萝卜蹲:不要等到职场失意才发现自己不会沟通

前段时间,我经历了我人生中的第二次求职。这次是公司裁员,我正好有职业转换的打算,就主动申请了,加入了被裁同事们的求职队伍。一个工作十余年的职场“老司机”也在这次裁员行列,平时我们每天在一起吃饭,现在裁员我们又一起找工作。

有一天,“老司机”问我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在面试中,你觉得技术能力占面试成功的比例有多大?换句话说,是不是技术越牛逼的人,面试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

我想了大概五秒钟,做出了肯定的答复,并且我认为技术能力占面试成功的比例至少有七成甚至更多。

“错!”,“老司机”直接否定了我的判断,“在面试中,技术能力只占到面试成功比例的三成甚至更少。”,“老司机”说道,“在面试中,技术知识和能力只是起辅助作用,最关键的其实是面试者的沟通能力和临场反应。”

这次公司被裁员的有十来个人,再接下来的一个半月中,我们陆陆续续有了offer。从大家手里的offer情况看,没想到正应验了“老司机”论断。

以“老司机”为代表的,技术能力过硬又善于表达的同事拿的offer最多,而且质量也很高。平时工作能力都很强,却相对内向的人,虽然也顺利拿到了offer,但是offer质量相对勉强。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和我一个组的,技术能力和平时的performance都非常弱的G君,竟然拿到了微软的offer!

“老司机”对我说“G君能找到好工作他一点都不怀疑,你看他平时夸海口的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这都是面试中必须具备的。”

在职场上的五年来,我也早已知道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但这一次被“老司机”点拨之后,才更加深刻体会到沟通能力在求职和职场上异常关键的作用。

以我自己为例,我自己拿下的offer里面的其中一个,总共就经历了七轮面试。期间我接到了来自美国,韩国,英国的面试电话,还有三轮中国本地的面试和一轮HR面试。在这些面试中,有四轮都是HR直接跟我说是面试soft skill,其实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在整个面试流程所占比例之大可想而知。

上面这段经历,让我愈加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其实,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职场上,如果想发展得好,沟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能力。提升沟通能力必然给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上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助力。

那么如何提升沟通能力呢?我喜欢凯伦·伯格在《如何实现有效社交》中的一个说法,沟通能力的关键在于能否进行有效沟通,即精准地发现对方究竟想从你这儿听到哪些信息,对方的哪些信息是你必须要牢记在心的。我把这句话翻译一下,有效沟通就是你能否提供给对方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你一直在喋喋不休的说话,对方却不耐烦或者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就是因为有效社交的头号法则:对方关心的事情跟你关心的事情可能根本就是两回事。如果记不住这一条,你的沟通可能毫无意义。

把这条法则放在面试中就很能体现出现出来。在面试中,很多面试者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牛逼,口吐莲花似的讲述自己的技术能力、工作经验和个人业绩,但最后却落选了。为什么? 其实说到底,面试官关心往往不是面试者表达的这些,他希望听到的是你的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对当前职位的匹配程度,还有你如何能在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公司创造价值。

乍看上去,好像面试者要讲内容都差不多,其实不然。前者是以面试者个人为中心的表述,后者是以意向职位为中心的表述。同样的内容,中心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在《如何实现有效社交》中,一开始就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很多方法,以使得沟通者从以自我表达为中心转向以被沟通者为中心。像通过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信息,包括国籍、个人需求、性别、兴趣爱好、性格、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年龄······,这样沟通的时候才容易找到共同话题,与对方建立联结,对方也会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和尊重。

更好地,如果在沟通之前认真思考一下作者凯伦·伯格的问题清单,将对后面的沟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不要等到职场失意才发现自己不会沟通1

展开全文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