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一本介绍慈善的书。
这本书在国外应该评价不错,基本都和国外的慈善事业能套上。
书中的概念和中国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本一致。
本书结构: 以介绍慈善、实际操作慈善、慈善对人的影响三个方面向读者介绍慈善
这本书讲了什么: 沧海一粟
很少的慈善投入便可以帮助一个孩子避免他失学,让一个家庭喝上干净的水。
250美金便能让一个内翻足婴儿摆脱终身残疾。一件很小的事可能对别人产生影响终身的结果,所以如果不是太麻烦便多做做吧。
从逸闻到证据
清洁炉灶的想法非常好,但在具体操作中有所欠缺导致项目失败。迪弗洛的研究更贴合实际,所以成功了。互助性集资让有头无路的人可以有启动资金去做一些事改善生活,投入少且收效高。但其实有很大的失败概率,而且会被玩坏。
机会之乡
越是早地帮助穷困人士,效果越好,不然他们会越走越远。生命的早期状态导致终身影响。
3000万个词的差距
越多的交流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发展的更好。
谁抓住了棉花糖
孩子的毅力对发展有大的影响。毅力是什么呢?可以考虑下。阅读改变可以将一个小混混转变成一个法官。
训练问题少年
对少年提供帮助依然可以帮他们走向更好的那条路,曾经被领养的拉尔克领养杰西卡,同样彻底改变了她的轨迹。
希望的力量
慈善不能根治贫穷,要让他们主动地做一些事,并且在物质上给予相应的帮助,让贫穷的人有努力的习惯。
治疗暴力的医生
暴力冲突来自于冲动。治疗暴力比事后擦屁股更划算。
打击性交易
用了很多数据说明性交易罪恶之处在于胁迫卖淫以及衍生的一些问题。作者介绍了一种美国的帮助那些失足女性的例子,这个问题牵涉太多的事,不是很好谈,包括社会安定,社会需要等等。
慈善:寻求一场革命
在当下这个充满欺诈和操纵的世界,不要轻易捐款,给那些靠谱的机构捐钱。已经有非盈利性机构做专职的评价慈善机构的事了。
广告业帮助穷人
在募集捐款的时候用上广告手段,看似有点浪费,实际上的确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资金。
让社会公益形成规模
社会上有各界人士为穷人提供工作岗位,以避免他们对捐赠的依赖性。
做大做好
巨型企业在落后国家开设工厂,可以说是双赢,既提供了就业岗位也获得了廉价劳动力。
奉献的神经学:自然的快感
以科学的方式研究人类的幸福感,钞票不能创造持久的幸福感。奉献的幸福感来自于虚荣心和无私的利他主义。
当社交网络挖开一口井
和朋友一起捐款比一个人捐款更有趣。信息化的慈善行为,慈善之水利用信息化工作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慈善组织之一。
善者生存
人类基因中有一种慷慨的特性
帮助别人,治愈自己
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可以缓解自己的痛苦。
百花齐放
针对各个方面的慈善行为正在进行着,卫生棉,学校,书籍。
书的最后具体化可以写普通人如何做慈善的方式和一些慈善网站。
读这本书的动机: 被书的推荐人吸引,包括比尔盖茨等名人
读这本书的目的: 纯粹想看看这本书有什么过人之处
作者: 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 / 雪莉·邓恩
书中的感兴趣点: 比尔盖茨推荐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2-3小时通读
对我的影响:
评分: 75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