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帝国平板电脑的先驱_算法帝国平板电脑的先驱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算法帝国 > 平板电脑的先驱

算法帝国——平板电脑的先驱

彼得菲迎合交易所臭名昭著的沙文主义的策略最终奏效了,专家经纪人们总是在众多申报中优先接受美女们的买卖申报。但是彼得菲连续六个月轻松获利,专家经纪人不由得注意到彼得菲的交易单好像拥有不可思议的市场洞察力。 其中一个专家经纪人找到彼得菲说:“我知道跟你交易就肯定没有好结果。几乎单单必输。你到底是在干什么?” 头脑敏锐的人料想彼得菲一定事先知道了什么,但又不确定到底是什么。但他们确信自己是一点也不想接彼得菲那些美女交易员喊的单了——不管他们曾经有多希望得到美女的注意。在这之前,彼得菲被专家经纪人指派为做市商,这样他就有机会率先得到交易厅新开的单。从技术角度来说,不管市场走势如何,做市商必须总是同时保持买卖单。彼得菲像大多数做市商那样违反了规定,只是按照算法的指示挑选交易来做。他没有一刻连续稳定地报出买卖价。 专家经纪人厌恶了每次交易都输给彼得菲的感觉,他们告诉这个匈牙利人至少得对最少数量额度的期权保持公开稳定的买卖报价,否则就要取消他的做市商资格。彼得菲不失谨慎地对此进行了争辩,同时思索着既可以保持利润不受这些人的破坏,又能平息他们怒气的方法。 因为彼得菲被要求在某些股票品种上长时间保持买卖单,所以他不能让交易员迅速到电话处听候每个指示。时刻保持公开报价意味着交易员不得不待在交易厅,时刻警惕地盯着市场走势。彼得菲的交易员是按照个人电脑中运行的算法指示进行交易,指望他们自己做买卖市场还能风平浪静吗? 解决方案就藏在他过去对于交易的一项提议中:手持电脑。彼得菲曾经提出在交易所配置某种设备以摆脱专家经纪人组织交易的过时交易方式,但当时他并不知道这种特定的设备是什么(这种设备还不存在),也没有认真考虑过交易所独断专行的处事方式以及谁握有生杀大权,而这些人正是他想要用某种设备来取代的人。 彼得菲的新计划不是要让整个交易厅都配备手持电脑,只是给他的交易员配备。但是交易所会批准这样的提议吗?彼得菲希望如此。如果他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使用设备的提议被批准了,他就要把这个游戏(他的算法、电脑、场内机器)玩到美国最大的期权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去。 交易所监管人员对彼得菲的这一招并不感兴趣,只是某些人的反应有点神经质。机器,放在交易厅的地上,还要做交易!大多数反对者声称机器会挡住不停走动的交易者的路,而且很有可能在市场走势对彼得菲不利的时候莽撞下单导致他没有能力平仓。 美国证券交易所不顾这些反对,还是同意彼得菲的交易员把小型平板电脑带到交易厅来。彼得菲被难住了:他根本没有平板电脑。在苹果公司iPad出现的30年以前,没有任何人有平板电脑。这种设备需要从零开始设计制造。 彼得菲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他请来纽约大学物理学准博士帮他用聚酯薄膜(一种黑色塑料)做了些小型长方形盒子。这些盒子长约12英寸,宽约8英寸,高约2英寸(约30厘米×20厘米×5厘米)。盒子里装满了连接到顶面板的晶体管和电路板,面板上有一根根金电线。电线在用户用手按压的时候有感应,设备顶端表面形成触感屏幕。彼得菲可以在盒子上安装不同的薄型塑料模板来当键盘。不同种类期权需要不同的键盘和程序。每一个盒子上的覆盖物就类似一个应用程序。通过这种方法,彼得菲就可以做出一种盒子,然后根据用户的交易品种为每一个盒子编程,构建交易算法。 早上,市场交易铃声响起之前,彼得菲会打开设备,从里面拉出一簇连接线,接上从科特龙专线收集数据的个人电脑。手持设备从电脑上下载最新市价和数据,指示只能待在交易场内的交易员如何提出股票和期权报价。交易员输入现行市场价格,平板电脑通过指示灯告诉他们这笔交易是否值得做。所以现在专家经纪人让彼得菲的女交易员提出买卖报价时,她们能迅速开出符合彼得菲的算法的价格。 那时候,彼得菲每年的收益超过100万美元。新的问题来了:他的交易可以做到多大呢?美国证券交易所已经被他征服了,彼得菲需要新的挑战。他有信心可以用代码统治任何市场。他把目光移到了交易量最大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监管人员反对他的提议,拒绝他把手持设备带到交易厅,声称交易厅本来就拥挤,机器太大太占地方。彼得菲接受了他们的说法,回到工作室,制造了面积仅为7平方英寸(约45平方厘米)的盒子,比原来的小得多,交易员可以很轻松地把它抱在胸前。彼得菲拿着他的新设计给监管人员看,这次他们直截了当说明问题的关键所在:交易所的成员绝对不能容忍在交易时使用任何电脑,很明显是害怕这种设备会给用户带来交易上的优势。他们不考虑投资者会享受到更便捷高效的交易以及市场价差可能会缩小这些事。 “交易所当然反对我了,”彼得菲说,“他们总是反对所有事。” 彼得菲随即转战纽约证券交易所,该交易所在证券交易领域有统治地位,同时也想发展期权业务。平常发号施令的交易所为了扩大交易量,急切地满足了彼得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协助他的交易员们,彼得菲又在他们所站的位置上空安装了一组由不同颜色的灯泡组成的灯条。然后他编写了一个可以通过这些彩灯传递交易指令的系统。对于已经配备了场内电脑的交易员,这真是如虎添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只剩下最重要的电脑编程了。彼得菲用C语言重新编写了程序,C语言比大部分系统使用的过时的Fortran语言更先进、更高效。一切如常,电脑不停地处理数据,寻找好交易。当它找到了合适的交易机会,会立即向纽约证券交易所天花板上的彩灯传送一系列电脉冲,原木山的交易员从开市到闭市一直盯着那组彩灯看。不久之后,彼得菲成了交易所最大的做市商之一。 彼得菲于1977年花了36 000美元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买下了原始交易席位,所以他的办公总部就一直安在美国证券交易所。如果想要扩大交易领域和交易量,美国证券交易所能够提供的空间已经不够了。所以,他于1986年将总部搬迁到世贸中心。在那里,他有足够的空间指挥分散在各地交易所的交易员。 世贸中心离交易厅有好几个街区那么远,平板电脑很难更新数据,因为提供数据的个人电脑也被搬到了新的总部。彼得菲的解决方案很简单,这是华尔街过去流行的一种做法:送信人在新动向传开之前跑步到市郊,告知市郊的人。彼得菲雇了好几个跑步快的员工,除了在办公室打打杂,主要任务就是携带数据更新好的手持设备从世贸中心全速奔跑到交易所。 “你要是在市中心看到一些拿着黑盒子发疯一样快跑的家伙,”彼得菲说,“那就是我的人了。” 跑步送情报的人最终还是被传输数据的电话专线取代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精通技术的交易商开始使用电话专线。彼得菲也是引领这一潮流的人。他租赁了电话线在世贸中心办公室和他的交易厅战场之间传输数据,安置在交易厅的电脑处理总部传来的数据,然后将数据一股脑儿导入手持设备。但即使有了这一步升级,交易员一天也要在场内和电脑间跑几次才能让手持设备接收到数据。为了免去这样的麻烦,彼得菲和他的工程队在手持设备和原木山的电脑上安装了小型无线电发射机。完成了这一步,数据便可以轻轻松松传到交易厅的手持设备上了。 1986年,交易厅已经成了彼得菲交易集团的取款机了。算法源源不断算出好交易,钱源源不断流入。无线设备为彼得菲提供了一个能够毫无约束地引用算法从而自由获取更多好交易的通道。原木山1986年初有100万美元资金,年末银行存款有500万美元,收益为本金的400%。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又让彼得菲开始考虑扩大规模了。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彼得菲精明的对手复制了他的交易方法,也在不断优化交易。乔•里奇的芝加哥研究与交易事务所实力雄厚,在芝加哥很有势力。布莱尔•赫尔的赫尔交易公司于1985年创建后也开始崭露头角,声名鹊起。芝加哥的奥康纳公司(O’Connor & Associates)所使用的交易战术和彼得菲的如出一辙:为交易员配备了期权定值的速查表,楼上电脑不停处理数据,然后将新的数字传给楼下的场内交易员。奥康纳对自己的交易策略相当保密,80年代中期当它引进200台Symbolics电脑的时候,公司高管下令销毁了外包装,这样一来,那些试图寻找蛛丝马迹的商业对手就不会知道他们在用什么高科技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算法帝国》其他试读目录

• 黑客成长的艰难道路
• 改变华尔街的算法
• 1980年华尔街的黑客生涯:天时地利
• 算法交易之父
• 算法传到好莱坞
• 平板电脑的先驱 [当前]
• 算法从东海岸传到西海岸
• 一个登上华尔街巅峰的黑客
• 金融领域的未知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