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2050:注意力、互联网与人工智能3.1 占意_走近2050:注意力、互联网与人工智能3.1 占意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互联网 > 走近2050:注意力、互联网与人工智能 > 3.1 占意

走近2050:注意力、互联网与人工智能——3.1 占意

我们每个人都仿佛是一扇门,门的一侧连接着外面的大千世界,另一侧则连接着我们深邃的内心。尽管科学对外在物质世界的了解已经深入到了原子、夸克的微观层面,但对内心世界的解读却刚刚开始。与此同时,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意识对于外在物质世界的反作用会越来越大。这首先体现为想法变为现实的周期将会越来越短;其次,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影响与掌控能力却变得越来越强。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对自身的内在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尽管科学家们对意识的认识还相当有限,互联网世界中的残酷竞争却已经将战场从真实世界转移到了意识王国。无论是眼球、粉丝还是社群经济,它们的策略无非是对意识空间的争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提出了占意理论。所谓占意,就是指一种广义的注意,它体现为对外在事物的注意,以及对内在需求的意愿。而意识的流动则构成了我们的外在或内在的体验。占意具有层级性、相关性、连续性和创造性等特性,对它们的利用将有可能左右未来互联网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集体占意流。这是一种可以用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近似度量和分析的流动。我们发现,由于意识的独占性,占意流会体现出守恒性和耗散性,因此,这与开放系统中的能量流具有非常类似的特征。于是,我们系统地比较了由相互捕食关系和食物链网构造而成的真实生态系统,以及由占意流构造成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发现它 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将一个网络论坛看作一个生物体,把流入的用户看作它的新陈代谢,那么论坛也服从生物学的克雷伯定律。最后,我们将探讨占意流的优化问题,对这种网络结构的研究有可能帮助我们用定量化的方法提高软件系统的用户体验。 3.1 占意 占意(betentionA)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涵盖注意力、意愿和体验的新概念,它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形态,也具有不同的解释。 3.1.1 什么是占意 人之所以为人,其本质就在于人类具有自我意识。尽管现代科学还没有通过科学实证的手段揭示出意识的本质以及作用机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自省的方法探索意识的核心。 神经认知科学中的全局工作空间理论将人的意识比喻成一个舞台,而人的注意就好像是这个舞台上的聚光灯。人的所有记忆、情感、思维片段就仿佛是演员,聚光灯照到哪里,哪里的想法就会进入我们的意识视野[1]。 这个舞台上的演员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来源于人类从各种感官得到的外在刺激,而另一种则来源于人的内在需求或记忆。不难发现,第2 章提到的注意力经济中的注意通常是指聚光灯对外在事物的聚焦。而意愿经济中的意愿则是聚光灯对内在需求的聚焦。由此可见,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无论是注意还是意愿,本质上都是一种广义的注意,即意识聚光灯对意识舞台上某种事物的聚焦。 因此,我们在此提出了占意的概念。所谓的占意就是指意识舞台被某物占据的状态。由于意识具有明显的独占性,所以,在某一个时间点,什么东西占据了意识就体现出了重要的作用。 A betention 取自“注意”(attention),be 表示成为、存在之意。 当我们全神贯注地观看一部电影的时候,我们的意识被电影中的内容所占据,这就是对电影的注 意;而当我们怀着强烈的愿望规划自己未来的婚礼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就被内心中强烈的憧憬和想象所占据,这就是意愿。 什么是体验呢?如果我们认为人的本质就是那个无时无刻不在的意识的话,那么我们的一段刻骨铭心的体验其实就是指意识在一系列事件中的流动。所以,占意之流就是体验。 比如,坐过山车的体验让我们深刻铭记,这是意识主体被一系列外在的感官刺激(视觉、触觉、失重感等)混合着内在感受(紧张、恐惧等)所占据而留下的轨迹。这个轨迹就是一条占意之流。 所以,占意其实就是一种广义的注意,它是指意识聚光灯被外在或内在事物所占据的状态。对外在事物的占意就是通常所说的狭义上的注意,而对内在需求的占意则是通常所说的意愿。进一步,体验则表现为主体的占意之流。 3.1.2 占据意识 占意除了被解读为一个名词,表达一种状态以外,还可以被解读为一个动词,即占据人的意识这个动作。由于意识可以指挥人的身体执行各种动作,所以意识是人的第一推动之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对于外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也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因此,意识对于世界的作用也必然会越来越强。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意识的占据构成了未来商业社会的主要竞争目标。我们已经看到,无论是粉丝经济还是社群经济,之所以人们宁愿放弃部分经济利益(免费),也要聚拢大量的用户,就是因为他们希望采用一切手段占领人类的意识世界。除了前面讲的注意和意愿以外,能够占据我们意识的事物还有很多,如情感、信仰、回忆,等等。而这些事物可以被区分为不同的层次。 例如,来自外部的感官刺激就是一种低层次的占意。我们用美女、绚丽的画面、刺激的情节来做广告实际上就是希望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占据人们的意识舞台。社交体验是一种高层次的占意,它通过满足人类的社会尊重来占领人类意识。符合人类审美感受的设计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占意。它们通过提供人们对美感的享受和追求从而占据人类 意识的高点。而宗教恐怕就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占意,它通过建立足够高端的信仰,从而达到从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来占据人类的意识,甚至形成对人类意识的控制力。 因此,人们对意识空间的争夺也有高低上下之分。从占意的角度,我们不难理解互联网世界近年来交替演化的各种现象。早期的粉丝经济、注意力经济多是对人类感官层面的占意,这种占据总量很大,但黏性程度低、持续时间短。接下来,社交网络和社群经济则通过满足人类的社交需求,占据人类更加高端的意识状态。所以,社群虽然并不一定比粉丝经济、注意力经济更吸引眼球,但有更大的黏性和影响力。类似苹果、微信这样的产品更加注重情怀与审美的设计,其目的也是为了占据人类高层次的意识空间。这显然会创造出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占意有高低层次的区分,高层次的占意往往意味着更大的能量,它们可以自动转化为低层次的占意。例如,如果一个人对苹果手机的热爱是如此之深,那么他(她)就可能自动帮助苹果来做广告宣传,自发推荐朋友购买苹果手机。 3.1.3 占意与计算 迄今为止,人类恐怕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种了。人类大脑的一大优越之处就在于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复杂信息。所以,大脑可以比拟为一台超强的计算机,那么,占意就相当于这台计算机的CPU,它会对各式各样的信息进行计算加工。所以,占意的流动也可以看作一个计算的过程。 这种计算可以非常复杂,包括求解困难的数学问题;也可以处理比较简单的事情,例如识别图片中的文字,区分出不同类别的图像,甚至可以简单到做出一个A 或B 的选择。从本质上讲,无论占意如何流动,因为它总是在处理信息,所以它总可以被看作一个计算的过程,而这恰恰是使得众包和人类计算成为可能的重要基础(详见第5 章)。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走近2050:注意力、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其他试读目录

• 1.1 互联网与社会
• 1.2 互联网的动力
• 1.3 走向未来
• 1.4 小结
• 3.1 占意 [当前]
• 3.2 占意的性质
• 3.3 占意流
• 3.4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