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天歌邕王_步天歌邕王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言情 > 步天歌 > 邕王

步天歌——邕王

第五章邕王 宫门处早早就有丹茜宫的人在等候,一见素澜的马车到了,便向籍禁司的人道:"中宫引外命妇德昌郡主入宫。"随后领了引籍,向素澜做一个请的手势。 素澜进宫拜见早已惯了,唯独这句话,听几次都觉得不入耳。嫁入相府足够荣耀,可惜云垂胸无大志,又对他爹言听计从。琚含玄拜相第一天便宣布:家中子侄不得为官。他的想法素澜多少明白:他身为权相,自有无数人行效犬马,子弟参与官场于他没有了不得的好处。一朝触怒龙颜,反而阖家遭殃,牵连更广。 云垂从小当真断了入仕之念,至今没有一官半职,更别提封妻荫子。素澜想觐见时不得不把德昌郡主的名号拿来一用--那还是未出嫁时,父亲托宫里的姑姑为她求来的。偏偏德昌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封邑,因此她总觉得胸臆难平。 素盈当上皇后,只随便说了句话,四姐的夫婿就当上殿中侍御史。素澜想,日后只要有机会,她也要为云垂谋划一番。否则就算自己封得更好,提起夫婿还是令人抱憾。 她一边想一边走到了丹茜宫,见宫外站着流泉宫的宫女,知道姑姑钦妃也在里面。钦妃一直对素澜很冷淡,素澜不是愚钝的人,看得出来她与自己不投缘。钦妃虽是姑姑,但素澜自恃是相府少夫人,无事求她、无事用她,犯不着看她的脸色。结果每次素澜与钦妃凑在一起都觉得索然无味。 素澜不愿在皇后面前冷场,眨眼时想了一两个大家都能谈得来的话题,却听宫中传来欢声笑语。自从皇帝卧病,丹茜宫鲜少如此欢闹,素澜怔了一下,见门口还有两个面生的命妇,看打扮与京中贵妇不大相同。 待宫内传她进去,素澜才见到丹茜宫里来了一个小小少年。 那男孩不过八九岁,长得白皙清秀,神情也十分大方,规规矩矩坐在皇后素盈身边。见素澜进来,他立刻想要站起。素盈伸手按住他,笑道:"世子对这一位可以不必多礼。"又对妹妹说:"这是邕王世子。" 素澜忙上前款款施礼,方知前些天请求回京的邕王今日进宫来了。世子年纪虽小,但态度很庄重,受了年长的人一礼,既不羞赧地躲避,也不装腔作势。这令素澜刮目相看,由衷赞道:"不愧皇家血脉,真与寻常稚童不同。" 钦妃有心逗这个孩子,问:"这位夫人美不美?大家都说她是京城第一美人,世子觉得我们京城人的眼光如何?" 小少年看了素澜一眼,轻声说:"娘娘问话,不敢不回答。可是年幼的人不应该随便评价长者。京城人既然那样说,自有他们的道理吧。"他的声音未脱稚嫩,说出的却是如此一番道理,周遭又是一片赞叹。 素盈又问了他几个问题,他全都能敏捷得体地回答,素盈大为赞赏,随手拿起水果和点心给他。世子接在手里没有吃,说:"在皇后面前进食,不雅不敬。"素盈听了更加喜欢,命人给他包好,让他带出去吃。唯独钦妃在一旁忽然伤感:"要是八皇子还在,也快到这个年纪了……" 素澜听她提起早逝的儿子,不想让她败了大家兴致,刚要打岔,有人通报说邕王从玉屑宫过来拜见。素盈拉着世子的手笑道:"正想看看是什么样的父亲,教养了这么好的儿子。" 钦妃与素澜不便相见,相继往屏风后面回避。素澜才走到屏风边,邕王就进来了。她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想知道皇帝的弟弟是什么样的人。心念一动,她有意顿了一步,飞快地回头一望,邕王正好面对着她,一眼看见她,却装作没有看见,向皇后施礼。 钦妃发现了素澜的举动,一把将她拉到屏风后面,严厉地瞪着她。素澜也羞红了脸--她原本不是个鲁莽的人,这一次自己也未想到会这样孟浪。匆匆一顾已令她眼界大开:邕王与冷漠深沉的皇帝和狡猾犀利的宰相绝然不同,竟是个气质温润的美男子。那神态样貌令人一见如沐春野之风,通身舒畅。 素盈也是第一次见到邕王。她早知皇帝的末弟不会逊色,然而眼见这位亲王清秀不及素飒,英朗不及谢震,俊逸不及东宫,成熟安稳又不及皇帝,她并未觉得他十分出众。只是邕王的神态平和,谈吐也温文尔雅,让人很容易安心,素盈渐渐添了几分好感。寒暄过后,素盈就问到了邕王回京的缘由。 邕王像是早料到躲不过这样一问,缓缓答道:"臣原以为圣上福泽深厚,定能逢凶化吉。不久前又听说圣上仍辗转病榻,实在令臣寝食难安。臣藩中盛产草药,特意选购精品进献御前。"说到这里他向素盈欠身道:"得知娘娘自始至终亲侍巾栉,圣上日前已能亲录囚徒,可见两位陛下仁德感天。圣上临朝听政指日可待,实乃苍生之福。" 这些翻来覆去的套话,素盈早就从不同的人口中听过好几遍,笑着客气地应付了几句。她又随口问到邕王在藩中的日常生活。邕王却答得很谨慎:"托圣上之福,这些年来并没有特别烦劳的事。平日常在藩中赏一赏四时风景,偶尔狩猎,或者与家人野外小酌。前年承蒙圣上钦赐乐班,三五不时也纵声作乐。" 素盈欣羡道:"好潇洒的日子……我们这种不潇洒的人,是万万比不上了?" 邕王却含笑诚恳地说:"臣能有潇洒的日子,正是因为有圣上与皇后娘娘这样不潇洒的人在--天下人能无拘无束,正是因为两位陛下牢牢地约束自己,为苍生守心节欲,不任意放纵,不轻易迷惑。此乃天下万幸!" 素盈觉得他话里有话,好像是在暗示她不应以私废公。但这话即使不作深解,已经足够让她悲伤。她刻意换了话题:"世子年纪虽小,却很懂道理。平日是如何教养呢?" 邕王谦虚答道:"平日并没有着意教导,让他学些东西也只是为了不辱王家。所幸他不是冥顽不灵。"素盈又问除了读书之外,是否教过骑射。邕王笑道:"此次上京,他一路都是骑马。入京畿之后坐骑染了病,不敢把生病的畜生带入京城,才改乘车。" 提到染病的马,世子有些怏怏不乐,素盈握着他的手柔柔笑道:"前两年我的踏雪骃在平王府生了小马。平王一直好生照料那马驹,听说长得相当不错,现在差不多可供役使。既然世子恰好缺一匹坐骑,我做主将它送给世子。" 世子连忙跪地谢恩。素盈又说:"京郊有圣上赐给平王的猎场,世子如果想要试试马匹,尽管去那里。" 邕王见皇后这样厚待他的儿子,连忙一起谢恩,又道:"臣此次并未打算在京中久留,四五日内就要折返。娘娘好意,只能心领。" "急什么呢?"素盈装作诧异,说,"难得回京一趟,多年不见的亲朋好友也该走访一趟,多住几日又何妨?"她心中好奇这位藩王是否在京城中尚有结交,有意观察几日。邕王却不动声色,委婉地应承了几句,带着世子告退。 这父子一路沉默地出了宫门,乘上马车邕王才指着儿子手中的纸包问:"是什么?"世子捧给父亲看,口中答道:"是皇后赐的水果糕点。父王说过,不可以随便吃宫里的东西。"邕王摸着他的头笑笑,待马车转到一个无人的角落,他径直将那包点心扔了出去。 父子二人回到京中的邕王府,府里早已提前收拾妥当。邕王与世子迈入前庭,见院落规模尚可,却远远不及方才路过的宰相府,甚至比平王府也差得远。那两处显贵的宅邸不仅门庭堂皇,连半空的云色似乎都在倒映它们的焕然气象,有一股不可一世的气势。相比之下,皇帝的弟弟所住的府邸,倒与最平常的公卿宅邸相差无几。邕王并不在意,低头看看儿子的反应:难得的是,世子年纪虽小,也没有攀比好胜之心,对这平凡的宅邸不置一词。 "我的宅邸并不豪华。"邕王笑了笑,对儿子说,"不过比秀王那一抔黄土,还是强了百倍。" 正厅中迎出来一个上年纪的女人,向邕王与世子行了礼。邕王在人前不与她交谈,走进内室才道:"今天见到那个女人了。放在人堆里,不觉得多么耀眼。放在素氏里面,倒显得很稀奇。宫里的安嫔、景嫔竟然让这样一个皇后坐稳了,是她们转性,还是皇后深藏不露,连我也蒙过去?" "景嫔、安嫔在宫里的人脉早让素庶人收拾过,便宜了如今这位皇后。更何况一直谣传她们跟钦妃的八皇子之死脱不开关系,钦妃整日盯着她们,就盼她们出差错呢。"那女人敛眉垂首之间已经有了老态,声音也有些拖长,"老婢斗胆问殿下,觉得皇后与素庶人相比,如何?" 邕王笑道:"素若星是何等人物?那是能与皇帝一起开疆立业的人。如今这位素皇后太淳厚了一些,不过,大约是个养老送终的好人选。我的皇兄一向很会挑人。" "殿下看人的目光也一样精准。素盈大约还是老样子。这样老婢就不知道她学了什么手段蛊惑圣心,能让圣上带病为她哥哥断罪--京中沸沸扬扬在说这件事。" 邕王冷笑道:"他们各有各的打算。皇后不断提到她父亲,似乎想让我领她娘家的情。至于我那皇兄……呵,他大概不想要她养老送终了,否则就不会自己当了一回带病录囚的圣人,让她成了人们眼里的红颜祸水。" 世子在一旁静静听了好久,这时道:"父王,难道圣上的隆恩也会有诈吗?" 邕王耸耸肩:"我这位兄长啊……对人好的时候,才该提防呢!他对秀王大仁大义,秀王死了。他对素若星款款深情,素若星也死了。我宁可他对我差一些。"他叹口气,忽然想起什么,向女人道,"今天没有见到你妹妹,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女人欠身回答:"多谢殿下关心。落花近来负责教导真宁公主,时常不在丹茜宫。" 邕王挑了挑眉:"你们之间的消息还是很灵通。你怎么不问问她,皇后近来打着什么算盘?" 女人谦和地笑了:"我们崔氏与皇家的做事方式不同。有些话我们相互说,有些话不说。"说罢她转脸向世子道:"书斋已经收拾干净,请世子稍歇之后温习功课。" 邕王叹了口气:"落霞先生,崔氏从不让学生休息吗?" 崔落霞淡淡地笑了一下:"落花的学生常常得闲。而老婢的学生里面,只有素若星一人休息了。其它人,是不敢休息的。" 邕王觐见的这一天,崔落花并没有得闲。 一大早,一名宫女进来报告说:"真宁公主趁今日事多,无人顾她,偷偷溜出寝宫。"崔落花笑笑,也动身了。为了弄明白真宁缘何频频出宫,她已经等了好几天。 真宁公主换了一身普通衣装,拿着宫女印信在籍禁司记录,然后欢欢喜喜地走出宫门。 待她走出去几十步,崔落花才不动声色地到籍禁司记名,看到自己上面那一条所记的是"丹茜宫宫女封令柔,蒙中宫恩准离宫,自卯时至午时",出入一栏记着"卯时三刻出"。 真宁一路脚步轻快,显然早已轻车熟路。崔落花双眼紧盯着真宁,遥遥地跟着她来到一处幽静院落的外墙。 真宁毫不迟疑地找到侧门,敲了敲门,与应门的人笑嘻嘻打过招呼就走了进去。崔落花等了一会儿不见她出来,索性沿着围墙绕到正面一探究竟。 走到大门前,她仰头一看--宏阔的大门上高挂匾额,题着"明德书院"四字,这里是朝廷设立的一座公学。崔落花深深蹙眉,不知真宁公主到公学做什么。她绕着书院走了一周,疑惑之中走回那旁门,在一棵老杨树后静候。 一直等了将近两个时辰,那道旁门又"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年轻妇人送真宁走出来。崔落花忙隐身树后,偷偷看那妇人:她至多十八九岁,面目透着八分灵气,打扮却平常得很。 只听妇人很关切地问真宁:"一次又一次这样跑出来,迟早要被你家里的人知道。被你后母发现,不会为难你吗?" 真宁笑嘻嘻回答:"不是说过了?我家里以前有个飞扬跋扈的姐姐,人人都对她敬而远之。现在我只要装出她那种样子,大家都以为我跟她小时候一样,见了我退避三舍还来不及呢。后母最不喜欢的就是我那个姐姐,看我现在也是这样子,平常根本不愿意多理我--我现在的日子清静得很。"她顿了顿又道,"再说,为了听怀英先生讲学,就算被她骂几句又能怎样?" 崔落花听公主的口气中充满向往,心里越发好奇。又听公主继续说:"至今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已经令我深深折服。如果有朝一日能促膝长谈,可以死而无憾了!"真宁说着忽然察觉失言,拉起妇人的手笑道:"小女不知深浅,竟然在夫人面前这样议论尊夫,夫人可不要见怪。" 年轻的妇人丝毫没有愠色,只是叮嘱真宁回家路上小心。真宁道了谢,看看时间不早,匆匆沿原路返回。 崔落花所持令牌的时辰限制尚早,有意在这里多流连一会儿。恰好见一个年轻男子走到那妇人身边,侧身站立问:"走了?" 这声音柔和悦耳,崔落花不禁探头看了看,见他的背影十分挺拔,又见年轻妇人与他神态亲密,寻思这就是真宁所说的"怀英先生"。然而令真宁无比心服的是一个刚刚弱冠的年轻人,实在出乎崔落花的意料。 "女孩子在后院偷听授课,是不是有些不妥呢?"他的口气有些不确定。 他夫人笑道:"有何不妥?如果我当初不是偷学,又怎么会认识你?我看瑞儿小姐聪明颖慧,虚心向学又有教养,如果能在我们书院里觅得佳偶,也算一段佳话。" "这正是我担心的。"怀英先生叹息,"这位小姐果真像你说的气度不凡,定是名门之后。我朝门第之见极深,一般公学子弟如何能匹配名门?她这样渴求学问,我不忍拒之门外,只是……你可千万不要节外生枝,乱了书院规矩。" 他们夫妇二人一边说着一边掩门离去。崔落花听了这些话,从藏身处走出来一声冷笑。谁知那妇人并没有走,听到动静又开了门向外一看,一眼就看见崔落花。崔落花被她发现,爽性大方地颔首致礼。 年轻妇人疑惑地问:"请问这位夫人有事么?"崔落花谦谦一笑:"为我家小公子而来。"年轻妇人指点道:"若是寻人,可以去西门通报寻找。"她态度温和,崔落花也将表情放和缓,摇摇头说:"我家小公子一心想要入书院读书,我是代替我家夫人前来一看究竟。" 年轻妇人仔细打量崔落花,见她气质高贵,心中不怎么戒备,大开了门道:"夫人若不嫌弃,请进来容愚妇奉一杯清茶。"这话正合崔落花心意,稍稍推辞就随她走进去。 小门里面是书院后宅,地方十分宽敞洁净,又广植花木,空气芳香令人心旷神怡。崔落花暗暗赞叹,与那年轻妇人进屋坐定之后,先恭维了几句。年轻妇人十分受用,很快奉上香茗款款说道:"外子正是书院塾师,夫人若有疑惑,不妨让他来为您分解。"崔落花正有意与李怀英见一见,忙道谢。 北国男女之防原本不严,但李怀英入室之后态度十分谨慎,眼睛一刻也不随便乱瞟,说话也有分寸。崔落花见这年轻人不过二十出头,样貌只能说是端正清秀,可是如此沉稳令人心生敬重,由此也不难解释真宁为何对他那么叹服。 随便攀谈时,她得知李怀英原来是太学当中的佼佼者。国家早在百余年前就允许各地才子入太学,结果到先帝时代太学生已经多达两千,太学子弟也难以尽数为官。李怀英没有高贵出身,去年便出了太学成亲,之后不久又到明德书院讲学。 尽管只是片刻闲聊,崔落花已从李怀英口中抓住些许危险的苗头。她放下茶盏,面带忧色:"其实我们府中早为小公子请了塾师。那是颇有家学渊源的一位先生。但是不知为何,小公子不喜欢在家中用功,一定要来公学就读。李先生觉得,公学与家学,何者优,何者劣?" 李怀英肃容回答:"家学常常要靠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成气候。单是这"持之以恒"一样,已经令人钦佩。无论时局如何,家学能够子承父业,将学问传承下去。这是对国家的贡献,又是一样令人仰重的。各地文人向往名士风流,竞相投奔,学问又能互相促进。此三样足可标为伟绩。" 崔落花也是世家出身,听了他的话很是称心,连连点头。 李怀英又侃侃而谈:"但公学有另外的好处。家学之内思路有限,尊卑分明,因此往往重旧说而乏新意,未免单调。公学学子来自五湖四海,俊才云集,眼界与想法都更为开阔,处事态度也更有生机。" 崔落花一边听一边观察,心中暗笑他毕竟年轻天真,轻轻说:"年轻人有这种信心是很好。如果说家学不及公学子弟的眼界,那为什么朝堂上世家子弟多,公学子弟少呢?" 李怀英笑道:"朝堂之上孰多孰少,只能说朝廷用人有偏废,怎么能说明学问的高低呢?" "先生的意思是,世家子弟都是仗势而入,尸位素餐,只有公学子弟才是以才授职,虽少犹精?" 李怀英变了脸色,他的夫人忙上前圆场:"哪里有这么严重呀。怀英,时候不早,你是不是该去前面看看了?" 崔落花没有更多话想问,也匆匆道谢告辞,心里却对这一次会晤警觉起来。 素盈得知真宁公主出宫是去公学,惊疑了一下,但也没有像崔落花那般忧心忡忡。她若有所思地问:"那个塾师,依你来看,真宁是不是对他……" "这倒没有。"崔落花忙说,"似乎公主只是去听他讲学,连面也没有见过。这恰是臣最担心的。" 素盈手里拿着一根发簪,不住地在自己手背上轻轻敲,心中暗暗地想:真宁只是去偷听,就学会在圣上面前议论宰相的长短……那么公学里的学生,平日都学些什么呢?诽谤朝政吗? 崔落花眉头紧锁,沉声道:"公学子弟妄想动摇世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不过他们势单力薄,从来没有得逞的机会。公主贵为皇家血脉,受到他们教唆始终不是好事……"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崔秉仪想得那么长远,实在太多虑了。"素盈的眼睛轻轻从崔落花脸上扫过,将金簪插到发间,悠悠地说:"区区一介书生,能有多大能耐?" 崔落花不便多言,小心地问:"那么,叫做封令柔的宫女该如何处置?" 素盈柔柔地笑了笑:"暂时装作今天的事情没有发生过吧。下一次真宁公主出宫,如果还是去那书院,你立刻让我知道。"她移步石榴花前,仔细欣赏之后剪下几枝花瓣完满、结有珠子大小石榴的,精心扎成一束命人送到玉屑宫。 "今天我见到邕王世子。"她说,"有那样一个让人羡慕的孩子,想必邕王就算远离繁华的京城,也不会觉得寥落。" 崔落花知道在宫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素盈操心,不敢再用公学子弟的事情烦她。 "说说东宫的动向吧。他近日就要回来,东宫里的人都准备好迎接了么?"她一转身,背影染上秋意。 崔落花连忙跟上,低声说:"娘娘放心。" 听到这句话,素盈的脸上才露出笑容。"事有轻重缓急,东宫里的事情要紧,千万别出了差错--至于真宁,堂堂公主私出宫廷,毕竟不能视若无睹。这个还要崔秉仪再留心。" 崔落花与素盈心中,都隐约觉得真宁亲近公学子弟似乎是个危险的预兆,但她们怎样也无法料到,在即将到来的一年里,竟然是她们所轻视的一介书生,将要做出连亲王、后家这些最权威的世家贵族也不敢轻举妄动的事。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步天歌》其他试读目录

• 离宫
• 月色霜庭
• 沉梦·垂野星
• 且惜今
• 帝王家
• 皇权血酬
• 吾儿
• 逝水流年
• 七兽
• 步天
• 皇亲
• 还朝
• 邕王 [当前]
• 对立
• 不眠
• 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