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基本不打扰,培养专注_育儿基本不打扰,培养专注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学 > 育儿基本 > 不打扰,培养专注

育儿基本——不打扰,培养专注

  认真首先是能在或长或短的时间段,把注意力投注于要做的事,不游离于事外。   保持专注的时间,视事情的需要可长可短,认真写一篇文章,可能要专注写作三四个小时,认真搭一趟电梯,不走神、不忘按按钮、不下错楼层,只要几十秒。但两者需要的专注程度,其实差异不大。   孩子也一样,需要有做事专注、不游离的基本素质,才能在课上认真听讲、该做作业时认真做作业、想阅读时专心读书。   认真的孩子和不认真的孩子,最明显的差异,在保持专注的时间长短。有的孩子可能专注一二十分钟就会分神,我家两个孩子,能保持专注的时间都比较长。有时周末四个人宅在家里,孩子一两个小时都没动静,爸爸妈妈去看时,俩人正一人抱一本书,看得入神呢。他们写作业时间都是自己安排,写之前,总要吃吃东西、喝喝水、玩玩玩具、看看书,做足“心理建设”,但只要一开始,基本上就一动不动一写一小时了。   如何让孩子有能力保持长时间专注?很简单,从孩子很小时候起,孩子专心做事时,不去打扰他,孩子自己的活动,大人不被要求参与时,不要主动参与。   孩子将注意力长时间投注于一件事,就是专注的状态。这种状态不经常被被打断,才慢慢会延长。孩子的专注其实在小婴儿时时已经出现,小婴儿有时候会不理大人自己出神,有时是专注地吃自己的手指头,有时是专注地看自己的小手,有时是专注地盯着大人不知道的某处。等他大一点,可能会自己玩上好一会儿,不要大人哄。这时候,大人要尊重小婴儿的安静独处,不要觉得小孩子安安静静地不对劲,一定要抱起他、和他说话。   孩子的不专注,好多情况其实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大人老觉得时时刻刻“监控”着孩子才放心,人家专心玩儿呢,一会儿问吃不吃水果,一会儿问喝不喝水,一会儿问孩子要不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儿;人家开始做作业了,大人找各种理由凑过去看上一眼,或者干脆坐到孩子旁边盯着。   大人自己专心做事时被一次次打断、有人时刻在旁边盯,那种感受,是很自在很舒服吗?孩子的感受也是一样的。因为被打扰,孩子的注意力不得不一次一次从正在做的事,转移到走来走去的爸爸妈妈身上,孩子做事的专注程度必然降低、可以专注做一件事的时间必然缩短。   爸爸妈妈在观察到孩子的专注状态时不去打断,孩子才会越来越习惯于专注,保持专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慢慢地,专注会变成他的一种基本素质,让他在玩和学的所有事上,都容易进入专注状态。   有的爸爸妈妈说,我们这孩子,玩起来专心,学起来就不专心了。那么检讨一下自己,你有没有总是在他玩儿的时候不停告诉他去写作业?他开始写作业了,你有没有不停告诉他“认真点”、“别磨蹭”、“早点写完”?   还有的爸爸妈妈问,我孩子玩的时候,不理大人,怎么办?这很正常,完全不是问题。   孩子玩得专注,大人非要叫他,不理还不行,要一直叫到孩子做出反应,这完全是大人做错了。孩子在专注地做自己的事,为什么要马上回复大人?大人明明看到孩子在玩儿,为什么还要打扰他?   大人应该尊重孩子,包括允许孩子享受自己独处的时光、不要随意打扰孩子、不以大人的意志干扰孩子的活动。什么孩子玩的时候不理人,是不是有问题,纯粹是大人的权威欲望在作祟:“我是你爸/我是你妈,我叫你,甭管你在干什么,你就得马上理我。”这是啥道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育儿基本》其他试读目录

• 不帮背书包,让孩子“独立”上学
• 自己的学自己上
• 大人不是孩子仆从
• 不给孩子传达“上学累”的印象
• 帮孩子学会管理书包
• 作业是你的,不是我的
• 认真是可培养的素质
• 不打扰,培养专注 [当前]
• 鼓励做事的过程与态度,培养把事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