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宏涛
前几天手机突然无法开机,很郁闷,担心手机返修的话,会导致里面的照片和录音都消失了。在网站上留言后,锤子手机给我打电话,问我是否试过强制开机?就是把手机连接上充电器,然后长按电源键30秒到一分钟……我试了一下,居然成功了。手机总算开机了,然后我发现手机只有1%的电。
我明白了,以前无法启动,确实是因为透支了电池的能量,全耗尽了,所以即便充上电,也不会立刻就能开机,不仅如此,因为电量耗得太干净,手机出现假死状态,连0%的电量都不显示了。所以即便充着电,我也多次都没打开手机。这次强制开机,对电池和手机本身也是有损害的。但也只能如此了。
想起我家的电动三轮车刚买回来第二天就出现这种情况,半路上把电瓶耗净,于是电池的能量越来越小,这类情况对电瓶损害非常大。我家的电动车也出现过这类情况。
不仅是车如此。人体本身也一样,如果在疲惫前休息一下,很容易恢复过来,但如果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想要恢复过来,就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永远也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会留下不可逆的病根。我们中国人过去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所以很多人(比如劳动模范)都留下了终生无法痊愈的疾病,特别是运动员。
不仅人体如此,人的精神也是如此。鲁迅晚年时,曾经在《这也是生活》中提过:
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高中毕了业,却只好到袜厂里去做学徒,心情已经很不快活的了,而工作又很繁重,几乎一年到头,并无休息。他是好高的,不肯偷懒,支持了一年多。有一天,忽然坐倒了,对他的哥哥道:“我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他从此就站不起来,送回家里,躺着,不想饮食,不想动弹,不想言语,请了耶稣教堂的医生来看,说是全体什么病也没有,然而全体都疲乏了。也没有什么法子治。自然,连接而来的是静静的死。
这就是没有充电,只一直耗电的结果。能量耗完,油尽灯枯,哪怕是年轻人也不行。如果在疲乏前能够及时充电,过不了多久,人就又变得生龙活虎了。但如果等到能量快枯竭了才充电,不死也得脱层皮。
-
亲密育儿法与行为主义驯兽法
2015-01-03
亲密育儿法与行为主义驯兽法
文/张宏涛
去年这个时候,心理学专家李雪在博客和微博上专门写了两篇文章,批驳媒体人林小暖大力推荐并得到无数人追捧的睡眠训练法。一场大战就此开始。
林小暖推崇的是哭声免疫法和定时喂奶法,通俗地说,就是父母要根据某权威制定的喂奶时间表给孩子定时喂奶。如果没到时间,婴儿再闹,也不给吃,以此培养婴儿学会定时吃奶的习惯,从而减轻父母的负担;另外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尤其是夜里,要狠下心来,坚决不理,这样孩子知道靠哭是无法控制父母的,于是形成了不哭闹的“好习惯”,也能逐渐睡个整夜觉,从而大大减轻父母的负担。她认为,如果跟孩子太亲近了,就把孩子宠坏了,就不能从小养成好习惯,睡觉乱哭影响大脑发育。
李雪的观点大致的意思则是,按孩子的需要喂奶,孩子哭了,就要随时抱起来,查看孩子为什么哭。如果夜里孩子哭了,妈妈就抱抱孩子。总之就是随时照顾孩子的需求,与孩子亲密接触。她认为,如果孩子哭了,故意不理,不是按孩子的需要喂奶,而是按照冷冰冰的时间表喂奶,会导致孩子无法度过全能自恋期,无法形成完整的自我,从而导致身心无法健康发展,为日后形成严重心理问题乃至精神疾病留下很大的隐患。
总之,这是一场亲密育儿与行为主义驯兽法之间的辩论。作为一个研究家庭教育多年,且深信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爱和自由的人,我当然毫不犹豫地站在亲密育儿这一边。但也有众多家长站在后者那边。除了后者能够让家长产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后者总是以“科学”自居。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被评定为最接近“科学”的一种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完全无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而是认为单纯的环境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像驯兽一样,可以把婴儿训练成你任何希望他成为的人。
李雪用各种真实乃至触目惊心的案例批驳了行为主义驯兽法,也就是哭声免疫法和定时喂奶法等理论,还指出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自己的儿孙不是发疯就是自杀,也就是宣告驯兽法的破产。
但是,驯兽派当然不服输,他们还是以真理和科学自居,并且说,李雪自己还没结婚,还没喂养孩子的经验,所以她说的话不可信。
刚好一年了,《西尔斯橙色亲子课》来了。该书提倡的就是亲密育儿法,作者还是亲密育儿法的创始人。驯兽派遇到了大敌。本书作者西尔斯夫妇可以说秒杀驯兽派了。
第一,西尔斯夫妇亲子养育了8个孩子,中国现在有几个夫妇有这么多孩子?你们不是比养育孩子的经验吗?西尔斯夫妇完败你们。
第二,西尔斯是医学博士,美国儿科科学会会员,全美最知名的儿科医生,也是医学院儿科学临床教授,有近40年的儿科从医经历。你们不是以“科学”和“权威”自居吗?西尔斯也披着科学和权威的光环,驯兽派又败了。
第三,西尔斯在医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了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亲密育儿法,西尔斯夫妇的亲密育儿系列著作美国妈妈们几乎人手一本。不是比影响力吗?亲密育儿派又大胜驯兽派了。
西尔斯更狠的一点是,直接找出了哭声免疫法和定时喂奶法的最早来源:原来这还并非行为主义的原创,而是诞生于1897年的一个儿科医生的作品《婴儿期和儿童期的疾病》——该书也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育儿书之一。但是该书距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其中的核心观点已经被无数医学、心理学以及活生生的案例证明,这是很愚昧落后的育儿法了。所以,驯兽派们,你们还要食古不化吗?
西尔斯引经论典并用无数事实证明了亲密育儿法抚养下的孩子更有安全感,与父母的关系更亲密,情绪稳定,同理心强,会体贴照顾人,创造力也高。哭声免疫法和定时喂奶法下长大的孩子,则问题多多。
西尔斯的理论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于他们抚养第四个孩子时,亲身体验出来了,在抚养前三个孩子时,他们还没意识到,直到第四个孩子——高需求宝宝的出现。他们过去的很多育儿观念被打破,但他们没有死守所谓的科学教育观,而是充分尊重和照顾孩子,根据孩子的需求,及时满足,最终在经过漫长的时光后,他们不但养育好了孩子,夫妻感情更进一步,也创造出了亲密育儿法这个更人性化更温情,也更适合宝宝的育儿法。
西尔斯夫妇是如何一步步培养这个高需求宝宝,其中经历了哪些挫折和苦恼,又是如何一步步克服的?请自己看书吧!对准父母和孩子还小的父母来说,这本书是必不可少的。看晚了,可能会后悔。
-
因书名平淡而差点错过的好书
2014-05-11
《成功这件小事》是本差点让我错过的好书!正如有些因片名烂而被错过的好电影一样,该书的目录实在平淡乏味。
初见此书,翻开目录,也就是作者所强调的:29天要做的能让人梦想成真的29件小事,我非常失望,并觉得很滑稽:这算什么?这也算成功法则?太牵强了吧?比如:擦皮鞋、吃饭吃到八分饱、打扫厕所、下班后直接回家、照全身镜、夸奖一次别人、送礼……这些行为当然不能说没用,但实在太琐碎、细小了,与成功应该没多大关系吧?可是该书全亚洲总销量突破1600万册,而且被改编为电视剧、舞台剧、电脑游戏、电影……掀起史无前例的跨界风暴!《康熙来了》主持人蔡康永和小S联手推荐,这会是本烂书吗?怀着好奇,我这才开始阅读它!
没想到,一拿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口气读完后,意犹未尽。原来,这些小事,都并非单指小事本身,背后都蕴含着很深远的意义。
比如:擦皮鞋代表的含义是重视自己的工作工具,正如一个好剑客一定会爱惜自己的剑,一个赛车手一定会重视保养自己的车一样。吃饭八分饱不仅是为了健康或瘦身,重点是:如果一个人能够控制对美食的诱惑,那么他的自制力该有多强?自制力强,不正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必备素质吗?打扫厕所也绝不只是愿意从最底层做起的意思,它还暗喻着愿意做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的含义。如果你愿意做公司其他人都不愿做但却必须做的事情,你就会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人,不但能赢得上司的重视,也能获得良好的人缘,这样你的成功机会岂不是大增?下班后直接回家不只是为了家庭和睦,更是为了做自己最爱做的事情。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业余时间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就。”一个下班后常和同事们一起应酬的人,和一个下班后继续充电的人,哪个更容易成功呢?全身镜则是为了让自己重视外表,拿破仑说过:“人穿上怎样的制服,便会成为怎样的人。”有面全身镜,可以让自己更容易打造出更好的新形象……这些生活中被我们所忽略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非常简单易行,但能让我们深深受益。
该书虽然教人如何成功,但却完全颠覆了传统成功学那种空洞和说教。它以幽默小说的形式,让来自的印度的“象头神”指导主角。象头神是个很萌很胖的吃货,毫无神仙的严肃,主角则是一个贫困潦倒、脾气不好却又幻想成功的小职员,两人在一起发生了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趣事,读起来妙趣横生,画面感非常强……
这么精彩的书,错过会后悔哟!
-
一个豪门女性的心灵复苏之旅
2014-01-12
看过好几部身患绝症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去实现临终心愿清单的作品,所以刚看到《布雷特的生命清单》的书名时,误以为也是让人坦然面对死亡的小说,但当认真读完后,却发现该书的主题是让人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鼓励人破茧成蝶,主题上更新颖、温暖。
初看该书的腰封时还有点小失望,因为我本以为这个清单应该是很有挑战性的,比如攀登珠穆朗玛峰、出张唱片等,但女主角需要完成的十项清单却平淡无奇,比如:生一个小孩、养一条狗、帮助穷人,做一个很棒的老师……没有挑战性的目标,还会有多大的可读性呢?但当我读到这个清单的由来时,又被震惊了,这些平平淡淡的目标才更值得追求啊。
小说一开始,女主角的妈妈去世,遗嘱将资产上亿的公司股份和总裁之位传给了大儿媳,大儿子和二儿子一家都得到了几辈子也花不完的财富,唯独她这个平时最被母亲疼爱的女儿却一分钱也没得到,只得到了一张皱巴巴的纸片,上面有10项必须在一年之内完成的清单。完成后或许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遗产,否则……看到这里,我心想:这不是拿钱来要挟女儿继承母亲的意志吗?再看下去,才发现原来这个清单是女主角14岁时自己列的梦想。
再看下去,忍不住眼泪涟涟,方才体会到了慈母的心。这些看似很简单的梦想,对女主角来说,却很难实现,因为童年时,父亲从来不肯抱她一下,不肯给她一点爱,答应他的事情也从不兑现,她无论怎样讨好父亲都换不来父亲的爱,所以她失去了梦想,心也封闭起来。成年后,她找了一个像父亲那样冷漠的男友,继续她的讨好梦,处处顺从男友,想获得男友的爱。男友不喜欢宠物,她再想要宠物也只能妥协,男友不肯要孩子,她也没办法,当老师的梦想更是小时候被打击过……但她又别无选择,因为按照母亲的遗嘱,她被公司辞退了。她为了去实现梦想,又被男友抛弃……一切都很糟糕,她被逼到了绝路上。但在妈妈一个又一个事先写好的信的鼓励下,在朋友的鼓励下,她磕磕碰碰地前进……一个原本怯懦、肤浅、封闭、虚荣、心怀怨恨的豪门女性被母亲的遗嘱逼得失去了一切,但又在实现生命清单的过程中,一步步去掉了坚硬的外壳,浮现出了真实的自我,修复了原本支离破碎的心灵,变成了一个勇敢、友善、淳朴、关爱他人的幸福女人。故事的结尾,她已经华丽蜕变,也不在乎是否能得到遗产了,而在最后一天,她幸运地收获了真正的爱情!全部完成了梦想,母亲终于可以在天堂含笑了。
本书作者洛里•斯皮尔曼是美国超人气作家,该书风靡数十国,抚慰亿万人,荣膺欧美及日本、印度等十国女性心目中最温暖、最励志的治愈小说。如果你想开始这个迷人的阅读之旅,请先准备好一盒纸巾吧!
该书评已刊发于《南方法治报》《羊城晚报》《南阳晚报》
-
努力不是为了感动别人或自己
2016-07-25
努力不是为了感动别人或自己
文/张宏涛
高中时,我是我们班在学习方面第二努力的人。学习第一努力的人,每天晚上学习到熄灯后,还会在昏暗的路灯下继续学习,被政教处的老师赶回宿舍后,他会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继续学习。我没这么夸张,但我每天早上起得最早,到教室点蜡烛学习。中午从不午休,除了吃饭就是在教室看书、做作业。傍晚也如此。像个木头桩子似的,每天戳在座位上。
我们的努力感动了很多人。包括严厉苛刻的班主任和众多同学。
然并卵!
如此废寝忘食,却并没有实现“苦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逆袭。每次考试,都是后十名。而且越来越差,高三时考到全班倒数第一。
我只是靠如此努力来感动别人、麻醉自己。
当看到《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这本书的《为什么你的努力一文不值》时,我觉得太有共鸣了。
“一群为努力而努力的人,上学时他们睡得最少,上班时他们走得最晚,案头上的事情永远做不完,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成绩却一般得不能再一般。你会发现,所谓的努力,不过是效率低下,把别人五分钟就能做好的事情用一个小时来完成,人为的抻长自己的生命,简言之就是不走心。
“这样的努力,不过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他们既不肯在“努力”前稍微动动脑子,做好规划,也不肯在“努力”无果后做好总结,吸取教训。他们很有西西弗斯的精神,不怕失败,对成功也并没有太强的渴望,非要在南墙上撞个头破血流,证明自己真的非常努力。
“努力当然是个好东西,但很多人在拿自己的实际行动侮辱这两个字。有些普世的价值观,反而容易教坏小孩子。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中,教人卖苦力的太多,教人动脑子的太少。蒲松龄说,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可是如果勾践只是靠努力,那还有西施什么事儿呢?”
我当年就是为努力而努力,但学习效率极其低下。这个努力学习和努力睡觉一样,越发誓要努力,越达不到目标。学习和睡眠一样,都是放松下来,自然而然地进行的。有意识地努力,只会导致效率低下。
好在经历过一段摧残人自信和自尊的炼狱一般的三年后,我醒悟了过来。不再刻意努力,只是怀着兴趣,一点点由内而发的学习。我的考试成绩居然大幅提升。
后来,在工作中,我也不再是那个最努力的人,但我的业绩,却是公司最好的。因为我发现,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会头脑僵化、视野狭窄,就盯着工作;而我却比他们用心和灵活很多,正如陆游所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样,我能够触类旁通把各行各业甚至日常生活的小事化为己用,在做业务时,用上。所以,我没有他们那么早出晚归的努力,却能在悠然自得中做到最好。
再后来,我做自由撰稿人。一些文友比我努力多了,天天努力写啊写,我比他们写的少得多。但我写出来的精品比他们多得多。因为他们是努力在写,而我是用心在思考。
我深知,努力不是为了感动别人或自己,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有更好的结果。
让我意外的是,该书作者居然是女性。她是第七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壹心理2015年度最佳专栏作者,果壳【在行】认证专家。
该书其他很多文章,也引起了我很多共鸣,比如《别把你唯一的人生当做买彩票》《只要不被现实击垮,你就有一百种方法击垮现实》《拒绝从众的“不合群”者》《收起那些无用的仪式感》等,都是发人深省的好文。总之,该书值得一读。
作者:张宏涛,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私人心理顾问,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读者》等大刊的签约作者),太极作文创始人。致力于家庭教育,希望帮助有自省能力的家长意识到,儿童在宽松愉快、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身心愉悦的茁壮成长!致力于太极作文辅导课程的开发和传播,帮助青少年提升智商、情商、逆商。
QQ:727011867 个人微信:lyzhht 公众号:hnzhht
-
如何让内心变强大
2014-06-27
多年前看过力克的视频,当时非常震撼和感动,没想到一个天生没有四肢的人,可以这么乐观自信。当然,理论上,很多人都知道要坚强,要乐观,可真正摊上这样的事情,又有几个人能如此乐观自信呢?
后来,我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叫沙漠舟,也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作家。他也是经常到各地做励志演讲,让我对他们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里缅怀他一下,他于三年前去世了。)
在《谁都不敢欺负你》这本书里,力克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因为天生没有四肢,他受到过很多白眼和嘲笑,也曾几次想过自杀,还好,父母一直深爱着他,没有因为他的身体残缺而歧视他,或者纵容他,依然无条件地爱他,但并不溺爱他。
不管父母多爱自己,力克都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中,很多时候,他需要独自面对那些压力和羞辱。在这个过程中,力克有过很多痛苦和烦恼,但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思索,最终,他走出了一条不受人欺负的大道。在本书中,力克向读者们传授了他如何对抗霸凌的经验,这也是该书的目的:致力于消除世界上的霸凌现象。世界上大多数霸凌现象都出现在校园中,因此该书的读者主要是学生,力克首先让我们明白:受到霸凌,并非你的错,是那些霸凌者自身有问题,而很多人想必都听过老师那句话:“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单单欺负你,是不是你也有问题?”老师们的这句话非但不能帮助被欺负的人,还会雪上加霜,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导致活下去的信心更小。
在作者的童年时代,为了不被人欺负,为了融入别人的圈子,他做了很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但后来他终于明白,做真诚自由的自己,才是正道,才能交道真正的朋友!因此,他劝大家做回舒心的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不要为了霸凌者改变自己。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其次,要明白:霸凌者可以用恶劣的言行对我们,但伤不到我们的内心。真正的自尊和自信并不是别人一旦侮辱我们,我们就愤怒地和对方开打,也不是别人侮辱了我们,我们就觉得自尊被践踏了,开始痛苦。真正的自尊和自信是,不论别人如何侮辱我、打击我,我都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的尊严不会随着别人的欺凌而毁灭。这样,霸凌者就无法伤害到你的内心。
接下来,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很多如何保护自己,不被霸凌者欺负的办法,这些方法有的是从心理层面说的,有些是从实际层面讲的,都是一个过来人非常有价值的忠告。
读完该书,不仅让我们明白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能让我们的思想境界提升一个台阶,明白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
“自私”的女人更幸福
2014-11-13
“自私”的女人更幸福——读《自私书》
文/张宏涛
心理咨询师、作家蒋硕的新著《自私书》是一本风格独特的女性读物,用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和精彩的分析点评让读者意识到:“自私”的女人更幸福!
该书前两章,像小说,描述了七个常参加聚会的女人的各种生活场景和心态。她们基本可以代表从穷到富的各类已婚女性了。从第三章开始,作者现身说法,解释了该书书名的含义,重新定位了“自私”的内涵:“自私是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拥有属于自己的价值标准。自私是为自己负责,独立,自立,保障自己,发展自己。自私是有恰当的关系与合理的界域,与他人互不侵扰干涉。自私是爱,是尊重,是富裕每个人的信任与自由。”她希望女性像马斯洛所说的那样——“健康的人以一种健康的方式自私,这种方式既有益于他人,又有利于社会”,当然更能让女性成为真实、清醒、优质的个体,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在后面三章里,作者讲述了幸福之道中的种种迷障和幸福法则。她认为,中国传统伦理遵循“百善孝为先”;当前大部分家庭又往往将“亲子”作为首要关系,但把这两者放在首位,都有违自然,这种纵向干预导致关系混乱和错位,因为原本夫妻间的关系才应该是最核心、最亲密的。作者呼吁女性应该据此构建好自己的家庭关系,摆正各个角色的位置,和丈夫成为最亲密的同盟军。同时,要学会“后退一步。比如婆婆要后退一步,不要总干涉小夫妻的生活;年轻妈妈要后退一步,不要试图去管控孩子的人生。从孩子身边,后退到丈夫身边,和丈夫的亲密关系,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健康示范,因为你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未来陪伴孩子的是他的爱人。
作者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创造和体验”。为此,她把女性日常所做的事情分成四个类型:创造性、维护型、体验型和消耗型。她倡导女性做一个“积极创造、巧妙维护、充分体验、拒绝消耗”的聪明女人。依据这一原则,我们会发现我们常常把目光和精力耗在没有价值的对象上,对真正值得爱的人,却忽视、苛刻……她建议读者:聪明一点,用自私的智慧,为每个值得的人,送上最好的礼物。
作者用好玩的故事分享了心理学中教人如何处世的“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还告诉我们如何通过三步从你最讨厌的人身上学习到你所欠缺的东西……作者用心理学的原理,从各个角度告诉女性读者如何提升自己。因为我自己正在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所以读到这些熟悉的心理学内容,总会会心一笑,并由衷地佩服作者能将这些枯燥的原理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且举一反三地表达出来。
也许你并不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但无疑能从该书中读到自己,并学到提升自己的方法。
本文刊发于11月9日《羊城晚报》
-
引发父母思考,学会重视孩子感受的好书
2016-07-29
引发父母思考,学会重视孩子感受的好书
文/张宏涛
我是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九年前也参与过一本家庭教育类图书的创作,这本书后来被评为2007-2008年度十大家庭教育类图书榜首。当然,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本书很垃圾,所以就不提书名了。这些年,我看过无数家庭教育类的图书,也与无数家长打过交道,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比九年前有了很大的飞跃。所以,我看家庭教育类图书,要比一般人看这类书,要挑剔得多,我常常是抱着批判的眼光看的。
很多家庭教育类的书,虽然被很多人追捧、再版,还很畅销,但在我眼里,还是很荒谬和误人子弟的,比如《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这本书,我觉得谬误非常多,还特意写过一篇批判这本书的书评。
看家庭教育类的书,我只看两点,第一,有没有新颖一些的能够让我受启发的内容,第二,有没有荒谬的观点。也许在很多普通人看来很好的内容,在我看来不过是老生常谈。
不过,《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该书有很多新颖的内容,都给了我不少启发。
最初看到这本书,我很惊讶,因为明明作者是两个外国人,为何书里面的案例都是中国人的名字呢?是伪书?还是翻译为了读者阅读方便,给改成了中国名字呢?仔细一看前言,我才明白了,原来,作者夫妇虽然是瑞士人,但他们在中国也有多年的工作经历,他们是很难得的在中国从事家庭教育类指导工作的外国教育专家。从这一点来说,该书就很难得。很多外国教育专家的书,都是为本国人所写的,虽然内容值得我们借鉴,但毕竟有些内容不太适合我们国家。而该书可以说是外国教育专家根据在我们国家多年的工作经验所写的书,更符合我们的国情。
从内容形式上,也有很多新颖的地方,比如书里面有很多孩子的内心独白,虽然是模拟孩子的语气(毕竟年幼的孩子,还不会这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但却很能代表孩子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很能给父母们以震撼,让他们重视孩子内心的想法,不再把年幼的孩子当做没有感情没有思想的机器人。
最后一章《童年经历对成年生活的影响:32个案例分析》是全书的重头戏,占整本书篇幅的一半。这些案例,也非常让人震撼,说到童年经历给人带来的阴影,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童年的贫困导致成年的工作不顺之类的,但这32个案例告诉你,童年经历影响的并不只是童年贫困的那些人,也不只是会导致人工作不顺。案例里有不少人童年并不贫困,只是缺乏父爱或母爱,而他们成年后,在外人或世俗的眼光来看,他们活得很成功,要么是企业家,要么是女强人,但内心深处,他们并不幸福,因为他们童年缺爱的经历,导致他们无法接纳自己,他们无法通过事业上的成功来弥补内心的自卑和安全感的缺失……
这就告诉我们:仅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基础是不够的,孩子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无条件的爱。外表光鲜的成年人内心里,也往往有着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疤,只是我们自己看不到而已。
以我挑剔的眼光来看,当然也能看出书中我觉得不好地方,就是第44页,作者莫名其妙地插入了一段话,居然是提倡用延时满足的方法来对待婴儿。对婴儿来说,他们需要被满足的是全能自恋。及时满足婴儿的需求,不会惯坏孩子;反之,如果故意延迟满足婴儿,会导致婴儿的全能自恋得不到满足,很长时间卡在这里,导致脾气差、安全感缺乏。
瑕不掩瑜,总之,该书非常值得一看!看后会让你更重视孩子的感受。
作者:张宏涛,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私人心理顾问,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读者》等大刊的签约作者),太极作文创始人。致力于家庭教育,希望帮助有自省能力的家长意识到,儿童在宽松愉快、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身心愉悦的茁壮成长!致力于太极作文辅导课程的开发和传播,帮助青少年提升智商、情商、逆商。
QQ:727011867 个人微信:lyzhht 公众号:hnzh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