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耳朵要恶补的生理健康知识_大脑使用指南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大脑使用指南 > 谢耳朵要恶补的生理健康知识
囧才才 大脑使用指南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07 16:12:19

谢耳朵要恶补的生理健康知识

新世纪中外长篇电视连续剧史上,有两对让观众们把心操碎的欢喜冤家。一对儿是《乡村爱情故事》里的王长贵和谢大脚。另一对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Sheldon)和Amy。

咱先不扯长贵和大脚,因为村儿里的事情太复杂,也许连刘能和赵四也整不明白到底是咋回事儿。

谢耳朵和Amy之间的问题简单很多,大家都能看出来,98%其实是谢耳朵的问题。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谢耳朵对神经科学的无知和蔑视。

哥们,不管你如何拳打牛顿脚踢霍金,可是神经科学是人家Amy的主业欸!你只要白天花半天时间态度端正地学习一下,晚上的事儿不就分分钟搞定了嘛?噫嘘唏,活该屌丝!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咱们可不能重蹈覆辙。赶紧补一补神经科学的基本常识,可是如此高深的知识,从哪里入手好呢?

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位科普达人:世界顶尖名校伦敦大学学院(UCL)本硕博一条龙赵思家,也是二郎在UCL进行土木建筑与神经科学跨界研究时的同事。她的最新科普作品《大脑使用指南》,搜狗CEO王小川作序推荐。

大海航行靠舵手,修电视机靠说明书,可是我们生下来,却从来没见过大脑的使用说明书,居然还踉踉跄跄地活到了现在,想想还真不容易呢!


【1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能搞清楚什么是死,就能明白什么是生。生命的主旋律是保持资源和能量的自我平衡,生物书上称其为内稳态(homeostasis)。人体阴阳和谐就是健康,吃喝拉撒睡都是为了维持稳态。

在 Amy 眼中,死亡就是极端的、无法逆转的失去体内平衡(extreme and irreversable loss of homeostasis)。死亡的原因无非是器官衰竭、体温过低、过度饥饿、严重脱水等等。

神经又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为了维持稳态(活着),中枢大脑和周围神经分别承担着中央和地方的作用,保证生命的有条不紊。


【2 医学和神经科学有啥区别?】

如果将人体比作收音机,医学的任务是修理好出故障的收音机,解决为什么坏的问题;而神经科学的任务是搞清楚收音机的工作原理,研究为什么好的问题。

如果一个修理收音机的工程师不知道收音机如何正常工作,那TA就没法修。

所以任何神经科学的进展,对救死扶伤的医学都可能有莫大的帮助。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对两者一视同仁。


【3 解剖学和建筑学有啥关系?】

医学和神经科学辣么相近,当然关系密切,可是解剖学和建筑学好像八竿子都打不着吧。非也非也,此言差矣!

解剖学和建筑学都会探讨“结构和功能的互补关系”,只不过解剖学从细胞到胳膊腿,研究的是形态如何决定功能(function follows form),而建筑学从一砖一瓦到城市群落,更关心功能如何决定形态(form follows function)。

同时精通两者的有木有?当然有,e.g. 达芬奇。


【4 不要再说人脑只开发10%了】

我们经常听说,正常人的脑子只开发了10%,爱因斯坦大脑开发了20%。其实这只是一个带数字的形象比喻罢了,没有科学依据。

一间屋子被家具占用10%的空间是很正常的,因为另外90%才是我们日常需要的使用空间。但如果房间塞了80%的家具,听起来好像被开发了80%,但实际上根本没用。

《道德经》告诉我们: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空间才是房间里最有用的东西,摆放家具只是为了更好的利用空间。

再好看再骚包的鞋,都得有个窟窿不是?

用脑也是这个道理。电脑被占用的内存空间越大,反而跑起来更慢。


【5 功能性核磁共振和脑电图】

尽管大脑外形看起来是一坨质地均一的东西,但不同区域负责的功能可能完全不同。针对大脑活跃区域的常见研究工具有两种,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和脑电图(EEG)。

非专业人员很难搞清楚 fMRI(左图)和 EEG(右图)的区别和优缺点。

fMRI是靠磁场共振分辨血氧浓度。死贵死贵,数据处理易。空间分辨率高,但时间精度低。
EEG可以探测大脑微弱的生物电。比较便宜,数据处理难。时间精度高,但空间分辨率低。


【6 两只眼睛两只眼睛跑得快?】

之所以大部分动物都有两只眼睛,是因为对大脑来说,两只眼睛一方面能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另一方面还能提供“深度信息”,形成立体视觉。

那为什么有的动物(金鱼、羚羊、兔子)眼睛分开左右两边,有的动物(老鹰、猫、人)两只眼睛却朝同一个方向呢?答案就在动物世界里。

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追捕猎物时需要随时测量自己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以保证狩猎成功;而处于食物链末端的动物,更需要广阔的视野防备可能从四面八方冒出来的天敌。

古代相面的书有种说法:两只眼睛离得很开的面相是命苦相。以前以为是迷信,现在看来起码对整个动物界来说此言不虚啊!

最厉害的当属变色龙,可以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切换角色,具备一个演员的良好自我修养,难怪契诃夫对其念念不忘。


【7 真的有万花筒写轮眼!?】

正常人视网膜上存在三种视锥细胞,分别负责看红绿蓝三种颜色,然后再排列组合成各种花花绿绿的颜色。如果由于遗传的原因缺失了某些分辨颜色的能力,就是色盲。

可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2010年英国发现了一位女性,居然拥有四种视锥细胞,她能看到的颜色种类是正常人的100倍,简直是天生的印象派画家。

麻萨卡?口勒挖!《火影忍者》里的万花筒写轮眼!


【8 下雨天睡觉质量高?】

说完了视觉,咱再来唠唠听觉。即使人睡着了,大脑也时刻保持着对“风吹草动”的警觉。这个功能拯救了无数跟洪水猛兽作斗争的猿猴祖先们。

我们可以被吵醒(听觉)、摇醒(触觉),但是很少被闪醒(视觉),辣醒(味觉)或者被屁臭醒(嗅觉)。当然,被屁吵醒也可以。

对睡在自己家里的现代人来说,听觉报警系统却是睡安稳觉的天敌,尤其是从大街上传来的噪音。呼噜声、吵闹声、汽车声、喇叭声,各种噪声声声入耳。

但是下雨天的时候,相当于在噪声上加了一个淅淅沥沥的随机背景白噪声,这样就可以降低噪音的信噪比,形成所谓的“遮蔽效应”。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简单但更重要的原因,简单到大妈都知道但学术“大虾”不屑回答:下雨时大街上人少车少,自然要安静许多。

欲知更多谢耳朵亏欠Amy的神经科学姿势,请认准《大脑使用指南》。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