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第一章 我们之中的“四分之一”_穷忙族第一章 我们之中的“四分之一”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理财 > 穷忙族 > 第一章 我们之中的“四分之一”

穷忙族——第一章 我们之中的“四分之一”

日本的劳动者中, 每4人就有1人处于 “穷忙”境地 “完全体会不到恢复景气的幸福感觉……” “每天依然过着如此穷困的生活,哪里有什么景气恢复之说啊!” 现在,日本社会终于走出了泡沫经济破裂后漫长的黑暗隧道,迈上了经济复苏、通货紧缩逐步缓和的发展之路,但依然有很多人没有社会经济正在好转的真实感受。这些人,往往是低收入人群。 在贫富差距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日本近年也出现了被叫做“穷忙族”的社会阶层。“穷忙族”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穷忙族”是挥洒汗水拼命工作,然而生活却始终维持在最低生活标准线上的一群人。 “穷忙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90年的美国。日语直接翻译过来即为“工作着的贫困户”。在资本主义制度最为彻底的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之一——贫富差距也出现并扩大开来,“穷忙族”开始急剧增长。在日本,小泉内阁极力追随美国,在民营化的过程中,随着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开,“穷忙族”也越来越多。 最初阶段日本究竟有多少“穷忙族”,让我们来看一下统计数字。这里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来界定年收入多少才被归为“穷忙族”,而只是以在东京23区生活的最低生活保障(2004年度年消费1947万日元)为基准,如果在工作状态下年收入不满200万日元者即被归入“穷忙族”。 根据厚生劳动省“工资构造基本统计调查”的数据显示,基准工资年收入为达到200万日元的人数(基准工资包含加班费和奖金),在2005年男女合计达到了546 860人。这个数字占到全体劳动者的25%。也就是说在日本,每4人中就有1人属于“穷忙族”。 男女分开来看,在2005年,男性“穷忙”人口达到了2 176 580人,女性则是3 284 280人。 “穷忙族”的构成中女性比男性所占的比例大得多,这是由于很多已婚女性为贴补家用,闲暇时兼职打零工的缘故。 但是,增长趋势最为明显的不是女性“穷忙族”而是男性“穷忙族”。2001~2005年间,女性“穷忙族”增加了236 090人,而男性“穷忙族”则增加了339 730人。男性“穷忙族”的比率,从2001年的122%增加到2005年的144%(见图1-1)。 刚刚就职的大学毕业生和退休以后再次加入社会就职的高龄就职者,这两类人群年收入未满200万日元的比例是很高的,这不足为奇。可是在年富力强,处于一生中收入最多阶段的三四十岁的人中,却有不少属于不折不扣的“穷忙族”。 我们再来看“工资构造基本统计调查”,30~34岁男性“穷忙族”的比率,从2001年的60%上升到了2005年的94%(见图1-2)。 最可怕的是,基准年收入每年不足100万日元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年收入不足100万日元,生活处于最低标准以下,可以说简直无法生活。 男性“穷忙族”中,基准年收入不足100万日元的从2001年的20 350人(占劳动者总数的013%)上升到2005年的35 860人(占023%)。 为何“穷忙族”会增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的“穷忙族”在增加呢? 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企业中正社员正社员是企业为其缴纳各种保险金的正式社员,基本上是终身雇佣制,退休后生活会很有保障。——译者注的数量在减少,而派遣社员、契约社员相对于终身雇用的正社员,契约社员是合同制员工,企业不为其缴纳各种保险金。因为需要自己缴纳各种保险金,其工资相对正社员来说要高一些,但是地位没有正社员高。——译者注、嘱托社员嘱托社员属于短期契约工,一般是企业对那些有专业特长的人进行高薪、短期的雇用(如所有的职业运动员都可以算嘱托社员)。一些大公司因为对外国人的实力不摸底,所以更愿意采用这种雇佣形式。嘱托社员的起始工资会比一般新人社员高很多,但对公司来讲,他们很愿意这样做。虽然他们付出的工资较高,但比起培养一个同样水平的人所花费的费用要少得多。而且,万一不合适也可以随时解雇。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每月勤务统计调查”,兼职劳动者占全体劳动者的比率从1990年开始逐步上升,到了现在,例如规模在5名工作人员以上的事务所,4个人中就有1人是兼职。 在2002年总务省的“就业构造基本调查”中,年收入未满200万日元的人群中,兼职占到了932%,小时工占到了873%,派遣社员占到462%,契约社员、嘱托社员占到424%,可见非正社员中“穷忙族”的比率是很高的。 正社员和非正社员,退休前的总收入可谓天壤之别。根据2005年的“工资构造基本统计调查”,对于大学毕业的男性来说,退休前的总收入(22~60岁)为207亿日元。退休以后还会取得巨额退休金。 但是标准的兼职劳动者退休前的总收入(18~60岁)为46 929 959日元。是大学毕业正社员退休前总收入的227%。而且,这部分人群在退休之后不能取得退休金。 因此可以看出,非正社员的退休前总收入仅为正社员的1/5。因此在越来越多的非正社员人群中,“穷忙族”也在大量地产生。 另外,看似生活稳定的正社员也并非无忧无虑。在一些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或个体经营者中,也有很多正社员的收入跟“穷忙族”无甚差别,而且过着跟“穷忙族”同样水准的生活。2002年的“就业构造基本调查”显示,正社员中的101%,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有1人年收入未满200万日元。 即使日本经济在逐步复苏,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也存在巨大的业绩差。在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中,正社员的人工费也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将难以保证经营的正常运转。 人的一生中,会遇见很多疾病、事故等无法预知的情况。一般人们会以防万一,将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各种保险之中。 但是,收入处于最底端的“穷忙族”们,却不可能为各种人生的突发事件作好充足的准备。 “穷忙族”所有的收入全部用于日常生活支出,存款为0,如果家族中有人突发疾病进入医院,将陷入极度贫困的状态。 因此,“穷忙族”的贫困状态与自我意识无关,这就是残酷无情的现实。一旦成为“穷忙族”,就仿佛瞬间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而且凭自己的力量很难挽救自己。 接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在增加 “穷忙族”中,特别是收入水平较低的一部分人群,将会获得国家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援助。 根据厚生省的“福祉行政报告例”,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时代,接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和个人在逐渐减少,但是进入90年代后,又开始逐步增加。2000年以后,接受最低生活保障援助的家庭和个人呈急速上升趋势,截至2006年6月,接受最低生活保障援助的家庭达到1066万个,个人达到1501万人。 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日本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 生活保障是日本根据其宪法第25条“所有的国民,都有权利拥有健康的、文明的满足最低标准的生活”,为保障国民的生存权制定的一项制度。 在衣食住方面不能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国民,根据宪法,可以获得国家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援助。 当然,这项生活保障会消耗掉纳税人上缴的高昂税金,因此并不是谁都可以轻易获得。要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援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接受生活保障援助的家庭的所有收入和资产都处于使用状态。(2)有劳动能力的人,正在从事与能力相应的劳动。在以上条件之下,收入却依然不能满足最低生活保障的,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援助。 现在的最低生活保障包括:生活援助、教育援助、住宅援助、医疗援助、护理援助、生产援助、职业援助和祭葬援助。 那么,最低生活援助保障究竟能提供多少援助金呢? 以2004年的标准家庭为例(丈夫33岁,妻子29岁,孩子4岁),东京都区部每月支付给接受保障援助的家庭162 170日元,地方郡部支付125 690日元。如果是老龄单身者的话,东京都区部每月支付80 820日元,地方郡部支付62 640日元,这就是最低生活费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费,是以厚生劳动大臣指定的最低生活费标准为基点,家庭实际收入与之相比较,如果没有达到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可以领取。领取数目为最低生活费标准减去收入的差额部分。 日本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回到根本的话题,日本的收入差距确实在扩大吗? 就像“一亿总中流”这个词所表示的,日本社会以前是个平等的社会,但是2006年有不少人开始意识到收入差距在扩大。 根据政府的官方说法,收入差距并不能仅凭统计数据获得最终确认。在一定意义上,收入差距并不是大的社会问题。 确实,根据显示经济整体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收入完全平等的情况下为0,随着收入不平等的程度系数逐渐增大,接近1),日本的收入差距并不像我们所意识到的那么严重。根据总务省的“家计调查”显示,甚至近年来基尼系数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基尼系数就会发现,它在总体上是处在上升的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起日本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老龄化。在日本的工资结构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同一年龄层内收入水平的参差不齐成为主要的特征。在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大家的收入差距还没有拉开,但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晋升和奖励等情况的增加,收入逐渐拉开了差距。在这样的工资结构中,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水平参差不齐的中老年人群日益扩大的结果,就是社会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社会老龄化带来的收入差距,与美国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随着服务业的发展,高工资从传统制造业转向新型服务业;以IT业为首的技术革新,带来了社会对专业人士的需求扩大;移民的大量涌入影响了低收入人群的工资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年龄段内的收入参差不齐造成了美国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同时,一些事实并没有从基尼系数的变动中得到显现。近年的日本也同美国一样,开始出现同一年龄段内收入差距拉开的情况。 首先来看看年轻人,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因学历不同而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比如说25~29岁的大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比较他们的基准工资就会发现,1999年大学毕业生的基准工资是中学毕业生的103倍,2005年则达到了108倍。 在40多岁的中高年龄层中,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学毕业男性的基准工资排行榜,排在前面最高的10%的工资相较于排在后面最低的10%的比率在逐渐上升,可见收入差距在扩大。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同一年龄层内收入水平的参差不齐势必造成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 在收入差距扩大的过程中,大量的“穷忙族”也顺势增加了。 美国——正在增加中的“穷忙族” “穷忙族”这个词的诞生地——美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2005年人均GDP达到42 1013美元,可称为全世界最为富庶的美国,但实际情况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实际上在美国,有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亿万富翁,但更多的人生活在不为人知的贫困之中。2001年11月美国经济跌至谷底,随后处于逐渐上升之中,但是人们并没有真切感受到经济复苏带来的温暖。 原本,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最为彻底,国民间的收入差距也最容易形成。在美国,随着政府不干涉国民个人生活观念的渗透,各种社会保障制度都是以国民自我为责任人的理念设计制定的。因此,美国就不存在像日本政府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援助这样的政府援助制度。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根据老龄者、残障人士、儿童等这样的援助人群进行划分的。低收入者,可以享受叫做公共医疗补助制的医疗援助制度的帮助。 但是美国1996年实施了福利改革,检讨了联邦政府一直以来实施的政府援助制度,对于长期接受政府援助的个人,推行了自立促进、削减相关预算等政策。 那么,在美国究竟有多少“穷忙族”呢? 根据美国国情调查局的统计数字,2001年小布什政府执政以来,经济处于上升趋势,但“穷忙族”的数字仍在增加。小布什政府确立了尽量缩小政府机能、促进民间合理竞争、活跃经济、使国民富足的政治策略。但是在削减贫困人口上,其依然没能使市场原理得到有效利用。 2005年相较于2003年,美国的“穷忙族”减少了一些,但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数依然保持在3 695万人的较高水平(2004年是3 704万人)。所谓的“贫困线”即是指在衣食住等方面,维持市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收入水准。美国“穷忙族”占到劳动者总数的12.6%(2004年是12.7%)。 从地域上看贫困率,贫困人口最多的区域是密西西比州(贫困率达到21.3%)和路易斯安那州(达到19.8%),这两个州在2005年遭受卡特里娜飓风的打击,贫困阶层进一步扩大。密西西比州由于贫困人口众多,公共医疗补助大量支出,政府财政可说是不堪一击。 另外2005年的“贫困线”界定标准是,3人家庭年收入15 577美元,4人家庭是年收入19 971美元。 “穷忙族”中的大多数都受低收入所累,不可能为无法预知的情况作好完全的准备。实际上,随着贫困阶层的扩大,没有加入医疗保险的人数也在增加。2005年较前一年增加了28%,达到4 6577万人,占劳动者总数的159%。 为了让国民参加医疗保险,美国以州为单位推出了全民加入医疗保险的政策。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在2006年4月,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截至2007年7月,全州居民务必加入全数医疗保险。由于贫困不能加入的,由州政府提供援助金。 从“穷忙族”到流浪汉的沦落 “穷忙族”日益增多,有一些则沦落成了流浪汉。 根据厚生劳动省对日本全国流浪汉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1~2月全国流浪人口有25 296人,比上一次调查(2001年9月末)增加了1 206人。 探寻近年来流浪汉激增的原因不难发现,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失业人士沦落为流浪汉的例子不在少数。 流浪汉大多没有固定的住所和职业,虽然他们也想尽早摆脱在公共场所住宿、生活的状态,但是由于被雇用的机会少之又少,没有专业技能,又存在健康以及心理上的问题等各种原因,他们无法顺利脱离流浪的生活状态。 日本政府为了抑制国内流浪汉的增加,应重视改革引起的失业问题,使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充实。 第一章小结  年收入未满200万日元的“穷忙族”在2005年上升到了约546万人。“穷忙族”以男性劳动者为中心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 探寻“穷忙族”增加的背景可以看出,面对激烈的竞争,很多企业为了减少人工开支,将正社员换成了非正社员。  “穷忙族”中的一部分人,接收了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援助,还有一部分人沦落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穷忙族”档案① 年营业额14亿日元的会社社长,沦落为时薪900日元的便利店店员  年龄:59岁(男性)  职业:便利店小时工  家庭构成:与妻子共同生活(女儿、儿子已独立)  最终学历:专门学校日本的专门学校,是除了日本大学以外的另一个高等教育主体,主要负责日本国民的专业技能教育,类似于中国国内大专水平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学习时间一般为两年。学生在专门学校学习完毕后,通过专业的资格考试,就可获得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水平相当于中国大学专科。——译者注(工业设计专业)毕业  居住地:千叶县  双亲的职业:父亲——经营公司,母亲——家庭主妇  支持的政党:无  崇拜的名人:无  喜欢的作品:《矩阵》 3年前拥有超过1 000万日元的高级进口跑车 千叶县。在通往东京都的国道十字路口转弯,驶入与JR支线车站相连的县道。只有路灯的光亮,点缀在黑暗的夜幕中。左右都是宽广的农田,两排机动车道。深夜的车子很少,在与几辆运输的卡车和普通轿车擦身而过后,在这黑暗静寂的夜里,有一间小小的便利店映入眼帘。 两年以前,这里就成为Y先生的工作地点。上23点~5点的夜班,赚900日元的时薪。每月出勤20天左右,收入12万~13万日元。Y先生每周工作5天,休息2天。我们的会面被安排在平日的白天,地点定在冷清的JR支线车站前。“人生还要继续,真是太郁闷了。如果只活到60岁就好了,但平均寿命又延长了,还得接着活下去,实在是太痛苦了!” Y先生今年59岁。3年以前,他还是流通领域集团会社的法人代表。最兴盛的时候会社年营业额达到14亿日元,工作人员50人。那时他被称做“社长”,拥有超过1 000万日元的高级进口跑车。 经济发展时,怀揣梦想 “说起这话来,年轻人可能要说时代不同了,不想听我的话。我年轻时是怀揣着梦想的。每年,随着经济的进步,我们的生活都在变得越来越好。黑白电视换成彩色的了,洗衣机、吸尘器、录像机……这些家用电器都全了。眼里所见的是生活越来越好了。我自己都能感觉到家族、员工都在越来越富裕,那时我们从来不怀疑明天。什么日本列岛改造论啊收入倍增计划什么的。现在怎么样了呢?收入倍增是根本没可能的嘛。还能期待什么呢?” 他笑着一口气说出了对差距社会的切身感受。 “现在和我一起工作的一位女士,她丈夫在仓储公司做管理工作,每月到手的薪水应该有23万日元。她的收入跟我差不多,都是12万~13万日元左右,但我们都是拼命工作的人啊。最近,我跟她开玩笑说‘你零花钱攒不少了吧’,结果她又是生气又是无奈地跟我说‘全用在生活费上了,每个月都没有剩余呢’。我想她说的是真的。” 这对夫妇3年前买了一套二手住宅。 “有银行按揭,还有两个孩子。看起来他们夫妻每天从早到晚干个不停——就像永不停歇的车子,也只是能够维持生活而已啊。车子要时刻保持油箱里装满汽油,但也不能保证装满汽油马力就强劲。总之能运转起来就很好了,但也是勉勉强强向前开。你说年收入200万日元以下就属于“穷忙族”?这是学者们的定义吧。有很多年收入比200万多一倍的家庭也是勉勉强强在维持啊。问题是这样的人多在地方过着平庸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乐趣而言呢?关于生活的全部梦想只不过是高岭之花,想想也就罢了。” 时代变化的速度超出想象 Y先生的公司在3年前倒闭了。经济不景气是一个因素,《大规模零售店立地法》引起的业界变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关东地区的大型零售店和购物中心。公司最开始开展业务的时候,客户大约有200家。我们批发商品给客户时,建议他们怎样销售可以大卖特卖,他们也尊重并接受我们的建议,这时,流通批发商在主动向零售企业提出销售提案。20年间,这些零售商逐渐发展扩大为上市企业,而且最近10年来业界进行了大规模的构造改革。在关东,小型的零售企业都被淘汰掉了,最后只剩下5家大规模的零售集团。这时,我们的客户已经变成了年营业额数千亿的零售巨头,他们自己就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信息,而我们却变成只是为了运输而存在。话很难听,但事实确实如此。” 这些零售巨头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子公司,对流通批发商的依赖逐渐减弱。 “我已经预见到了将要发生结构调整,但没有作好转换的准备。那时我想就算客户数量减少了,但如果一个客户的规模增大,那么一个大客户所带来的营业利润也能够与原来多个小规模客户的利润相当了,应该还是不至于倒下的。” 那个时候,Y先生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将配送部门完全外包出去,突出优势,将公司转型为物流管理专门企业以支撑经营。但是,作为大客户的购物中心的结构调整还是使Y先生公司的营业额急转直下。 背负4亿日元的债款,最终破产 “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公司渐渐缩小规模,那时要是能软着陆就好了。泡沫经济衰败以后,要进行设备投资就要借款,借款就要有担保,可那时通货紧缩得厉害,所有的东西都在贬值,营业额也一落千丈。真是没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啊。” 公司倒闭了。Y先生自己也背负了4亿日元的债务,最后Y先生自己选择了破产。经历了15年的社长生涯,年收入1 000万日元的华丽人生从此落下帷幕。 “去太空走一走是不可能了,但是想干的事情也大多体验过了。品酒、打高尔夫、空闲的时候去海外旅行……想想还是挺幸福的。我觉得人生之中那些所谓的美好也多是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像跑车,小排量的就挺好,自己开着,税金也低。那些配有司机的高级车确实让人感觉奢侈华丽,但其实也没什么用。其实人可以活得很简单,我现在的生活将那些浮华的、没用的事全部去除了,出趟门还得算算油钱……” 公司倒闭以后,Y先生忙于公司资产清算。那时的他再也不想工作了。 “但是从现在开始还有10年、20年的日子要过,还是要找点事情做的。幸运的是孩子们都已经大学毕业了,房子也保留了,只需要赚够跟老婆两个人生活的收入就可以了。工作起来还能跟社会保持联系,这样想着我就又开始找工作了。” 于是Y先生开始以销售职位为中心,在报纸的招聘栏和hello work上求职。 投了20份简历,只有1家回复 “电话联络,投递简历,投了20家公司,结果得到雇用答复的只有1家。他们说是不考虑年龄,实际还是喜欢雇用40岁以下的人。我自己也当过经营者,我能体会他们的心情。我也不会雇用没有特殊技能徒有年纪的人。” 答应聘用Y先生的是一家著名的房地产公司。 “是在外面跑销售的活。每月工资35万日元,待遇还不错。只是这个工作的难处我也看出来了。早上在公司集合,然后分成5~6个人的小组去一些重点销售区域。找到一些空闲土地,然后确认土地所属,接下来问土地所有者有没有建设公寓房的计划……还是相当辛苦的。这种房地产公司的社员跳槽率很高,所以他们不停地招聘。而我们简直就像一次性的马驹子,因此他们才对年纪没有要求。接到回复时,我公司的清算还没有结束,所以不得不放弃了那个机会,后来那家公司就完全没有回音了。” 剩下的工作只有付日薪的契约社员和小时工。 “这样相对轻松些吧。我也有位朋友跟我一样大,重新开始就业,也是做着每个月不足15万日元的小时工。他家附近有一条温泉街,以时薪七八百日元的工作支撑着整个生活。我也一样,我没有欠债,孩子们也都独立了,做这种小时工就能应付得来。但跟学生们一起打工老实说心里确实不是滋味,但是毕竟还要生活嘛,只有忍受了。” 再就业极易成为“穷忙族” 找工作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呢?听到我的问话,他说: “我已经过了15年的幸福生活,房子也都还保留了,接下来只需忍耐下去就可以了。但是,年轻人会怎么想呢?那些三四十岁重新找工作的人怎么办呢?东京可能情况还好些,在地方上,要重新成为正社员,可能性是不大的。只能找到契约社员、派遣社员、小时工这样没有保障、薪水还低的工作,而且干的还是跟正社员一样的活儿。现在的便利店工作就是这样的,绝对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 实际上,便利店的兼职和小时工的工作情况也是很复杂的。 “要收银、补充货品,有时还要订货、打扫店面。如果有促销活动还要接受客户预约。这里没有交通补助,如果饮料瓶从货架上掉下来摔碎了还必须自己付钱买下来。没有将客人买的盒饭热好,也要从工资里扣除相应的罚金。白天的时薪是750日元,如果需要赔偿一个500日元的盒饭,那这工作就干得没意思了。工作熟练和不熟练的人都是一样的工资,小时工跟派遣社员也都干着一样的工作。这样下去企业的效益是一点一点好起来了,但那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啊。” Y先生说到这里长吁了一口气。 “雇佣者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现在那些老板全不把小时工当人。我们这个年岁的人就算了,还有退休金可以领,让人担心的是我们的孩子。我不知道你这本书究竟要写些什么,我想说的是如果现在的企业这样运行下去,好像拧毛巾一般,营业额终究是上去了,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非正常状态。” 我们的谈话结束了,我们走向最近的车站。夕阳西下,路上有几辆车驶过,几乎没什么行人。 “这里的人跟所有人一样,每天从早到晚地工作。在这里你见不到无所事事的闲汉,但即便这样拼命工作还是会成为‘穷忙族’。这些要偿还银行贷款的、遭遇了人生再调整的30多岁的人们,以后可怎么办啊。” “不好意思,全是一些沉重的话。再见了。”Y先生一边笑着说,一边走远了。 “穷忙族”档案② 原著名百元店店长繁忙工作的最后……  年龄:32岁(男性)  职业:无业  家庭构成:与双亲共同生活  最终学历:专门学校(情报处理专业)毕业  居住地:神奈川县  双亲的职业:父亲——公司职员,母亲——家庭主妇  支持的政党:无  崇拜的名人:宇多田光、SMAP组合、藤田诚  喜欢的作品:科幻系列作品 现在靠储蓄和失业保险度日 “最近最奢侈的一件事就是买了一辆自行车,赛车手用的,27万日元。现在没有工作就这么花钱有点不合适,自己也犹豫来着,但还是买了。” 出现在指定地点的U先生一脸健康的肤色,爽朗地笑着。他在情报处理的专门学校毕业以后成为一家公司的正社员,工作了10年之后正式辞职。那是在2006年4月。 “突然之间一下子闲下来了,于是开始为接下来的工作作准备。我考取了大型机动车驾照、大型特殊机动车驾照、牵引驾照。到现在为止我做的都是跟销售有关的工作,接下来希望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就职杂志我只看关于招聘驾驶员的。所以,要先准备好几个用得上的驾照。应该在今年(2006年)7月份,这几个资格证书就能到手了。然后8月份计划给自己放一个长假好好思考一下,9月份开始找工作。计划是这样的,但现在整天就只顾骑这辆新买的赛车。不过我现在还有失业保险,这样的状态还能够坚持一段。” 他现在可真是舒舒服服。听介绍人说,他是由于之前的工作太忙太累,把身体搞垮了才辞职的…… “是啊。去年5月份还住院了。那时扁桃体肿得厉害,咽口水都疼,更别说吃饭了。但那个时候正好是新店开张的准备阶段,根本不能休息,所以只能忍着痛,不能吃固体食物就用香蕉和酸奶充饥坚持着。终于到了开业的前一天,在所有的货品开始搬入之前,我将所有的小时工召集在一起召开说明会。当时说话都很痛苦,声音全变了,到了傍晚干脆说不出话来,只能在纸箱上用笔写出指示内容。后来感觉越来越不对劲,当天工作结束时不得不跟总部请假第二天去医院。” 医生的诊断是,必须马上住院。 “那个时候,自己反而觉得开心——‘终于能够休息了’,知道的朋友们都说是工作太过繁重所致,我自己却不觉得。在我当时任职的那家公司,新店开张之前不休息是很正常的。那样的忙碌是很普通的现象。” 新社员过3年,走了一半 U先生当时的公司是处于经济不景气中,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百元连锁店的著名零售企业A社。在通货紧缩当中依然能够快速成长,A社的成绩是员工们不分昼夜地劳动换来的。 “我毕业以后开始找工作时,正好赶上被喻为就职冰河期的那段时间,境况很不好。我当时面试了5家公司最后A社录用了我。当时A社还是年营业额100亿日元的规模较小的公司。我记得当时家人还说只卖100日元商品的公司肯定会倒闭的。” 进入公司的前3个月是培训期,我在横滨的店铺里进行收银、补充货品、订货等最基本的业务体验。 “我跟那些小时工一起工作。当时的社员培训并没有完善,所以那时要做的就是在实践当中学习。7个月后我就被委任为店长。当时心里也在打鼓:‘我这样行吗’,但想想这也符合公司急速发展的作风,于是就铤而走险上任了。” U先生刚进入公司就当上店长,接下来又成为了同区域内数家店铺的区域店长。 “我隶属的关东事务所有正社员20人,全国共有正社员150人。店铺大约300家,每家店铺雇用小时工大约10人。从比率来看,正社员仅占5%,剩下的95%全是小时工。公司的规模在呈倍数递增,人工费却一直严格控制。基本上一个社员要负责数家店铺的经营和管理。店内具体的工作分派给小时工和兼职人员去做,这就是基本的体制。” U先生进入公司的时候,这家公司以每月新开10家店铺的速度在扩张。 “我很快成为管理三四家店铺的区域店长。每天在负责的店铺间巡视,做着招聘小时工、小时工教育、工作表管理等工作,还有自己常驻店铺的日常管理工作。而且在新店铺开业准备时,正社员还要前去帮忙,因此休息日里出勤也变成了自然不过的事情。由于工作太辛苦,很多社员都辞职不做了。刚进来的社员有30%辞职,3年以后仅剩下当初的一半。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很平常的事。” 当时最讨厌的就是接电话 最初到手的月工资是11万日元,少得让人惊讶,第二年达到18万日元。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工资也在逐年递增。 “基本工资很低,但是有很多补贴。比如说出差补贴是3 000日元,休息日出勤的补贴是15万日元。第二年公司一气儿招聘了60名正社员,公司也由此整顿了各项体制。收到工资条的时候我吓了一跳,项目还真不少。我们前面的一年真是太不正规了。那以后,就再没有工资方面的不满了。忙是依然很忙,但是拿什么样的工资做什么样的事,没什么好抱怨的。” 从神奈川县出道的U先生后来被调配到关东近县,最多的时候一个人管理11家店铺。而且他负责的店铺占据两个县,从常驻的店铺到最远的店铺巡查,有160公里的行程,往返一次需要1天的时间。如果这个时候再加上新店铺开张,那么每个月只能休息3天。 “那时因为要管理150名小时工,所以每天都会接到50个电话。因为基本上都是小时工在店内从事具体的经营,所以电话内容多是客人的投诉啊、突然想换班等这些具体的事。当时最讨厌的东西就是手机,手机一响就皱眉头。有一天一个客户投诉100日元的扫帚坏了,为了这件事我特意跑了100公里,对已经被扔进杂物堆的扫帚进行检验,然后赔偿给顾客。”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穷忙族》其他试读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我们之中的“四分之一” [当前]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