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提包月亮和电池_老师的提包月亮和电池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日本文学 > 老师的提包 > 月亮和电池

老师的提包——月亮和电池

正式的称谓应该是松本春纲老师,然而,我却管他叫“老师”。 既非“先生”,亦非“夫子”,而是“老师”。 在高中,老师教过我国文。然而他既未曾担任过我的班主任,我也不曾特别热心地听过国文课,所以老师并没有留给我太深刻的印象。毕业以后也许久没有再相遇。 自从数年前在车站前的一家小酒馆里与老师比邻而坐以来,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和老师有了过从往来。老师腰板挺得笔直,几乎呈反弓型,端坐在柜台前的座位上。 “金枪鱼纳豆。甜辣藕丝。盐水茭头。” 在柜台前尚未坐定,我便张口点起菜来。几乎是同时,邻座一位腰板笔直的老人也开口点菜道∶ “盐水茭头。甜辣藕丝。金枪鱼纳豆。” 我心想∶此人口味倒和我相似呢。便朝他看了一眼,谁知对方也看将了过来。这张脸在哪儿见到过?正惶惑时,是老师先启口说道∶ “是大町月子同学吧?” 我悚然一惊,颔首称是。 “时常在这家店里见到你嘛。” 老师又继续说道。 “哈啊。” 我暧昧地回答,更仔细地观察着老师。精心梳理的白发、熨烫得整齐挺括的白衬衣、灰色的西装背心。柜台上放着一合德利壶1和盛有一片冷涮肥鲸鱼片的盘子以及仅剩一点点醋拌海蕴2的小钵子。我感叹这位老人喜爱的佐酒菜肴与自己竟如此地一致,依稀回想起了老师站在高中教坛上的身姿。 老师板书时必定要一只手拿着黑板擦。用粉笔刚写下“春日以晨曦为最美。渐次”3云云,不出五分钟便迅即擦了去。面对着学生讲课时也手不离黑板擦。看上去,黑板擦的套带仿佛是粘在老师那青筋凸起的左手上似的。 “你是个女生,竟然会独自一人来这种店里喝酒啊。” 老师静静地把最后一片肥鲸鱼片沾足了糖醋味噌4,用筷子送往口中,说道。 “哈啊。” 我一边将啤酒倒进自己的杯子里,一边应道。我记起了他是高中时代的老师,可是却想不起来他究竟姓什名谁。心里一半佩服他居然记得住一介普通学生的名字,另一半却困惑不已,遂将啤酒一饮而尽。 “那时候,你梳着小辫子对不?” “哈啊。” “看到你出入这家酒店,觉得挺眼熟的。” “哈啊。” “你今年该三十八岁了吧?” “到今年年底为止还是三十七!” “失礼,失礼。” “甭客气。” “我查了一下学生名册和影集,核实过了。” “哈啊。” “你的脸一点也不变嘛。” “老师您才没有变化呢。” 为了掩饰不记得老师姓名这一事实,便含混其词地用了“老师”来称呼他。从此松本老师就成了“老师”。 这一晚,两人共喝了五合日本酒。钱是由老师付的。第二次在同一家店里相遇共饮时,则是我付的帐。从第三次开始,帐单便各自分开,钱也是各付各的了。自那以来,这种做法便一直延续至今。两人的交往之所以得以持续而未中断,大概是因为老师与我都是这么一种气质的缘故吧。肯定不光是佐酒菜肴的口味,而且保持与他人之间距离的方法,大概也彼此相似。年龄虽然相差三十来岁,可是与同龄的朋友相比,却感到更为接近。 到老师的家里去过好几回。走出小酒店后,有时会一起再去第二家酒店里继续喝,有时就分手各自回家去了。偶尔甚至还去第三、第四家酒馆,而这种时候大体会在老师的家里喝上最后一杯以示结束。 “反正,近得很。顺便来坐坐吧。” 当老师第一次这么说的时候,我多少有点儿紧张。听说过他的夫人已经过世。尽管进入单身男人的家里面去未免让人觉得有些心怯,可是因为生性是酒入柔肠便忘乎所以,于是就闯将了进去。 比想像的更加杂乱无章。本以为房间内会是纤尘不染的,然而角落的暗处里却隐隐约约地堆满了杂物。与玄关相连、铺有地毯、放着旧沙发的房间空空如也杳无声息,而与之相连的八叠1房间却到处散乱着书籍、稿纸和旧报纸之类。 老师撑开矮脚小桌2,从堆放在屋子角落里的一堆东西中,拖出来一只一升大玻璃酒瓶3,把酒满满地斟在两只大小不同的茶碗里。 “你请喝吧。”说罢,老师便走进了厨房。八叠房间正面对着院子。窗子外侧的防雨护窗4只拉开一扇。透过玻璃窗依稀浮现出婆娑的树影,隐约可见。因为不是开花的季节,所以不知道是何种树木。其实我本来对植物就并不熟悉。老师端着装有鲑鱼肉末和十锦腰果5的盘子走进了来,我问他道∶ “院子里种的是什么树?” “全部都是樱花哟。” “都是樱花吗?” “所有的都是。因为妻喜欢。” “春天时大概很漂亮吧。” “好生虫,秋天枯叶又多得要命,冬天却只剩下枝干,冷飕飕的。”老师说道,但似乎并不十分讨厌。 “月亮出来了嘛。” 高高的天空中悬挂着一弯半月,朦朦胧胧的。老师抓了一把十锦腰果,端起茶碗呷了一口酒。 “妻这个人呀,是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有备无患的。” “哈啊。” “喜欢的就说喜欢,讨厌的就喊讨厌。” “哈啊。” “这十锦腰果是新潟的。辣辣的味道蛮好。” 辣乎乎的感觉果然跟酒十分对味。默默地品尝了一会儿十锦腰果。院子里的树梢头上,什么东西在扑扇着翅膀。是有小鸟吗?细细的鸣叫声也传将了过来,还响起了枝条和树叶摇曳的声响,然后又寂静了下来。 “莫非是有鸟窝吗?” 我问道。没有回答。回头望去,老师正专注地在看着报纸。不是今天的报纸,大概是从散乱的旧报纸中随手抽出来的吧。正专心致志地读着海外通信栏中登有泳装女郎照片的那一块,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 “老师。” 我又喊了一声,依然没有回应。老师在聚精会神地读着报。 “老师!” 我大着嗓子唤道。老师仰起了脸,突然问道∶ “月子,你想不想看看?” 还没等我回答,老师便把摊开来的报纸搁在榻榻米上,拉开隔门走进了隔壁的房间。从旧柜子里取出几样东西,捧着回来了。他手中捧着的,是小小的陶器。老师在八叠房间和隔壁屋子之间走了好几个来回。 “你瞧,就是这个。” 老师眯起眼睛,轻轻地把陶器放在了榻榻米上。那是些有把手、带盖子以及注水口的容器。 “请看看。” “哈啊。” 什么东西呀,这是?好象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一边这么思忖着,一边注意地观看。个个做工粗糙。是茶壶么?如果是的话则又显得过小。 “这是火车陶壶。” 老师说。 “火车陶壶?” “旅行途中,就在站台上买盒饭和这陶壶。现在的茶都装在塑料容器里,可从前,都是装在这种火车陶壶里卖的。” 放在那儿的火车陶壶足有十只以上。有麦芽糖色的,也有颜色更浅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壶口大大的壶,把手肥厚的壶,盖子小小的壶,肚子胖胖的壶。 “您在收藏陶壶吗?” 我问道。老师摇了摇头。 “是从前出去旅行时,跟着买盒饭一起买来的。” 这是考进大学那一年到信州1去旅行时买的。学校放暑假时与同事一起到奈良去,途中下车顺便也给同伴买好了盒饭,正打算重新上车时火车却开走了,这就是那时买的。那是新婚旅行路上在小田原2买的,为了不碰碎它,用报纸包裹好了塞在衣物中间,整个旅行期间妻始终亲手拎着。老师手指着排列成一行的火车陶壶,一个一个地加以说明。而我,只是“哈啊、哈啊”一个劲地点头。 “听说有人收集这些东西呢。” “所以老师您也······” “怎么会呢。如此颠狂之事敝人是不做的。” 仅仅是把原本就有的东西排列成行看看而已。说着,老师眯起了眼睛。 “敝人嘛,就是舍不得扔东西。” 老师一边说着,又一次走进了隔壁的房间,这次拿着好几个小小的塑料袋,走了回来。 “这个啊,”老师边说,边解开塑料口袋,从中往外掏东西。掏出来的是一大堆电池。一个个电池上用黑色万能笔写着“剃须刀”“挂钟”“收音机”“手电筒”之类的字样。老师把一节二号电池拿在手中说∶ “这是伊势湾台风1那一年的电池。东京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台风袭击,一个夏天就把手电筒的电池全给用完啦。” “这是第一次买卡式录音机时,二号电池竟要用八节,而且马上就没电了。连续听上几遍贝多芬的交响乐,没几天电池便不能用了。八节电池没法全部留下来,不过哪怕留下它一节来也是好的呀,于是便闭着眼睛从八节里面随意挑选了一节。” 如此这般地说明道。因为怜悯这些为自己辛勤工作过的电池而不忍心将它们扔掉。迄今为止曾经点亮灯光播放音乐,或是驱动马达的电池,一旦派不上用处了就将它们弃如敝屣的话,实在太过于薄情。 “难道不是这样吗?月子?” 老师注视着我的脸。 该如何回答是好呢?我一边发出今晚已经说过了十几次的“哈啊”,一边用手指触摸了一下大小几十个电池中的一个。又锈又湿。电池上写着“卡西欧计算器”。 “月亮,沉下去了好多了哩。” 老师仰着头说道。月亮从朦胧之中钻将了出来,清辉四泻,煞是明亮。 “用火车陶壶喝茶,味道一定很好的吧。” 我低语道。 “我们来泡它一壶茶吧。” 老师说着,猛可地伸出手去,在放着一升大玻璃瓶的左近悉悉嗦嗦地翻弄了一阵,摸出一个茶叶罐来。漫不经意地将茶叶放进麦牙糖色的火车陶壶里,打开放在矮脚小桌旁边陈旧的热水瓶瓶盖,倒进了开水。 “这只热水瓶呀,是学生送我的。虽然是从前美国造的东西,可是昨天烧好装进去的开水,到现在还热得很。真了不起。” 在刚才喝酒用过的茶碗里,老师就这么倒进了茶,然后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热水瓶。茶碗里似乎还剩下有少许酒,茶的味道十分古怪。突然酒意袭来,我觉得四周视野变得愉快了起来。 “老师,能参观一下房间吗?” 说毕,不待老师回答,我便走进了角落里杂陈散乱的东西之中。有废纸。有旧的吉泡打火机。有锈迹斑斑的小手镜。长年使用后变得皱巴巴的黑色大皮包有三只。三只都是相同的式样。有园艺剪刀。有小书箱。有黑色塑料制的匣子形状的东西,还带着刻度和指针。 “这个,是什么?” 我将那带刻度的黑匣子拿在手中,问道。 “哪个哪个?啊,这个呀。这是测电仪啊。” 测电仪?我反问道。老师从我手中轻轻地接过黑匣子,在杂物中悉悉嗦嗦地又乱翻了一通。找出来一根红色和一根黑色的电线,便接到了测电仪上。电线的前端有着测试接头。 “就这样。” 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把写着“剃须刀”的电池一端紧紧地贴在红色电线的测试接头上,另一端则贴在黑色电线的测试接头上。 “喏,月子,你看。” 因为两只手都拿着东西,所以老师伸出下颚,示意测电仪的刻度。指针微微地在摆动。将测电头从电池移开去,指针便静止不动了,而再次接上后,便又摆动了起来。 “还残留有电呢。” 老师平静地说。 “尽管没有力量驱动马达了,可是它还微弱地活着呢。” 老师用测电仪一一测量着那些为数不少的电池。几乎所有的电池,即便将测电头接上去,刻度表上的指针也纹丝不动,但偶尔也会有让指针摆动起来的电池。每当指针摆动时,老师便“啊”地,发出轻轻的欢声。 “勉勉强强还活着呢。” 老师说着,微微地颔首。 “用不了多久,便要全部死绝了。” 声音是闲适的、悠长的。 “就在柜子里面终其一生么?” “是啊,大概会是那样的吧。” 我们默默地眺望了一会儿月亮,少顷∶ “再喝一点儿酒吗?” 老师中气十足地说,在茶碗里斟上了酒。 “啊呀呀,你茶还没有喝完呢。” “这是酒加茶嘛。” “酒可得喝纯的哟。” “没关系的,老师。” 我一边口中说着没关系没关系,一边将酒一饮而尽。老师则小口小口地抿着酒。明月清辉浩荡。 “柳枝婆娑 银光泛夜河 度水烟雾入野径” 突然,老师咏唱了起来。声音朗朗。 “这是什么呀?像念经似的。” “月子,你没有认真听国文课吧。” 老师说。 “这个没有学过嘛。” 我反驳道。 “这是伊良子清白1呀!” 老师回应道。完全是教师的口吻。 “我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伊良子清白。” 我边说边拿起那一升大酒瓶,自管自地往茶碗里倒酒。 “瞧你,女人哪有自己动手斟酒的。” 老师训斥道。 “老师您太老派啦。” 我还嘴道。 “老派怎么啦。我就是老派。” 老师嘟囔着,给自己的茶碗里满满地倒上了酒。 “度水烟雾入野径 幽幽笛声起 摇曳游子心” 老师开始吟咏起下文。闭着眼睛,仿佛陶醉在自己的声音里一般。我木然地注视着那些大大小小的电池。电池在浅淡的光线下寂静无比。月亮再次开始朦胧了起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老师的提包》其他试读目录

• 郑秀文送给杜琪峰的神秘书
• 老师的提包 目次
• 月亮和电池 [当前]
• 鸡雏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