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外国名著>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7.8

作者: [英] 艾米莉·勃朗特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译者: 李学斌
出版年: 2001-8
页数: 261
定价: 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2445332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在英国文学史上,《呼啸山庄》无疑是一本奇特的书。和那本充满热情、光彩和优雅爱情的《简爱》不同,《呼啸山庄》里更多的是仇恨,是阴冷、萧索、死亡和毁灭。艾米莉看待世界的眼光显然和姐姐不同,夏洛蒂以“爱”来交换“爱”,所以,尽管小说中也有苦难,也有眼泪,但是这眼泪是晶莹纯净的,透过泪水我们看到的是面对人生的坦然和忍耐,是海纳百川的平和与阴霾过后的阳光灿烂。

而艾米莉却是以“恨”来表现“爱”。在短暂的有生之年饱受生活之苦的作者,没有正面表达自己的苦难体验,而是以想象的形式描绘出一个危机四伏、荆棘丛生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温情,没有理想,甚至没有安慰,有的只是无休无止的仇恨、痛苦和毁灭。《呼啸山庄》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委琐而痛苦的,都挣扎在荒野、暴雨与命运交织在一起的生存境遇中。那种弥漫在故事情节中的阴沉、恐怖常常给人以切肤之痛和窒息之感。

然而,我们也时时经受着那笼罩在仇恨阴影里的灵魂悸动,体会着“恨之深”背后的“爱之切”。正如一些西方评论者而言,希刺克厉夫的反抗是颇有意味的。在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的关系中包含着人性中最本能的要素,这就是爱与恨的能量转化。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悲剧是社会性的,面对这样强大的习惯势力,个人常常是何等渺小而无奈。

于是,希刺克厉夫所选择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反抗方式、复仇方式显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他的命运也是值得同情的,尽管这样的方式带给他的只能是寂寞和空虚。

不仅如此,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反抗还造就了两个光彩照人的文学形象。在艾米莉的笔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显然不仅仅预示着消极无奈。当小说的最后,凯瑟琳的孤魂与希刺克厉夫在旷野上散步的时候,很显然,他们的爱情已经战胜了世俗,战胜了死亡,跨越了时空。

而这一切的艺术构划和安排,不能不说是作家心中爱的深沉流露。

作者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1819―1848),是英国19世纪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她和姐姐――《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及妹妹――《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并称为勃朗特三姐妹。

1819年,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牧师家里,父亲佩特里克・勃朗特是个爱尔兰教士,生有六个儿女。除了勃朗特三姐妹外,还有两个女儿和一个最小的儿子。

1827年,在艾米莉刚满九岁时,她的母亲去世。三年后,艾米莉和三个姐姐一起进寄宿学校读书。由于学校条件太差,大姐玛利亚和二姐伊丽莎白先后患肺结核夭折,只有艾米莉和三姐夏洛蒂幸存。从此,姐妹两人辍学在家,和兄弟勃兰威尔一起开始自学。

艾米莉的父亲是个激进的保守党人,喜欢读书,在家里谈论政治。受父亲的影响,姊妹四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周围的穷人,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夜晚,常以读书写诗、杜撰故事来气发寂寞的时光。每逢这时,艾米莉总是表现得沉默寡言。可是,内心里她却是热情奔放的,对许多事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

和其他姐妹一样,艾米莉坚强、能干。在母亲去世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家里收入很少,三姐妹不得不经常出外谋生,以教书或做家庭教师来补贴家用。1846年,三姐妹筹款以化名出版了一本诗集,结果只卖掉两本。1847年,三姐妹的小说《简爱》、《呼啸山庄》、《爱格尼斯・格雷》终于出版,然而,只有《简爱》获得了成功,受到了当时文坛的重视。而《呼啸山庄》却并不为当时的读者所理解。

1848年9月,三姐妹惟一的弟弟勃兰威尔由于长期酗酒、吸毒而染病死去。在精神上解脱之余,艾米莉因怜悯和悲伤,身体也急剧地衰弱下去,并于同年12月与世长辞。这位后来驰名世界文坛的女作家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了让她备感冷漠的人间。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