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美好的时光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青春>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

7.8

作者: [奥地利]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Die Ausgesperrten
译者: 陈民  |  刘海宁
出版年: 2005-08-01
页数: 267
定价: 1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6579053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是奥地利当代著名女作家,1946年出生。200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耶利内克特立独行,思想前卫,因为她写的内容不一般,表现手法不一般,而引起了诸多争议。

1946年,耶利内克生于奥地利斯施蒂利亚州的米尔茨施拉格市,在维也纳长大。1946年,耶利内克生于奥地利斯施蒂利亚州的米尔茨施拉格市,在维也纳长大。其时离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远。要说,这场大战时耶利内克还没有出生,可是却同我们的作家也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牵扯,这一团氤氲时常出现在她的文学创作里,好像梦魇一般。

耶利内克带犹太血统,并且,祖上是从捷克,也即波西米亚,迁居来奥地利的。在所谓“奥(地利)匈(牙利)帝国”时期,奥地利是欧洲最大的国家,地跨今天中欧的大部分土地,还包括了南欧的巴尔干半岛。所以,不同国家中帝国的子民流向首都维也纳,不足为奇。这些外来户大致出身在当地比较有根底的家庭,姓氏耶利内克就属于波西米亚一个世代书香的家族。

我们未来的大作家在1964年进了维也纳大学,修的是戏剧学和艺术史。但是几个学期后,就由于精神状态不佳而离开了,几乎等于没进过大学,同许多著名作家一样。她又一次证明了大学培养不出作家,作家未必要读大学的赤膊真理。耶利内克虽然大学没有读完,一般文化素养可以说是已经修炼到了上乘。这不但从她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看出,从她其他文学活动也可以领略。例如,她不但创作,还搞翻译,翻译的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马(ChristopherMarlowe),以及美国当代作家品钦,两位极端相对待的文人。到此为止,耶利内克的经历同她以后的人生没有直接对应,不像我们国家,好几代人就是学什么做什么做到老。但是,她的经历老是在作品里散发一脉幽香,要不就是掀起一阵恶臭。

这之后,耶利内克写了第一部诗歌,并且离开了父母的老屋,身心完全孤独。这是她同小说《钢琴教师》里女主角不同的地方。作家女士最初的人生实践是参加1969年的学生运动。德、奥大学生向来有结社聚会传统,她也参加过以文学杂志《手稿》为核心的文学团体。197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管风琴考试,却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并没有以此作为终身职业。她在1974年结婚,丈夫姓氏为许恩斯贝格(GottfriedHüngsberg),当时属于德国专门创新导演法斯宾德的圈子,其学识、素养和倾向可想而知。作家也就是在同一年加入奥地利共产党的,在1991年却又宣布脱党了。

这里可以先讲两句话。耶利内克的作品具有一个特点,用文学批评的行话非常拗口,叫什么“毁坏的病理学和伴随着的喜剧性一了百了”。但是,如果仔细体会,这句话却也是一个很好的概括,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这位作家的入场券。

作者简介:

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是奥地利当代著名女作家,1946年出生。200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耶利内克特立独行,思想前卫,因为她写的内容不一般,表现手法不一般,而引起了诸多争议。

1946年,耶利内克生于奥地利斯施蒂利亚州的米尔茨施拉格市,在维也纳长大。1946年,耶利内克生于奥地利斯施蒂利亚州的米尔茨施拉格市,在维也纳长大。其时离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远。要说,这场大战时耶利内克还没有出生,可是却同我们的作家也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牵扯,这一团氤氲时常出现在她的文学创作里,好像梦魇一般。

耶利内克带犹太血统,并且,祖上是从捷克,也即波西米亚,迁居来奥地利的。在所谓“奥(地利)匈(牙利)帝国”时期,奥地利是欧洲最大的国家,地跨今天中欧的大部分土地,还包括了南欧的巴尔干半岛。所以,不同国家中帝国的子民流向首都维也纳,不足为奇。这些外来户大致出身在当地比较有根底的家庭,姓氏耶利内克就属于波西米亚一个世代书香的家族。

我们未来的大作家在1964年进了维也纳大学,修的是戏剧学和艺术史。但是几个学期后,就由于精神状态不佳而离开了,几乎等于没进过大学,同许多著名作家一样。她又一次证明了大学培养不出作家,作家未必要读大学的赤膊真理。耶利内克虽然大学没有读完,一般文化素养可以说是已经修炼到了上乘。这不但从她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看出,从她其他文学活动也可以领略。例如,她不但创作,还搞翻译,翻译的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马(ChristopherMarlowe),以及美国当代作家品钦,两位极端相对待的文人。到此为止,耶利内克的经历同她以后的人生没有直接对应,不像我们国家,好几代人就是学什么做什么做到老。但是,她的经历老是在作品里散发一脉幽香,要不就是掀起一阵恶臭。

这之后,耶利内克写了第一部诗歌,并且离开了父母的老屋,身心完全孤独。这是她同小说《钢琴教师》里女主角不同的地方。作家女士最初的人生实践是参加1969年的学生运动。德、奥大学生向来有结社聚会传统,她也参加过以文学杂志《手稿》为核心的文学团体。197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管风琴考试,却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并没有以此作为终身职业。她在1974年结婚,丈夫姓氏为许恩斯贝格(GottfriedHüngsberg),当时属于德国专门创新导演法斯宾德的圈子,其学识、素养和倾向可想而知。作家也就是在同一年加入奥地利共产党的,在1991年却又宣布脱党了。

这里可以先讲两句话。耶利内克的作品具有一个特点,用文学批评的行话非常拗口,叫什么“毁坏的病理学和伴随着的喜剧性一了百了”。但是,如果仔细体会,这句话却也是一个很好的概括,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这位作家的入场券。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