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日记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推理小说> 长安日记

长安日记

7.4

作者: [日] 陈舜臣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副标题: 贺望东探案集
译者: 祖秉和  |  金慕箴
出版年: 1985
页数: 177
定价: 0.89
装帧: 平装
ISBN: 10067-364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陈舜臣,1924年出生于神户市,原籍台湾台北县,毕业于大阪外事专门学校(现在的大阪外语大学)印度语系,曾于该校任职助手,战后虽然有志于国立大学任教,但由于入籍台湾的缘故出现障碍,所以只得从事家业当贸易商。1961年以《枯草的根》获得第七届江户川乱步赏,从此以中国人侦探和神户华人社会为题材,写下了不同类型的小说,虽然1962年的《三色的家》和《弓的部屋》着重密室杀人谜团的推理。

但接下来的作品却变成具社会性与历史性的文学作品,如1967年完成了全数三卷的《阿片战争》和1976年发表的《敦煌之旅》,而更由于1969年发表的《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了第六十届直木赏,及1970年发表的《玉岭再度》和《孔雀之道》也同时获得了第二十三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因此陈舜臣被称为推理史上首位的三冠王。

此外,《再见玉岭》及《孔雀之道》获四十五年度推一时作家协会奖;《宝录·鸦片战争》获每日出版文化奖;《叛旗——小说李自成》获第二十届翻译文化奖;《丝路》电视节目演出,获第三十六届放送文化奖;《茶事遍路》获第四十届读卖文学赏的随笔·纪行奖;《诸葛孔明》获第二十六吉川英治文学奖。四十年多来始终创作不辍,作品不下百余种,写作范围扩及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现代小说、随笔、游记与历史书等。

陈舜臣是东汉陈寔的后裔;陈寔,就是把窃贼叫作梁上君子的那位。他的祖上从河南颍川南迁福建泉州,再搬到台湾,父辈经商,又移居日本,他出生在神户。那里有陈家墓地,碑上还刻着颍川。虽然日本生,日本长,几乎从未遭受过歧视,陈舜臣却抱有强烈的中国人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不妨碍他成为日本小说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中国人意识格外把他成就为出类拔萃的日本小说家。或许这足以教那些老大不小才渡来日本却拼命比日本人更日本人的中国人脸红。

二十来岁时日本战败,台湾光复,陈舜臣又变回中国人。读大阪外国语学校(今大阪外国语大学),跟日本数一数二的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同校,太郎学蒙古语,舜臣学印度语。本打算留校做学问,可是,非日本人在国立学校的前途到讲师为止,当不上教授(这个潜规则直到1982年才打破),只好走别的路。国籍变来变去,到底是什么折腾了自己的命运呢?写历史小说《甲午战争》也是要探究这个问题。1990年陈舜臣加入日本国籍。关于台湾,他写道:“也听到有人说还是日本统治时代好些,其实并不是那样的。那是另一回事,因为日本统治云云,怎么说也是被外国控制。这种屈辱,朝鲜人也是有同样感觉吧。”

作为历史小说家,陈舜臣名震四地(日本、台湾、韩国、大陆),而走上文坛之初,叫响的是推理小说。那是1961年。帮父亲经商十多年,用汉文写商业尺牍,但安能久事这种笔砚间乎,于是写小说。任何小说都含有推理要素,从日本小说史来看,今后受欢迎的,非推理小说莫属,这么一想,便创作了推理小说《枯草根》。

陈舜臣上大学时,英语教材是柯南·道尔,几乎耽读了福尔摩斯的全部探案,这应该是他与推理的宿缘。写《枯草根》那年36岁(生于1924年)。他当初曾想用笔名,叫“计三十六”——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放弃学者梦,他曾回台湾谋生三年,经历了这样一件事:和几位朋友聚议开书店,其中两人不幸被国民党枪杀,有一人溜之大吉,后来当上了总统,李登辉是也。陈舜臣笑着回顾:假如我留在台湾,也会被逮住杀掉,因为不善于逃之夭夭。

1963年,还只是初出茅庐,听说给他的稿费仅抵所谓中坚作家的三分之一,勃然变色,拒不应约,可见那敦厚可亲的相貌之下有一架傲骨。在一切向钱看的当今,他仍信奉作家为认可自己价值的人而写,绝不媚俗,违心让出版商给包装成摩登女郎。

陈舜臣以推理小说成名,迄今推理小说界惟有他连获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这三大奖,但实际上,不仅其推理小说取材于历史,如《枯草根》就是以193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衰为背景,而且出道不久就接受讲谈社编辑的建议转向写中国历史小说,1967年出版长篇巨著《鸦片战争》。名为舜臣,大概也别具魅力,写中国的历史令人望而生“信”。他调查史迹,搜集资料,从不假手于人。他知道同为历史小说家的井上靖所用史料出自何处,更知道用别的史料来写会更好。接着写《太平天国》、《甲午战争》,而《桃花流水》、《山河在》写的是中日现代史,再后来写《十八史略》等,从时序来看好像倒着来,其实写近代以前也是为考察历史如何走到近代这一步。

作者简介:

陈舜臣,1924年出生于神户市,原籍台湾台北县,毕业于大阪外事专门学校(现在的大阪外语大学)印度语系,曾于该校任职助手,战后虽然有志于国立大学任教,但由于入籍台湾的缘故出现障碍,所以只得从事家业当贸易商。1961年以《枯草的根》获得第七届江户川乱步赏,从此以中国人侦探和神户华人社会为题材,写下了不同类型的小说,虽然1962年的《三色的家》和《弓的部屋》着重密室杀人谜团的推理。

但接下来的作品却变成具社会性与历史性的文学作品,如1967年完成了全数三卷的《阿片战争》和1976年发表的《敦煌之旅》,而更由于1969年发表的《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了第六十届直木赏,及1970年发表的《玉岭再度》和《孔雀之道》也同时获得了第二十三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因此陈舜臣被称为推理史上首位的三冠王。

此外,《再见玉岭》及《孔雀之道》获四十五年度推一时作家协会奖;《宝录·鸦片战争》获每日出版文化奖;《叛旗——小说李自成》获第二十届翻译文化奖;《丝路》电视节目演出,获第三十六届放送文化奖;《茶事遍路》获第四十届读卖文学赏的随笔·纪行奖;《诸葛孔明》获第二十六吉川英治文学奖。四十年多来始终创作不辍,作品不下百余种,写作范围扩及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现代小说、随笔、游记与历史书等。

陈舜臣是东汉陈寔的后裔;陈寔,就是把窃贼叫作梁上君子的那位。他的祖上从河南颍川南迁福建泉州,再搬到台湾,父辈经商,又移居日本,他出生在神户。那里有陈家墓地,碑上还刻着颍川。虽然日本生,日本长,几乎从未遭受过歧视,陈舜臣却抱有强烈的中国人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不妨碍他成为日本小说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中国人意识格外把他成就为出类拔萃的日本小说家。或许这足以教那些老大不小才渡来日本却拼命比日本人更日本人的中国人脸红。

二十来岁时日本战败,台湾光复,陈舜臣又变回中国人。读大阪外国语学校(今大阪外国语大学),跟日本数一数二的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同校,太郎学蒙古语,舜臣学印度语。本打算留校做学问,可是,非日本人在国立学校的前途到讲师为止,当不上教授(这个潜规则直到1982年才打破),只好走别的路。国籍变来变去,到底是什么折腾了自己的命运呢?写历史小说《甲午战争》也是要探究这个问题。1990年陈舜臣加入日本国籍。关于台湾,他写道:“也听到有人说还是日本统治时代好些,其实并不是那样的。那是另一回事,因为日本统治云云,怎么说也是被外国控制。这种屈辱,朝鲜人也是有同样感觉吧。”

作为历史小说家,陈舜臣名震四地(日本、台湾、韩国、大陆),而走上文坛之初,叫响的是推理小说。那是1961年。帮父亲经商十多年,用汉文写商业尺牍,但安能久事这种笔砚间乎,于是写小说。任何小说都含有推理要素,从日本小说史来看,今后受欢迎的,非推理小说莫属,这么一想,便创作了推理小说《枯草根》。

陈舜臣上大学时,英语教材是柯南·道尔,几乎耽读了福尔摩斯的全部探案,这应该是他与推理的宿缘。写《枯草根》那年36岁(生于1924年)。他当初曾想用笔名,叫“计三十六”——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放弃学者梦,他曾回台湾谋生三年,经历了这样一件事:和几位朋友聚议开书店,其中两人不幸被国民党枪杀,有一人溜之大吉,后来当上了总统,李登辉是也。陈舜臣笑着回顾:假如我留在台湾,也会被逮住杀掉,因为不善于逃之夭夭。

1963年,还只是初出茅庐,听说给他的稿费仅抵所谓中坚作家的三分之一,勃然变色,拒不应约,可见那敦厚可亲的相貌之下有一架傲骨。在一切向钱看的当今,他仍信奉作家为认可自己价值的人而写,绝不媚俗,违心让出版商给包装成摩登女郎。

陈舜臣以推理小说成名,迄今推理小说界惟有他连获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这三大奖,但实际上,不仅其推理小说取材于历史,如《枯草根》就是以193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衰为背景,而且出道不久就接受讲谈社编辑的建议转向写中国历史小说,1967年出版长篇巨著《鸦片战争》。名为舜臣,大概也别具魅力,写中国的历史令人望而生“信”。他调查史迹,搜集资料,从不假手于人。他知道同为历史小说家的井上靖所用史料出自何处,更知道用别的史料来写会更好。接着写《太平天国》、《甲午战争》,而《桃花流水》、《山河在》写的是中日现代史,再后来写《十八史略》等,从时序来看好像倒着来,其实写近代以前也是为考察历史如何走到近代这一步。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