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异托邦”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校园> 我们的“异托邦”

我们的“异托邦”

0.0

作者: 石艳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学校空间社会学研究
出版年: 2009-7
页数: 334
定价: 35.00元
丛书: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丛书
ISBN: 9787811018714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我们的“异托邦”:学校空间社会学研究》讲述了:学校空间,一个我们熟悉的“陌生人”,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对于学校都有一种爱或恨的情绪。当我们身处或者脱离其中,学校都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象,它可能是积极的,“学校是一片净土”;也可能是消极的“学校像一个大的监狱”。不管意象如何,我们可以说:学校空间是真实的,它不但在物理层面上是真实的,在成员的情感上也是真实的,但是作为净土营造出来的孤岛,社会期望中的“象牙塔”,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学校空间又是矛盾的。如何理解这种真实的矛盾,也许一种“异托邦”的思象之旅可以做也一点启发式的回答!

目录: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代序)

序言 学校空间:想象力下的迷恋

第一章 不平凡的旅程:学校空间意义探寻

第一节 起点:多学科视角下的空间

一、哲学与自然科学交织的羊肠小路

二、地理学的笔直大道

三、环境心理学的独辟蹊径

四、社会学的想象之旅

第二节 路径:社会空间的诞生

第三节 趋近:作为社会空间的学校

一、已有的分析学校的视角

二、社会空间:分析学校的新视角

第四节 到达:三维分析中的学校空间

一、第三空间——三维辨证的分析理路

二、超越二元论——研究方法的新尝试

第二章 浮动的碎影:学校空间的凝固与流动

第一节 凝固的音乐:学校空间中的构成性要素

一、学校建筑

二、墙与门

三、林荫道

第二节 跳动的音符:学校空间中的象征性要素

一、超越“附加物”——学校建筑上的装饰

二、组合中的变幻——教室空间中的课桌椅

三、黑白中的彩色——学生身上的校服

第三节 漂移的符码:学校空间中的生成性要素

一、土话与普通话:区隔的“风向标”

二、广播操与集体舞:旧瓶装新酒

三、齐耳短发与右手写字:纠正自然

第四节 学校空间的感觉结构与意象

一、学校空间的感觉结构

二、感觉结构与空间意象

三、学校的空间意象

第三章 权力的巴别塔:学校空间的规训与控制

第一节 分门别类:学校空间的划分

一、职能分类

二、区域化管理

三、空间分隔与不平等性别关系的再生产

第二节 排除其他:学校空间的监控

一、严防死守的门岗

二、满园尽带摄像头

三、无法遮挡的“窥视窗”

第三节 等级划分:学校空间的隔离

一、序列与等级:黄金座位

二、亲密与疏离:安全距离

三、高尚与卑贱:档案书写

四、开放与隐私:围床布

第四节 空间延续:学校化的“家”

一、“换门锁”——空间的占有和控制

二、“找家长”——空间的权力延展

三、“离家出走”——空间的权力运作

第四章 缝隙中的阳光:学校空间的自由与解放

第五章 知识与权利:现代性与学校空间的生产

结语:我们的“异托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