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与权力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历史> 王国与权力

王国与权力

8.2

作者: [美] 盖伊·特立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Kingdom and the Power : Behind the Scenes a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Institution That Influences the World
副标题: 震撼世界的《纽约时报》
译者: 唐霄峰  |  张峰
出版年: 2016-7-1
页数: 672
定价: CNY 75.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08137882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 掘地三尺深挖《纽约时报》内幕

每个名字、场景、故事,句句属实

每一天,从早上的新闻,到晚上的热帖,所有这些信息和咨询,全由记者报道,再由编辑打磨挑选。是他们的“创造”决定了我们看到什么,谈论什么。

《纽约时报》是所有媒体中公认最可靠的历史记录者,它报道的就是事实。从地方小报到世界自由主义阵营的旗帜,哪些人为它奠基,为它添砖加瓦?是一群只为新闻而活的人。

他们全力报导今天,截稿时间一过,该跳舞跳舞,该赛马赛马。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也是真正的野心家、投机客和享乐家。

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第一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最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

作者特立斯从1953年开始在《纽约时报》工作了十余年。当他离开时报后,第一件事就是回过头去采访自己曾经的同事,试图以时报不鼓励、不允许的方式刻画描述这个庞大的、能影响全美乃至全世界局势的机构。特立斯眼光犀利,笔触细腻,不仅在书中回溯了《纽约时报》的历史,还生动地再现了近百名时报人,以及他们在时报这个大机构中的庞杂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流媒体从业者的群像。

本书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最权威细致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

作者简介:

盖伊·特立斯(Gay Talese, 1932年2月7日— ),美国著名作家、记者,“新新闻主义”代表人物,曾任职《纽约时报》十年,长期为《纽约客》(The New Yorker)、《时尚先生》(Esquire)等杂志撰稿。

特立斯的雄心是“将非虚构写作提升到前人未至之境,一探虚构作家之禁脔,与同侪菲利普·罗斯、厄普代克一较短长”,不仅将文学技巧引入纪实书写,更对美国社会作了切片般的精准分析。

他受《时尚先生》之邀采写的特稿《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是新新闻风格的代表性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非虚构书写”、“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美国杂志文章之一”、“《时尚先生》刊登过的最好文章”,并收录进“企鹅现代经典”。《王国与权力》位列“关于新闻业,五本最好的书”;《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等作品也无愧时代经典。在他笔下,没有失败者、小人物、零余人,所有人都是主角般的待遇、一切都鲜活无比。全世界特稿记者视其为新闻书写的典范。

特立斯于2011年获颁诺曼·梅勒卓越新闻贡献奖。

目录:

1 在1966 年,情况就不同了。奥维尔·德赖富斯已经死了。

2 凡是涉及卡特利奇的地方,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的。

3 她想,也许这就是他轻率或幽默的方式。

4 格林的建议是正确的—没有人会去读这些社论。

5 劳伦斯把这封信读了几遍,最后放声大哭。

6 特纳·卡特利奇28 岁时,成了一名《纽约时报》人。

7 4月12日,奥克斯被安葬在纽约希望山的以色列圣殿公墓,离他的希兰代尔庄园不远。

8 既然现在你是我的老板了,你是不是不用叫我克罗克先生了?

9 后来他的动作清晰了起来——原来他是在抛钓鱼竿。

10《纽约时报》将仍然为那些创造它的人说话,只为那些创造它的人,没有畏惧或偏爱地说出它认为的真理。

11 后来,当西蒙自己的书《严峻的考验》出版时,《纽约时报》星期天“书评”没有给予评论。

12 悉尼·格鲁森成了一名美国公民。

13 现在真正可以说,《纽约时报》是一个家族企业了。

14 庞奇·苏兹贝格和威克非常合得来,他们的妻子也相处得很好。

15 阿瑟,我想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以色列的上帝在进行审判。

16 他下定决心,鼓足勇气,从《纽约时报》辞职了。

17 但对他来说,使他大伤元气的是再明显不过的缺乏信任了……

18 我对一个得到太多赞誉的报人表示怀疑,他很可能忽视了报道的某个方面。

19 此时赖斯顿才明白,纽约已经找到可以替代威克并接管华盛顿分社的人了。

20 检验伟大领导能力的标准,在于其是否营造一种靠常识和勤劳就能成功的局面。对《纽约时报》的尊敬,不畏惧修正错误——所有我们犯过的和准备防范的错误—所有人,包括伊菲吉妮·奥克斯·苏兹贝格和她的孩子们,她孩子的孩子们,将在他们的一生中学习这种艺术。

译后记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