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松山战役笔记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历史> 1944:松山战役笔记

1944:松山战役笔记

8.7

作者: 余戈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9.8
页数: 487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32454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读了这部书,你才会了解,人,可能疯狂到何种地步,也可能英勇到何种程度。

你可以说,这部书填补了后人对这段历史认知的空白。

你还可以说,这将是一部一上架就会获得战史类模范文本地位的作品。

你更可以什么都不说。在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你走到屋角的某处,坐下来,静静地翻开它,然后,开始读吧。

松山战役,可能是在中国最无名的地方发生的最有名的战役。松山战役(包括密支那、腾冲战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取得全胜的攻坚战。

当时参战的官兵们,虽然对抗战的最终胜利抱有信心,但是看到日军如此疯狂地顽抗,都不敢相信自己能看到胜利那一天的到来。很多人的想法是,拼光自己这一代人,杀死全部日本男人,也许中国才能熬到胜利那一天!

——余戈

余戈写的这本书,有两个突破,或称两个“正视”:其一,正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正面表现;其二,正视侵华日军在军事行动上的严密作风。这是历史的态度。

(本书)从军事的、战役的、战术的乃至从具体的战斗过程、具体的战斗细节切入去研究战争史。详实、真切、细致、可感,有具体日期、具体人物、具体地点、具体景象、具体过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闻到硝烟,如听到枪声炮声,如见到怒江滔滔翻滚的浊浪,和对岸高崖上日军碉堡黑洞洞的枪眼。

——朱增泉(中将)

真实战史的血腥拼图。

《1944:松山战役笔记》像一块厚厚的板砖朝我劈面拍来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质量和沉重,也让我长长地吐出了一口鸟气:总算在期待了如此多年之后,看到了一部中国人自己写出的、放在世界战史文学橱窗里毫无愧色的作品。

即使如我这种以读战史为己任的读者,也很少读过如此这般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烈的血腥、烧焦的皮肉、滚烫的弹壳和刺鼻的硝烟味的作品,以致我至今闭上眼睛,都能马上想象出那片寂静的战场下,被太多的鲜血浸泡过的钢铁和铜的腥气以及暗红色的泥土!

——乔良(空军少将)

作者简介:

余戈,1968年7月出生,在陕西、甘肃、云南等地乡村,军营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19852年考入军校从军.曾在部队任雷达技师,宣传干事。1994年调入解放军出版社,现为《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副主编,发表散文随笔、文化评论、报告文学类作品百余篇。2000年起,业余时间收藏抗战文物、研究抗战史。偏爱从技术、战术、军人生存方式等军事文化视角,进行“微观战史”的写作。

目录:

序一 研究战争史的新视角与新方法/朱增泉

序二 真实战史的血腥拼图/乔良

序章 他们在寻觅什么?

第1章 松山:兽军盘踞的要塞

第2章 大反攻:西线有战事

第3章 一战松山(6月4日—7月1日)

第4章 二战松山(7月2日—7月6日)

第5章 三战松山(7月7日—7月11日)

第6章 四战松山(7月12日—7月19日)

第7章 五战松山(7月20日—7月25日)

第8章 六战松山(7月26日—8月2日)

第9章 七战松山(8月3日—8月19日)

第8军 松山战役中的指挥者

第10章 八战松山(8月20日—8月27日)

第11章 九战松山(8月28日—9月1日)

第12章 十战松山(9月2—9月7日)

尾章 松山战役检讨

松山战役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章试读:1.松山地区遭受日军拉孟守备队残害情况统计(附表1) 2.滇西反攻作战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附表2) 3.日军拉孟守备队序列及阵地兵力配置情况(附表3) 4.中国远征军/日军火炮种类用途对照表(附表4) 5.日军步兵第113联队编制、装备情况(附表5) 6.第8军攻击松山部队弹药储存情况一览表(附表6) 7.远征军/日军军制及官兵称谓对比(附表7) 8.第8军攻击松山弹药补充种类数量情况(附表8) ...

(查看全部试读)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