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氓之族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学> 群氓之族

群氓之族

8.1

作者: [美] 哈罗德·伊罗生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译者: 邓伯宸
出版年: 2008-5
页数: 286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社会思想经典名著
ISBN: 9787563374816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从部落偶像、身体、名字、语言、宗教、民族、历史起源、新多元主义等多种角度,探讨群体认同在政治变迁压力下的自我塑造,缕析民族主义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以及认同问题对个人心理的巨大冲击。作者返回源头,从人性的基本面,考察群体认同的各种因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纠缠扭结,以致我们以各自的形态变成今天这副模样。

在全球化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世界抹平的今天,人类各种族间的冲突却呈愈演愈烈之势,现代人对归属感的需要也变得空前迫切,焦虑感与孤独感成为心头的梦魇,挥之不去。阅读本书,既像是在读历史,又像是在读预言。读历史,是作者30年前所点名的族群冲突点已经一一爆发;读预言,则是作者早已看到一些进行式的和未来式的族群冲突。

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全球化,政治却越来越部落化;人类的传播系统越来越普及化,对于该传播哪些东西却知道得越来越少;人类离其他的行星越来越近,对自己这颗行星上的同类却越来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类越来越得不到尊严,却越来越趋于分裂。面对世界资源与权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夺,人类社会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 《群氓之族》是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有广泛的影响力,从部落偶像、身体、名字、语言、宗教、民族、历史起源、新多元主义,来探讨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作者简介:

作者哈罗德·伊罗生(Harold R.Isaacs,1910-1986),30年代活跃于中国,曾任职《大陆报》,后主办《中国论坛》杂志。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执行委员,与鲁迅等人关系密切。1953-1965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1965年以后任政治学教授。1980年曾到中国访问,拜访宋庆龄、丁玲与茅盾等人。28岁即写成探索1925-1927年中国革命的经典作品《中国革命的悲剧》,其间曾赴挪威访问托洛茨基。此外著有《亚洲殊无和平》、《心影录——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和印度形象》、《以色列的美国犹太人》等。

目录:

中译本序本书对族群本质提出新的解构(乔健)/1

原版序 族群认同的先知(白鲁恂)/3

自序 政治变迁压力下的族群认同(哈罗德·伊罗生)/7

第一章 姆庇之家/13

第二章 雪人/4l

第三章 部落偶像/59

第四章 身体/7l

第五章 名字/99

第六章 语言/127

第七章 历史与起源/153

第八章 宗教/187

第九章 民族/217

第十章 新多元主义/253

推荐一 读历史,也读预言(李亦园)/271

推荐二 两种时间意识(石之瑜)/273

译后记 从“民族”到“国家”(邓伯宸)/277

译名对照表/280

文章试读:    族群认同的先知    白鲁恂    (白鲁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名中国研究学者。)    族群意识可以建立一个国家,也可以撕裂一个国家,《群氓之族》这本书可谓洞烛先机,早已看到了这股力量历久不衰的重要性;同时,这又是一本文采斐然的大作,旁征博引,巨笔如椽,而这种得天独厚、与时俱进的能力,却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深思,正彰显出作者的与众不同。他一人身历两种生涯,先是一名杰出的新闻记者,后来又成...

(查看全部试读)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