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幻想锁链的彼岸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学>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

8.8

作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Beyond the chains of illusion——My encounter with Marx and Freud
副标题: 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
译者: 张燕  |  校注 赵鑫珊
出版年: 1986-7
页数: 193
定价: 1.15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10074674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是弗洛姆论述新弗洛伊德主义历史观的重要著作。

在本书中,作者以分析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种种幻象为逻辑起点,论述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与弗洛伊德人道主义的不同。弗洛伊德完整的人是摆脱了母爱而自我解放的人;而马克思所说的完整的人是摆脱了自然和社会的压抑而解放了的人。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压抑,使人们的意识分为意识形态和社会无意识;前者是通过社会过滤器过滤出来的,它反映着社会的意志,对个人来说,并不真实,因而只是一种幻想。而那些被压抑在人内心即锁在幻想彼岸的"社会无意识",才是真实的东西。要铲除这一矛盾,就必须消灭剥削和阶级。

本书中既表现出作者对马克思的景仰,又表现出他以精神分析理论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企图。

作者简介: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目录:

第 一 章 我的一些个人经历

第 二 章 共同的基础

第 三 章 人及其本质的概念

第 四 章 人的进化

第 五 章 人的动机

第 六 章 病态的个人和病态的社会

第 七 章 精神健康的概念

第 八 章 个人和社会的特性

第 九 章 社会的无意识

第 十 章 两种学说的 命运

第十一章 一些有关的思想

第十二章 信条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