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逃难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传记> 艺术的逃难

艺术的逃难

8.9

作者: 白杰明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An Artistic Exile: A Life of Feng Zikai
副标题: 丰子恺传
译者: 贺宏亮
出版年: 2015-12
页数: 371
定价: CNY 6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13069147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作品

融合传记、艺术与历史

第一次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完整描画丰子恺

丰子恺最大的成就,或许是在变幻无常的时代始终保持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

——白杰明

-----------------------------------------------------------------------------------------------------------------

这是一部融合了传记、艺术和历史的作品。讲述了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政治动荡中,出现的最有天赋和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丰子恺的生平。作者在书中呈现了一幅交织并行的图景:作家、画家、翻译家丰子恺的生活和20世纪中国动荡的历史。他考察了丰子恺审美眼光的形成,以及它如何与中国传统及当代的文化背景相联系。

作者认为,丰子恺的写作与绘画根植于自我表达的哲学。难以归类的丰子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谜:他同情劳苦大众,并得到很多政治化的知识分子的认同,但也是个浪漫的人;他是虔诚的佛教徒,是自然和儿童的近距离观察者;他的艺术看似温和,却常常传递着强烈的信息。在众多关于丰子恺的著作中,本书第一次检视丰子恺在五四作家和知识分子中的位置,第一次在中国的艺术、宗教和文学传统的背景中讨论他的位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白杰明(Geremie Randall Barmé),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文化批评家、汉学家和翻译家,也是电影制作人,现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17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化史。主要作品有《西洋镜下》《赤字:当代中国文化论》《紫禁城》等,还翻译了巴金、杨绛等中国作家的大量作品。代表作《艺术的逃难:丰子恺传》曾获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

译者简介:贺宏亮,1975年生,文学学士,公共管理学硕士,文史研究者。现居成都,任职于四川省通信管理局。

目录:

引言 1

这本书不单纯是一部传记,不仅仅是根据文字资料如实记录一段生活,它更为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一位文人、艺术家生命的描述,讲述更多的故事,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

第一章 师自然 13

写生自然,他把这叫作“师自然”。这是对唐代画家张璪(8 世纪)首倡的著名美学观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重新阐释。那段时间,尽管丰子恺还不能探究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源泉,但在李叔同的指导下,他在杭州的自然天地间尽情地寻找着艺术的灵感。

第二章 东渡日本 46

丰子恺离开日益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却又不断经受政治骚乱和工商业抗议的上海,只身搭乘轮船前往大正时代的日本首都东京。自五十年前明治维新开始,这座城市的景观已经大大改观。日本帝国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推动了范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现代化,引发了一场城市革命,创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光明和喧嚣的大都市。

第三章 抒情漫画家 72

因为它们只是记录一种感想,暗示一种真理,而并无其他作用。因此,这种画表面都平淡,浅率的人看了毫无兴味,深于情感的人始能欣赏。所以说这是最艺术的一种漫画。

第四章 古诗新画 100

诗意与图画的结合,以及配以题跋的诗词—无论这些文字是出于画家本人或假以他手,自宋朝起就已成惯例。在丰子恺早期发表的作品中,用线条表现中国古诗的画作就属于此类的典型。它遵循文人画或墨戏,特别是诗画结合的传统。丰子恺将其称为“文学的艺术表达”。

第五章 儿童崇拜者 131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第六章 护生与存我 161

“护生”就是意识到你只是所有生命中的一分子。“情与无情,犹共一体,况同类之生乎!……知画,则知心矣;知护心,则知护生矣。吾愿读是画者,善护其心。”

第七章 市镇与山林 196

对一些知识分子而言,紧随五四个性解放时期而来的,是个体竞争和成功的压力,以及对于“可怕城市”的反叛。他们在寻找回家之路,试图恢复一种更好更和谐的社会。很多人发现,在农村能够找到解决个人焦虑和困惑的答案。

第八章 中国视角 240

只有艺术家在自己身上重新发现传统,并在自己作品中找到表达它的方式,艺术传统才能传承下去。如果艺术家只是机械地重复惯例,即“泥古”,而没有展现出任何个性,那么,毫无疑问会沦为可悲的盲从。传统,是过去再生于现实的“我”中。写生,是“我”生于对象的现实中。

第九章 解放之后 273

对佛教一如既往的虔诚,使他和一些人维系着友情,这让他在新时代的躁动与混乱中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抚慰。

第十章 迟来的爆发 315

每次丰子恺总会给他一个封好的信封,让他藏好回家再拆,每个信封内装着一两幅画。周周如此,从不间断。不到两年,胡治均存画已有七十多幅。1971 年秋的一天,丰子恺送给胡治均一个亲手糊制的大信封,上面用铅笔写着“敝帚自珍”四个大字。

尾声 艺术的逃难 347

丰子恺最大的成就,或许是在20 世纪变幻无常的政治中始终保持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当许多人在艺术创作与政治活动之间进行痛苦的选择时,他没有完全被现实击溃,也不为历史所出卖。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