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文化> 阅读经典

阅读经典

8.2

作者: 徐贲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出版年: 2015-10-1
页数: 416
定价: 49.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博雅人文
ISBN: 9787301262146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的书,以作者对人文教育理念的认识、日常授课的教学经历与体会、个人学术兴趣和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可谓经验之谈。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教学实例,通过基于教师和学生自由精神与独立思考的经典阅读—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欧几里得、蒙田、洛克等大师的著作—培养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表述的能力;第二部分是作者对人文教育重要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列奥·施特劳斯的一些思考,集中在他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可谓方法论的指导;第三部分是西方古典的当代启示,经典阅读是学术和理论性的,但思考的背景和问题意识却是现实的。在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的今天,这本关于人文教育的著作很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徐贲,苏州人, 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有《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等书。

目录:

序言 我亲历的人文教育 / 001

前言 课堂内外的人文经典阅读 / 021

第一部分 人文教育的课堂思考

一 索福克勒斯《菲罗克忒忒斯》

--出卖朋友的羞耻 / 033

二 欧里庇得斯《酒神的伴侣》

--神不正义,人怎么办 / 041

三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幸福、节制和诚实 / 045

四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政治是自由人的公共行为 / 054

五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箴言是怎样的一种说理 / 060

六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之《关于密提林的辩论》 / 074

--美国出兵阿富汗是否正当 / 074

七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之《在斯巴达的辩论和战争的宣布》/ 078

--国王为什么"说"不过监察官 / 078

八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之《弥罗斯人的辩论》 / 083

--"修昔底德陷阱"和强权逻辑 / 083

九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人文阅读的释义 / 089

十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几何学与民主政治 / 099

十一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人文课上的常识与普通知识 / 108

十二 《圣经·旧约》之《约伯记》

--人为何像约伯那样无辜受难 / 114

十三 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宗教的和政治的自由 / 124

十四 胡安娜《给菲洛蒂亚修女的回信》

--辩解与道歉 / 129

十五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先知"和"武装斗争" / 137

十六 伽利略《星际信使》和笛卡儿《谈谈方法》 / 146

--人文阅读中的"科学" / 146

十七 蒙田《随笔集》

--引述与学问 / 158

十八 霍布斯《利维坦》

--血统继承与腐败问题 / 166

十九 洛克《政府论》

--人文阅读中的词意和理解 / 177

二十 帕斯卡尔《思想录》

--公共生活中的"原罪" / 183

二十一 伏尔泰《老实人》

--神迹与奇迹 / 187

二十二 美国《独立宣言》

--"檄文"的说理与修辞 / 197

第二部分 列奥·施特劳斯与人文教育

一 人文教育和民主政治

--施特劳斯心目中的"伟大著作" / 207

二 人文教育的美国家园和外乡人列奥·施特劳斯 / 223

三 神的律法和人的政治

--《列奥·施特劳斯:思想传记》 / 246

四 古典共和的理念

--施特劳斯的思想遗产 / 261

五 施特劳斯读色诺芬 / 279

第三部分 西方古典的当代启示

一 苏格拉底对话《辩词》和《克里托》中的"公民服从" / 297

二 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中的政治与人性 / 317

三 斯佩罗尼《妙语录》的诙谐与智慧 / 336

四 马基雅维里《李维史论》与共和腐败的肇始 / 356

五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与政治改革的"政体"问题 / 372

结语 学术的公共性与人文教育 / 387

附录 人文教育经典阅读"大学讨论班"课程示例 / 410

后记 / 415

文章试读:二十年前,国内正在展开“人文精神”的讨论,参加者里有我的朋友和熟人。作为呼应,我写了一篇《从人文精神到人文教育》的文章(现收在我的《文化批评往何处去》里)。说是呼应,其实更是对人文精神讨论的批评意见。我认为,“人文精神”不应该只是一个纯粹的智者问题,而应该把“人文”与现实致用联系起来,成为学校里的人文教育。这是因为,人文改造是一个教育工程,涉及的诸多方面都与中国具体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缺失有关。...

(查看全部试读)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