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史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社会学> 婚姻史

婚姻史

7.7

作者: 伊丽莎白·阿伯特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副标题: 婚姻制度的精细描绘与多角度解读
译者: 孙璐
出版年: 2014-4
页数: 360
定价: 4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类关系史系列
ISBN: 9787511720696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加拿大国家最高奖——总督文学奖入围作品

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开,又不乏精彩的细节重现,如同婚姻一样充满魅力

一幅关于爱情、性、誓言、离婚、种族、金钱、婚礼……的历史画卷

从古迄今,婚姻无疑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因此作者说:“我们的社会总是哀叹婚姻是个即将衰亡的制度,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会结婚,还经常再婚。在研究和组织材料的时候,我频频为过去到现在的各种巨大变化感到震惊——甚至也为那些至今没什么改变的事物感到震惊。”

《婚姻史》不仅精彩记述往事,而且试图阐述和分析今日婚姻的状况,作者的雄心是定位和讨论与婚姻发展历程有关的最重要的问题。换言之,《婚姻史》的潜台词,是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婚姻曾经是什么样子以及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本书内容宽泛而有针对性,批评尖锐又满怀希望,行文智慧与信息性并重,风格幽默狡黠,带领我们深入观察和思考人类的行为和个体的生活。作者是一位令人愉悦的故事讲述者,新见和趣事散布全书,令人难忘。

作者以热情与好奇,将最公开又最私密的婚姻关系——男男女女之间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在字里行间

“婚姻”对人类和每一个个体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备受称颂的历史学家伊丽莎白•阿伯特将其视为一种法律、习俗和宗教方面的制度,并在爱情和责任、性与忠诚、育儿与同居、经济互相分担、社会认知等方面探讨婚姻的真相,涉及同性结合、父母包办、嫁妆、自婚和童婚、婚姻礼仪等。

配偶双方除了在一起还有什么别的选择?以死亡为终点的婚姻,平均延续时间有多长?穿长裤的丈夫和穿裙子的妻子每天都在过着怎样的生活?男人剥夺女性的投票权、控制属于她们的金钱、获得她们孩子的监护权、不受惩罚地搞外遇,到底有多普遍?家务管理的标准和现实是什么样的?食物如何准备?离婚还很罕见的时候,离婚法是什么样的?富人和穷人的婚姻体验分别是怎样的?解开古老规条的婚姻今天面临哪些问题?人类婚姻的前景到底如何?

对《婚姻史》的深度赞扬

我们真的能在不思考婚姻的本质——社会与性的联合以及传统观点对爱情的定义——的前提下理解独身主义或情人关系吗?伊丽莎白 •阿伯特的新书从社会史学的角度完成了精彩论述人类亲密关系的三部曲。如往常一样,她的行文智慧与信息性并重,风格幽默狡黠,具有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自我的价值。任何思想深刻的人——无论已婚、独身还是具有质疑精神——都应该阅读这本书。

——马克•肯威尔,《实在的空想》和《了不起的加拿大人:格伦•古尔德》的作者

无论你视婚姻是地狱还是天堂,是过时的制度还是人生理想,伊丽莎白•阿伯特以探寻的历史笔触向读者展示了既脆弱又有韧性的婚姻制度的发展过程。婚姻的图景并不总是美丽的,但却一直充满魅力。

——朱迪斯•蒂姆森,《家庭事务》的作者

我爱这本书。伊丽莎白•阿伯特是个令人愉快的故事讲述者,她明智地认识到我们只有在理解单身主义变化发展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婚姻变动的本质。

——贝拉•德帕罗,《精挑细选》的作者

伊丽莎白•阿伯特写就了一部杰作……《婚姻史》内容广泛,反映出社会对不同形式的个人生活的影响,是一本值得众多读者欣赏的著作。

——艾哈迈德•萨伊杜拉,《幸福与其他混乱》的作者

伊丽莎白•阿伯特以其天才的选例能力和特有的智慧与亲和力巧妙地阐述了婚姻的过去与现在,发现了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惊人相似之处,为帮助未来的婚姻制度提出了建议。《婚姻史》内容宽泛而有针对性,批评尖锐又满怀希望,如同被它赋予生气的婚姻制度一样,品质是有保证的。

——苏珊•奥尔丁,《随笔人生》的作者

引人入胜。伊丽莎白•阿伯特的书包含大量关于婚姻的过去与现在的有趣信息。婚姻绝不仅是永恒不变的浪漫仪式,你应该了解它的过去。浪漫?根本没这回事。

——莫林•詹宁斯,《默多克侦探系列丛书》的作者

如同任何婚姻一样,这本书充满了惊喜。伊丽莎白•阿伯特对束缚我们许多人的症结的关注的是活泼而有智慧的。这是一本必读之书。

——凯瑟琳•邓菲,《摩根泰勒:艰辛英雄》的作者

对伊丽莎白•阿伯特其他作品的赞扬

野心勃勃……她的研究详细全面。她善于关联事实,不仅描述了几个世纪前人们的人生成败,而且让读者了解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她令我们……迫切地想要知道更多。

——《哥伦布电讯报》

伊丽莎白 •阿伯特运用其洞察力将人类学与历史学相结合……阿伯特条理明晰、激动人心的著作展现了生活及其当中的无奈……她最打动人、最夺目的成就是从不走寻常路、不会选择说教或者老生常谈的文风。就像所有优秀的史学著作一样,她的书是引导读者了解陌生世界的方向标。

——《卫报》

有趣、迷人,经常引人思考。

——《公报》(蒙特利尔)

野心勃勃且内容广泛。

——《纽约客》

内容丰富、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历史。

——《环球邮报》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阿伯特Elizabeth Abbott,加拿大作家、历史学家。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历史学博士,1991年到2004年担任多伦多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University of Toronto)大学女生部主任。她对社会正义和女性问题、动物治疗、环境等领域有特殊兴趣。其人类关系三部曲《婚姻史》《独身史》和《情妇史》深受好评,被翻译成16种语言出版。1991年获得国家杂志环境写作奖。其著作《糖:苦甜参半的历史》获得2009年查尔斯•泰勒奖非小说类提名。阿伯特还是书评家和演说家。她新近成为祖母。她是个流浪狗救援者,和三条狗、两只猫住在多伦多。

目录:

鸣.谢

第一部分 .历史上的婚姻

引.言 .过去的婚姻(真相)

第一章 过去的丈夫与妻子

第二章 婚姻与生命礼仪

第三章 婚礼与婚后

第四章 婚姻中的爱与性

第五章 婚姻与家居

第六章 你们要生养众多:作为婚姻核心的子女

第七章 出现问题怎么办

第二部分 现在与未来的婚姻

引.言. 我们心目中的过去与现在的婚姻

第八章 未婚者与时常单身者

第九章 从同性恋角度看待婚姻的本质

第十章 现代婚姻中的子女及其抚养

第十一章 无论贫穷富足:婚姻与金钱

第十二章 婚姻与种族

第十三章 婚姻政策

第十四章 婚姻争论的核心问题

尾.声 休止符

注.解

文章试读: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婚礼仪式各有不同,还要受到个人口味和条件的影响,因此没有一定之规。直到 18世纪末和 19世纪初,才确定婚礼仪式的重头戏是父母表示同意(应法律要求)和办理婚姻凭证。一般来说婚书都要贴出来。从 16世纪中期开始,大多数基督徒的婚礼就按照英国圣公会规定的仪式标准举行,念诵《公祷书》,新教教会婚礼仪式使用的祈祷词大同小异,罗马天主教婚礼有他们自己的祈祷词。 到了 18世纪中期,婚礼成为...

(查看全部试读)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