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艺术> 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

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

7.8

作者: 黄亚纪 编译  |  黄亚纪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译者: 黄亚纪  |  黄亚纪
出版年: 2015-4
页数: 288
定价: 14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日本摄影文化丛书
ISBN: 9787562487227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日本摄影界一致推荐!

★聚集评论家、美术馆、摄影师家属、摄影师、策划人多方力量,收录19位大师70幅代表作60段经典语录

★著名新锐摄影策划人、评论家黄亚纪倾力打造(全套四册)

※19位“大师的大师”,开启日本摄影的兴盛旅程※

福原信三 渊上白阳 盐谷定好 野岛康三 小石清 安井仲治 中山岩太 椎原治 瑛九 山本悍右

滨谷浩 土门拳 桑原甲子雄 植田正治 东松照明 奈良原一高 川田喜久治 细江英公 石元泰博

◆日本摄影大师关系图+大师友谊趣事+日本摄影画册索引+日本摄影年表……开创性整理日本摄影相关资料

▎内容简介

这套书透过摄影大师的作品,把日本摄影的面貌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也是读者在阅读数本日本大师的经典文集之后,甚或之前,对风靡全球的日本摄影更完整的必要认识。

第一册“日本摄影1889—1968”记录的是日本当代摄影从开端到变革开始的时期。编者选取多位摄影艺术家的代表作和语录、思考随笔或访谈,向读者展示日本当代摄影从初级到在国际上初露锋芒的过程。选录的摄影家的作品及资料从20世纪初福原信三、渊上白阳到1960年代末崭露头角的荒木经惟、森山大道,非常详尽。

文献式的梳理,让读者对日本摄影史的早期发展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意简言赅,洋溢文采的诠释与演绎,深化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类型的思想与意义。近百幅高质量的各时代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阅读及收藏价值。

▎媒体评论与名人推荐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日本摄影代表了一个变化动荡时代的美学追求与文化心理,此后出场的日本摄影家似乎有意回避了情绪性的表达而更趋近观念的表达,其作品也更多有一种哲学思辨的观念色彩与理性的冷静。

——顾铮(摄影家、摄影评论家)

意简言赅,洋溢文采的诠释与演绎,不仅深化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类型的思想与意义,同时也是伴随后继者坚定向前的珍贵动力。我诚挚第推荐此书,特别是对有志于摄影学术与创作实务的朋友们。

——沈昭良(台湾摄影家)

书中交叠的许多日本摄影家名字,仿佛是漫长旅途中经过一站站的小镇站名,让我掉进那片无尽的影像荒原里……谢谢你整理了这些在我旅途中出现的美好风景,而我看着看着,竟也就走到了这里……

——郭英声(台湾艺术家)

透过编者有系统的整理,读者的收获将不只是写真(作品)里的物语,更包括了写真(史)的物语。这本书推荐给想要了解日本视觉文化的人。

——江明玉(《日日》杂志中文版)

某种意义上,摄影师无论拍什么,其实都是在掂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森山的寡欢之态变成文字和影像,就成了他的办法和技术,这是进入森山独特美学的入口之一。

——朱白(评论家)

摄影,从未来突然来到。——奈良原一高

身在某一天某一处,是摄影家的绝对条件。——石元泰博

在对成年人的不信任感中成长的我们战后派,不知被谁称作了“不信的世代”。对不相信任何事物的我而言,唯一让我咀嚼到真实滋味的,是肉眼所能见的事物。于是很快地,我与相机相遇了,成为摄影的囚犯。

——东松照明

作者简介:

*饭泽耕太郎

日本摄影评论家、摄影史学者,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摄影学系毕业,筑波大学研究所艺术学博士。一九八六年后,饭泽耕太郎出版三本日本摄影史研究巨作《“艺术摄影”的时代》、《回归摄影——光画的时代》、《都市的视线——日本摄影一九二〇到三〇年代》,奠定他研究日本二十世纪摄影的学术地位。一九九〇年饭泽耕太郎成为杂志déjà-vu 主编,积极介绍古屋诚一、杉本博司、牛肠茂雄、荒木经惟等摄影家,也重新对安井仲治、“挑衅时代”评析。其他主要著作包括《欢迎来到摄影美术馆》、《喜欢摄影的方法》、《增补·战后日本摄影史笔记》、《摄影的思考》、《混沌之后——地震后的摄影》等。

*伊奈信男

日本代表摄影评论家,东京大学美学美术史学部毕业,一九三二年为《光画》创刊号所撰写的本篇论文《回归摄影》是日本摄影评论的滥觞,其中“让我们从此与‘艺术摄影’断绝吧,放弃既有‘艺术’的概念吧,把艺术的偶像抛弃掉吧!让我们重新认识摄影独特的‘机械性’吧!”成为新兴摄影的时代宣言,而“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论点,则联结着之后的写实主义运动。一九七六年,尼康沙龙设立了“伊奈信男赏”摄影奖项,本书介绍的深濑昌久、土田宏美(土田ヒロミ),都曾是获奖者。

*扎科夫斯基(John Szakowski)

美国摄影评论家、策展人、摄影家,年少对摄影的兴趣促使他完成美术史学历,之后至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担任策展人,一九六二年他来到纽约现代美术馆,接替史泰钦成为摄影部门策展人,直至一九九一年退休为止。一九六七年,扎科夫斯基策划“新纪实摄影展” (New Documents),展出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阿巴斯(Diane Arbus)、佛瑞兰德(Lee Friedlander)等摄影家,将纪实摄影往艺术与个人化层面提升,一九七六年,扎科夫斯基举办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个展,将摄影带往新的彩色摄影时代。扎科夫斯基并且以“镜”与“窗”解释摄影的类型,是美国至今最有影响力的摄影策展人。

*网野奈央

一九八〇年生于兵库县,御茶水女子大学生活科学部毕业,经过出版社Little More、创办出版社Foil 等工作,经手多本摄影集、画册、展览图录、视觉杂志Foil、摄影杂志IANN 编辑制作。现为自由编辑,工作内容包括摄影、艺术出版品的编辑与执笔。

近来制作书籍包括花代《柏林》等。2013 年12 月创办自我品牌torch press,出版Futoshi Miyagi New Message,同时参与摄影杂志IMA(amanaholdings)的编辑工作。

*番场文章

一九八七年生于东京,现任职代官山茑屋书店摄影集部门,并且以BAMBA BOOKS 工作室名义出版年轻摄影家之摄影集,包括二〇一二年一月出版的Expanded Ratina(《被扩张的视网膜》)MP1、同年六月出版的RECORD pinpin co,这些摄影集也于代官山茑屋书店售卖中。

*黄亚纪

1976年生,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赴美日学习当代艺术与摄影,曾为台北、上海、东京、伦敦等地的艺术博览会与画廊供职,长期于华人艺术杂志发表评论文章。2008年于台北也趣艺廊策划“实文件”展,中平卓马、蜷川实花作品得以首次在台湾展出。2011年于台北索卡艺术中心策划“续彩虹”展,介绍日本中青辈摄影家小山泰介、楢桥朝子。2012至2014年于北京亦安画廊规划荒木经惟、森山大道、须田一政、北井一夫、三好耕三等摄影家的个展。2012年成立亦安工作室,创办AURA杂志,致力于摄影与当代艺术出版。2014年4月开设亦安画廊台北,现为亦安画廊台北负责人。

编辑与编译作品有:《写真物语上:日本摄影大师语录1889—1989》(亦安工作室,2012年)、《知日:写真》(中信出版社,2013)。翻译与审译作品有:杉本博司《艺术的起源》(大家出版社,2014,审译),中平卓马×筱山纪信《决斗写真论》(脸谱出版社,2013),森山大道《我的写真全貌》(原点出版社,2013),荒木经惟《写真=爱 直到生命尽头,我依然相信写真》(原点出版社,2012),杉本博司《直到长出青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简体版,2012;大家出版社繁体版,2010),Louisa Buck、Judith Greer《当代艺术收藏指南》(典藏出版社,2010,合译)。

目录:

导读

011 日本摄影史笔记 I

写真物语

022 开启摄影艺术第一篇章 福原信三

032 构成派代表人物 渊上白阳

036 田园风景第一人 盐谷定好

040 承前启后的现代摄影开创者 野岛康三

050 新兴摄影旗手 小石清

058 超前三十年的前卫 安井仲治

072 纯艺术摄影独行者 中山岩太

080 介于绘画与摄影间的表现者 椎原治与瑛九

086 日本超现实主义代表 山本悍右

097 与艺术告别吧——回归摄影

110 亚洲第一位马格兰摄影家 滨谷浩

116 日本写实主义摄影领袖 土门拳

128 “乡愁的东京”街拍始祖 桑原甲子雄

134 世界所爱的植田调 植田正治

158 VIVO 造就战后日本摄影的灵魂人物 东松照明

170 VIVO 走上摄影家之路的时空诗人 奈良原一高

178 VIVO 从现实中唤起异质世界 川田喜久治

188 VIVO 肉体与视觉共构的日本 细江英公

194 包豪斯到侘寂美 石元泰博

203 摄影如何证明世界不止一个—新日本摄影

大师物语

212 日本摄影关系图1930—1990

214 大师友谊札记 I

233 他们心中的日本摄影大师

后记

247 复刻摄影集大全 I

摄影大师对照年表

语录出处 / 参考文献 / 名词对照 /

文章明细 / 作品明细 / 谢辞

文章试读:东松照明 TOMATSU Shomei, 1930—2012 东松照明大学时曾投稿土门拳的《相机》专栏,毕业后加入“岩波摄影文库”,开始职业摄影家生涯。东松照明的早期作品仍属社会纪实脉络,一九六〇年代后他的风格逐渐往对比、粗糙的视觉性前进。 东松照明是思考日本战后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摄影家,他的作品相当多样,他曾比喻自己为一种“多面体, 会因为光的角度而改变颜色和形状”。一九六六年他...

(查看全部试读)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