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将养活中国吗?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社会> 非洲将养活中国吗?

非洲将养活中国吗?

0.0

作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破解中非农业合作的迷思
出版年: 2017-4
定价: 63.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亚非译丛
ISBN: 9787520103190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黛博拉•布罗蒂加姆继《龙的礼物》之后又一中非关系研究力作,

作者立足于田野调查,对“中国正在非洲农村打造一个新的帝国”的观点进行有力地驳斥!

过去10年间,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快速崛起已让西方倍感惊慌。非洲的热带草原与大河流域拥有地球上最多的未充分开发的土地和水资源。有些著作颇有争议且过于情绪化地认为,中国政府正咄咄逼人地在非洲购买大量肥沃的土地以种植粮食并运回中国。为此,作者探查了媒体头条背后的迷思,并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挑战。中国的农业投资少得出奇,中国获得的土地面积也很有限。更加出人意料的是,中国向非洲出口的粮食实际上比其从非洲进口的粮食要多。

但这种情况可能发生改变吗?非洲政府正在积极寻求外国资本,中国则正在打造一整套的工具来扶持其农业综合企业“走出去”。担心土地遭到圈占确实情有可原,但为了养活自身不断膨胀的人口,非洲农村地区必须从自给性农业转向商业化农业。中国将在此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书从北京的决策机构到非洲偏远的稻田,介绍了一系列将塑造这一关系的未来的人物和政治活动。

我们将在本书中看到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到非洲种地的中国国有农业综合企业,以及随后而至的具有创业精神的私人投资者。他们以及与他们开展合作的非洲农民和官员们的精彩故事,成就了这本内容详实且巧妙平衡的作品。本书将为中国日渐在全球层面谋求粮食安全和非洲实现结构转型的可能性提供新的线索。

研究中国海外经济政策的其中一位世界著名学者的又一本打破神话的经典著作。

——柯庆生,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中国的挑战:如何影响一个崛起大国的选择》作者

关于中国介入非洲,尤其是介入非洲土地与农业的争论常常都是井底之见。本书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实例,批驳了相关迷思并揭示了事情真相。任何对围绕土地与粮食所展开的全球政治博弈感兴趣,以及对非洲与中国扮演的角色感兴趣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内容丰富且引人入胜的著作。

——伊恩•斯库恩斯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教授研究员

《非洲将养活中国吗?》是一本优秀的著作。它充分展示了调查性社会科学的魅力,简单明了地揭示了因中国快速进入非洲各地而产生的流言背后所隐藏的真相。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到处都是关于世界秩序正在发生变革的报道,任何希望对此一辨真伪的人,都应该好好读一下这本书。

——罗伯特•H.韦德,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发展系教授

作为她广受好评的《龙的礼物》一书的续篇,黛博拉•布罗蒂加姆再次通过具有洞见的田野调察,为中国对非农业投资的真相提供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叙述,并以此消除了许多关于中国投资非洲农业之意图和活动的广为流传的不实指控。对于那些关注非洲人的命运和中国在非洲的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人而言,本书可谓甘霖。

——林毅夫,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作者简介:

黛博拉•布罗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研究中国海外经济政策的世界著名学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国际发展项目主任、教授,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非关系、外国援助、工业化。她此前出版的著作有《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和《中国援助与非洲发展:输出绿色革命》。

孙晓萌,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文学和殖民主义史,著有《语言与权力:殖民时期豪萨语在北尼日利亚的运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殖民时期非洲豪萨语和斯瓦希里语本土文学嬗变研究(1900-1960)”。

沈晓雷,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译有《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和《刚果史——从利奥波德到卡比拉》等书。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与莫桑比克——虚构与事实

第二章“端着金饭碗要饭”——粮食安全与商业农场

第三章 变革的种子——外国农业综合企业来到中国(以及中国农业综合企业前往非洲)

第四章 农业“走出去”——激励、机构与政策

第五章 媒体攻击——谷歌危险的诱惑力

第六章 在非洲落地生根——中垦集团

第七章 酸甜苦辣——中国对非糖业投资

第八章 未竟的事业——中国在非洲的风险与丰收的现实

结 论——教训、谣言与挑战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