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暴力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政治> 环保的暴力

环保的暴力

7.8

作者: [捷克] 瓦茨拉夫·克劳斯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 Blue Planet in Green Shackles
译者: 宋凤云
出版年: 2012-10
页数: 130
定价: 22.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0049958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捷克总统最振聋发聩的呼声

环保成为发达国家限制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手段

揭开环保绿色正义下的国际政治博弈

全球已有英、德、日等十八种语言版本

捷克总统亲自为中文版撰写序言

.............................................

今天,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宗教之一就是环保主义……那里有一个最初的伊甸园,一个天堂般的地方,有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完美状态,有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之后的堕落,也有最后的审判。

——迈克尔•克莱顿,美国作家

科学家的研究若导致对于现有数据的不同预测或不同解释,这些科学家就会经常受到胁迫。他们会被指控与“邪恶”的石油公司合作,而无权享受相关基金,难以获得提拔与重用。

——卢波什•摩陶,哈佛大学物理学家

我们为什么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去处理实际上不是问题的问题,反而忽略了世界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饥饿、疾病、漠视人权,恐怖主义和核战争的威胁?

——弗雷德•辛格,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大气物理学家

作者真实地指出了当前在阻止“全球气温变暖”旗号下,要求各国必须减少“碳排放”,同时制订了不少相关的“游戏”规则,在貌似科学与正义堡垒的背后,其实只是一些发达国家政治家们强加给世界的“真理”,是“政治强加于科学之上的效应”。

——著名学者、作家朱幼棣

.............................................

如今,全球变暖问题引发了世界性的灾难恐慌。这种恐慌催生出了对发展与工业文明的畏惧甚至憎恶,使环保原本善良的初衷逐渐蜕变为一种野心勃勃的思潮和运动,显露出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这场运动以保护环境为幌子,干涉自由和经济运作,成为政客和科学家夺取话语权、打击异己的武器,甚至演化为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工具。

本书作者瓦茨拉夫•克劳斯具有政治家与经济学家的双重视角。全书一反当今世界主流的变暖灾难论调,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冷静客观地重新分析了全球变暖现实和抵御变暖的措施问题。同时以政治家特有的洞察力,犀利而敏锐地指出环保主义是一种变异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其本质依然在于干涉人类的自由和发展。全书还穿插展示了一系列因与主流话语和政治环境相违背而鲜为人所知的科学数据、科学报告甚至科学界内幕。书的结论颇有见地:唯有保护人类自由发展的权力,唯有人类财富的增长和未来的技术进步,才是解决环境问题乃至一切人类问题的根本途径。

作者简介:

作者

瓦茨拉夫•克劳斯:捷克政治家,于1941年6月19日出生于布拉格一个平民家庭。1963年毕业于布拉格经济学院,1968年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步入政坛,但依然保持与经济学界的联系,继续讲学,并时有新的学术论著发表。2003年2月在总统选举中击败执政联盟三党候选人索科尔,当选捷克总统,任期五年。2008年2月15日在总统选举中再次胜出,成功连任。目前已出版了二十多部专著,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题材。曾获得许多国际大奖,还拥有多个荣誉博士头衔。

译者

宋凤云:原籍黑龙江省。1983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捷克语专业。1985年赴捷克首都布拉格查理大学(Charles University)留学深造。1994年获查理大学比较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查理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布拉格国立音乐艺术学院(Prague Conservatory)音乐戏剧系教授。从事翻译工作二十余年,涉足文学、诗歌、经济、建筑和美术技术等专业领域翻译创作。其翻译作品有诗歌集《宜兰之夏》,当代捷克文学选读《喧嚣的孤寂》等。

目录:

序:对“全球增温”的思考和选择(朱幼棣)

致中国读者

前言

第一章 环保 VS 环保主义

第二章 资源真的会用完吗

第三章 未来会怎样

第四章 如何合理地评估未来

第五章 灾难“将要来临”?

第六章 全球真的变暖了?

第七章 怎么办?

附 录

附录一 针对美国国会众议院和能源与商业委员提出的有关人类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造成影响的若干问题的回答

附录二 环境激进分子的痉挛式反应

附录三 我们应该用风力发电站代替泰梅林核电站吗?

附录四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演讲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文章试读:致中国读者 我的《环保的暴力》一书的捷文原版已在五年前,于2007年发行。 在此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证据、新的信息及观点,还产生了一批新的全球变暖批评家及维护者。 在全球互联互通的当今世界,五年是一段不短的时间,足以能够让我们回首往故,以时间距离来评估本书所阐述的宗旨。过去的几年中,我本人对全球变暖问题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曾经出版时长达十页的参考文献目录,现在我可以几倍地加长。但是,假如让我尝...

(查看全部试读)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