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8.6

作者: 杨奎松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9-9
页数: 328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ISBN: 9787210039150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选取沈阳美领馆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立、中苏结盟与中苏两党的民族主义碰撞、中国出兵朝鲜的因与果、两次台海危机的由来及其幕后、中苏边界冲突与中国对美缓和等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具有重大影响的外交事件,比较系统地依照历史演进的过程,逐一进行了个案式的研究。像杨奎松的其他著作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眼光独到,但平实冷静。作者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对外关系变动的情况及其导致这一系到变动的内外因素的分析,相比既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研究,明显地有了较多新的思考,很值得关心国史的读者一读。

作者简介:

杨奎松: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著有《“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2)、《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读史求实——中国现代史读史札记》、《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内战与危机(1927-1937)》(《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研究》等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苏冷战与中国革命

引言

1.一个并非题外的话题:“俄国”

2.意识形态:不可调和的分歧

3.斯大林:一种观念,两种角色

4.中共: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5.冷战:在亚洲已经开始

6.结语

第二章 美领馆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立

引言

1.美领馆事件的发生

2.中共“挤走”方针的形成

3.要不要与美国建交?

4.外交接触的尝试

5.毛泽东宣布“一边倒”

6.结语

第三章 中苏结盟与中苏两党的民族主义碰撞

引言

1.毛泽东访苏的愿望与担心

2.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3.谈判桌上的“平等”之争

4.民族主义的双重效应

5.结语

第四章 中国出兵朝鲜的因与果

引言

1.冷战的阴影

2.莫斯科的目标

3.错误的结果

4.毛泽东决断决行

5.优势缘何丧失?

6.朝鲜停战不可免

7.结语

第五章 新中国对援越抗法战争的策略演变

引言

1.解放印度支那?

2.走向日内瓦

3.促成印支停战

4.中越分歧的初现

5.结语

第六章 两次台海危机的由来及其幕后

引言

1.在和平共处方针提出的背后

2.以打促谈的外交尝试

3.赶超英美的背后

4.炮击金门决策的摇摆

5.斗争策略的再度调整

6.和平外交方针的作用逐步削弱

7.结语

第七章 19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转向的历史考察

引言

1.和平共处,还是冷战共处?

2.全面对抗,还是力求转圜?

3.美国刺激中国,还是中国刺激美国?

4.既要世界革命,也要统一战线?

5.战备防美,还是战备防苏?

6.积极避战,还是全力促战?

7.全面激进.还是狂热失控?

8.“战争引起革命,还是革命制止战争”?

9.结语

第八章 中苏边界冲突与中国对美缓和

引言

1.中苏边界纠纷的由来

2.珍宝岛事件的经过

3.北京决策的内幕

4.莫斯科的反应

5.对战争的极度担忧

6.中苏总理的机场折冲

7.对美外交的意外启动

8.结语

第九章 中美和解过程中的中方变奏

引言

1.在革命与缓和之间摇摆

2.“打仗是打仗,外交是外交”

3.“联美制苏”的奇想与挫折

4.“三个世界”观点的提出

5.结语

参考文献及资料要目

图片来源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