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刘瑜:自由从何而来(中国故事)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政治> 柴静×刘瑜:自由从何而来(中国故事)

柴静×刘瑜:自由从何而来(中国故事)

6.4

作者: 赵涵漠  |  包丽敏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10
定价: 6.00元
丛书: 中国故事
ISBN: 9787900261472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赵涵漠

原《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现为《人物》杂志记者。2009年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后加入《中国青年报》工作,是《冰点周刊》最优秀的新生代记者。她擅长时政、社会公共与文化领域报道,文本优美流畅,兼有思想深度。在2011年“7.23”动车事件中,她的作品《永不抵达的列车》引起极大反响。

包丽敏

2000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2003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毕业,2003年8月进入中国青年报社,2004年6月进入《冰点周刊》担任记者,历任《冰点周刊》编辑、副主编,《中国新闻周刊》执行副主编,青年参考主编。代表作品《火车惊魂记(乘客版)、《无声的世界杯》(2006年南方周末年度致敬之最佳特稿)、《万家灯火为谁熄灭》、《让总统们头疼的女人》、《陈丹青:我不想再待下去了》、《报人“转会”》等。现任中国青年报旗下思想者栏目主编。

作者简介:

赵涵漠

原《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现为《人物》杂志记者。2009年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后加入《中国青年报》工作,是《冰点周刊》最优秀的新生代记者。她擅长时政、社会公共与文化领域报道,文本优美流畅,兼有思想深度。在2011年“7.23”动车事件中,她的作品《永不抵达的列车》引起极大反响。

包丽敏

2000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2003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毕业,2003年8月进入中国青年报社,2004年6月进入《冰点周刊》担任记者,历任《冰点周刊》编辑、副主编,《中国新闻周刊》执行副主编,青年参考主编。代表作品《火车惊魂记(乘客版)、《无声的世界杯》(2006年南方周末年度致敬之最佳特稿)、《万家灯火为谁熄灭》、《让总统们头疼的女人》、《陈丹青:我不想再待下去了》、《报人“转会”》等。现任中国青年报旗下思想者栏目主编。

目录:

篇首语

柴静的旅行

“牛逼吗?这才叫人生”

“我只是不喜欢‘被安排的感情’”

“盖好被子,乖!”

“各个声音都对我不满意”

“一个人不需要再对另一个人建立虚妄的期待”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你怕你名上面沾染尘埃呢?对自己不要有洁癖

我没机会再去问他

初到央视,全方位的溃败

主旋律报道怎么做

你要做,你不做你不安,对不对

“女里女气”是贬义词,女性化是好词

如果我不觉得那是侮辱,这就不是侮辱

一堂民主课

“使人困惑”而非授人真理

有多少人能将宪法比作一只兔子

“吞下红药丸”的瞬间

行走在“好学生”轨道上的女孩只是等待被激活

你也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发芽

政治不可能使你变美,但事关人的尊严

你自己选择睁不睁开眼睛

祛魅化不可避免,不管它是不是好事

民主是一种很酸性的东西,一定需要一些碱性的东西来中和

大家都口渴的时候你突然开始卖水

我的目的是让人困惑

你不能一边上钩一边又说怎么拿诱饵诱惑我

我曾经特别担心自己怨恨这个孩子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