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与重力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建筑> 起点与重力

起点与重力

8.4

作者: 华黎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建筑界丛书第二辑
出版年: 2015-11-1
页数: 253
定价: 132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2182275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华黎,迹·建筑事务所(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1972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之后曾实践于纽约。2009年在北京创立TAO。TAO对当代建筑在全球化的消费主义语境下成为风格化的形式主义持批判态度。在华黎的建筑观中,建筑被视为一个进化的有机体,与其环境构成不可割裂的整体,而非仅仅是一个形式物体。1AO的实践通过深入挖掘场所意义和合理运用此时此地的条件,营造根植于当地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建筑和景观,并诠释其营造过程中涉及的丰富意义。场所精神、场地及气候回应、当地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与建造方式等命题的探讨,构成了1AO每个项目工作的核心内容。华黎以及TAO的主要设计作品包括:常梦关爱中心小食堂(2008)、云南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2010)、四川孝泉民族小学灾后重建(2010)、半山林取景器(2012)、武夷山竹筏育制场(2013)、林建筑(2014)、四分院(2015)等,曾赢得过亚洲建协奖、入围2013阿卡汗国际建筑奖,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2012全球设计先锋以及最佳公共建筑奖、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奖以及WA建筑奖等多个奖项。TAO的作品多次受邀在国际建筑展中展出,包括201 4威尼斯双年展ADAPTATION中国建筑展、2013维也纳当代东亚建筑与空间实践展、2015纽约中国当代建筑展等。华黎在清华大学教授设计课并曾多次受邀在国际建筑会议以及国内外大学的建筑学院演讲。

作者简介:

华黎,迹·建筑事务所(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1972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之后曾实践于纽约。2009年在北京创立TAO。TAO对当代建筑在全球化的消费主义语境下成为风格化的形式主义持批判态度。在华黎的建筑观中,建筑被视为一个进化的有机体,与其环境构成不可割裂的整体,而非仅仅是一个形式物体。1AO的实践通过深入挖掘场所意义和合理运用此时此地的条件,营造根植于当地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建筑和景观,并诠释其营造过程中涉及的丰富意义。场所精神、场地及气候回应、当地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与建造方式等命题的探讨,构成了1AO每个项目工作的核心内容。华黎以及TAO的主要设计作品包括:常梦关爱中心小食堂(2008)、云南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2010)、四川孝泉民族小学灾后重建(2010)、半山林取景器(2012)、武夷山竹筏育制场(2013)、林建筑(2014)、四分院(2015)等,曾赢得过亚洲建协奖、入围2013阿卡汗国际建筑奖,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2012全球设计先锋以及最佳公共建筑奖、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奖以及WA建筑奖等多个奖项。TAO的作品多次受邀在国际建筑展中展出,包括201 4威尼斯双年展ADAPTATION中国建筑展、2013维也纳当代东亚建筑与空间实践展、2015纽约中国当代建筑展等。华黎在清华大学教授设计课并曾多次受邀在国际建筑会议以及国内外大学的建筑学院演讲。

目录:

建筑琐记

起点与重力——在地建筑

常梦关爱中心

TAO原事务所厂房改造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

孝泉民族小学

身体作为媒介

——对孝泉民族小学生的问卷调研与对谈建筑师华黎李若星

水边会所

街亩城市——“田园城市”和“物我之境”

半山林取景器

《南方都市报》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访谈

武夷山竹筏育制场

“武夷山竹筏育制场建造实践”现场研讨会

林建筑

《世界建筑导报AW》访谈

在地:华黎的建筑之道和他的建造痕迹王路

落地生根——浅析华黎的建筑之“道” 金秋野

近思远观——华黎谈作为基地的地景刘东洋(城市笔记人)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