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比较政治经济学领域名著,作者对英法两国“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政策与绩效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由于两国在国家、资本、劳工的组织结构方面存在差异,其经济政策模式亦存在明显差异,英国各种相对固定的组织结构限制了英国决策采用补救措施的有效性,从而无法阻止英国经济的衰落;法国政府则在战后建立起全面的经济计划体制,政府由此可以积极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来推动产业发展。
作者简介:
彼得·霍尔(Peter Hall),哈佛大学政府学系助教、哈佛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副教授,曾就读于多伦多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刘骥,北京大学博士生毕业,现任教于南开大学;朱天飚,北京大学政府学院副院长
目录:
评《驾驭经济》与《金融体系》(代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篇 理论背景
第一章 经济政策与政治学范式
功能主义模型
文化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
集团理论
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
研究国家一社会关系的制度主义方法
本书的计划
第二篇 英国的政治经济
第二章 英国经济衰落中的市场与国家
国家的规模
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文化的作用
替代性的解释
早期工业化、帝国及市场的形成
结论
第三章 英国经济政策的模式
宏观经济政策的模式
产业政策的模式
政策的根源
结论
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的演变
战后的安排:1945-1951年
凯恩斯主义的第一阶段:需求管理
凯恩斯主义的第二阶段:收入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第三阶段:干预产业
凯恩斯共识的崩溃
第五章 撒切尔夫人的保守主义试验
1979-1986年的宏观经济政策
劳资关系政策
产业政策
目标与绩效
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的宏观经济绩效
紧缩政策的分配结果
重塑的社会及国家
长期的展望
经济战略的政治面
第三篇 法国的政治经济
第六章 法国经济计划的政治角色
经济计划的管理机构
法国的九个经济计划:1946-1988年
计划的演变
计划的执行和产业政策
经济计划的政治功能
从经济光芒到政治阴影
从理性个体到社会变化中的学徒
结论
第七章 国家与经济计划的演变
国家的独立性
国家的凝聚力
国家的合法性
变化的经济计划环境
去计划化
结论
第八章 密特朗的社会主义试验
1981-1982年的再分配性凯恩斯主义
经济的约束
1982-1983年的紧缩政治
国有化
产业政策:国家主义的复兴
产业政策的演变
社会党领导下的经济计划
社会党领导下的国家
社会的重组
结论
第四篇 比较的视角
第九章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制度逻辑
制度主义方法
联邦德国
法国
英国
政策的最新演变
第十章 国家-社会关系的组织结构
结构性相互依赖
组织结构的差异与阶级力量的平衡
国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新统合主义与政策制定
政治体系的约束
创新与政治体系
制度、利益与理念
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