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历史大致归于两种政府理论的斗争史,即原初权力在社会中的自下而上论,和源于超越神灵的自上而下论。厄尔曼以其足够的系统性,又具有充分现实关怀的理论框架,诠释了整个中世纪的政治和法律。
作者简介:
沃尔特·厄尔曼(Walter Ullmann) 1910年生于奥地利,先后求学于维也纳大学和因斯布鲁克大学,获得教会法与民法的“双法学”博士学位。1949年到1978年任教于英国剑桥大学。厄尔曼著述颇丰,在中世纪史、法律史和政治思想史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目录:
目 录
前 言……………………………………………………………………………………………………
1970年版前言………………………………………………………………………………………
佩里格林版前言…………………………………………………………………………………………
导 论……………………………………………………………………………………………………
第一章 奠基:罗马与圣经的背景……………………………………………………………………
一 罗马帝国中的罗马教会………………………………………………………………………
二 罗马皇权政治思想……………………………………………………………………………
三 罗马—圣经观念的成长………………………………………………………………………
第二章 西方的趋向……………………………………………………………………………………
一 帝国的恺撒教宗主义…………………………………………………………………………
二 上帝恩典所立之国王…………………………………………………………………………
三 罗马与法兰克观念的融合……………………………………………………………………
四 欧洲的概念……………………………………………………………………………………
第三章 加洛林以降之发展……………………………………………………………………………
一 政治思想的教会化……………………………………………………………………………
二 大伪造…………………………………………………………………………………………
三 国王加冕礼中的政治理念……………………………………………………………………
四 西方帝国的意识形态…………………………………………………………………………
第四章 成熟期的教权理论……………………………………………………………………………
一 主要特点………………………………………………………………………………………
二 政治文献的出现………………………………………………………………………………
第五章 神权王权与封建王权…………………………………………………………………………
一 君权神授的实质………………………………………………………………………………
二 对该论点的维护………………………………………………………………………………
三 英格兰的王权与宪政主义……………………………………………………………………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的复兴及其背景…………………………………………………………………
一 自下而上论的实际表现………………………………………………………………………
二 初生的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
三 亚里士多德的原则……………………………………………………………………………
第七章 新的趋向………………………………………………………………………………………
一 托马斯主义……………………………………………………………………………………
二 普世性国家……………………………………………………………………………………
三 地域性主权……………………………………………………………………………………
第八章 人民的主权……………………………………………………………………………………
一 统治者权力的民众基础………………………………………………………………………
二 作为主权立法者的人民………………………………………………………………………
三 城邦国家………………………………………………………………………………………
四 宗教会议至上论………………………………………………………………………………
五 保守主义与传统………………………………………………………………………………
第九章 结语……………………………………………………………………………………………
附 录 对第三章的补充注释…………………………………………………………………………
索 引……………………………………………………………………………………………………
君主世系图………………………………………………………………………………………………
中世纪教宗年表…………………………………………………………………………………………
参考文献…………………………………………………………………………………………………
中文版参考书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