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民国”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回忆录> 儿时“民国”

儿时“民国”

7.3

作者: 胡伯威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6-3
页数: 282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温故书坊
ISBN: 9787563358922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什么?谁来写历史?历史,其实就是发生在无数平凡或者不平凡的人身上的故事的集合。本书作者的童年,说平凡,和当时大多数因抗战而流亡的家庭的孩子一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说不平凡,他的童年充满了不安定的色彩,可能因为战火丧命。他给我们讲述的,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一个童年!

我一开始看伯威写的回忆,是出于好奇——曾经看过一个朋友的家族回忆,里面提到,她的一个美丽姑姑闺居云南深宅大院,却被一个上海来的‘小白脸”“拐跑了”。而伯威,就是这段浪漫史的硕果。读伯威的文字,能读出他的得天独厚,读出这段浪漫姻缘的绵绵延延。他的文字平和得体,正是越过了革命年代之后,父母的家庭教养,又从很深的地方,自然而然在走出来。

想到伯威肯写下这部回忆,我觉得真是一个幸运。人们因此得到一部真实生动的历史记录。而亲人们的音容笑貌留下来,自己把心又稳稳地放回原处,对伯威,对其亲人的在天之灵,都是一个永恒的安慰。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回忆了自1935年出生至1949年的人生经历。

这是动荡年代的缩影。作者出生不久,即赶上抗战爆发,跟随父母颠沛流离,从南京而昆明,而重庆,又昆明,又重庆,历尽波折,直到抗战胜利后始返上海。其间,作者以一个童稚的眼光目睹了抗战大后方之种种,并亲历了上海解放前夕面临时代转折的社会百象。

这也是民国日常生活的感性记忆。作者的父母曾分别供职于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家庭一直在随着民国政府的迁移而流动,举凡首都市民的日常忧乐,民国公职人员的处身境况,乃至陪都重庆的市井生活,作者都有感性而细致的记述。

作者简介:

胡伯威,上海人,1935年生于南京。抗日战争时随父母颠沛昆明和重庆。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在校期间错划为“右派”。“摘帽”后,在武汉从事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工作。退休前曾任国家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所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