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中国历史>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7.5

作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译者: 陈仲丹  |  [美] 罗友枝
出版年: 2008-08
页数: 249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32
丛书: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ISBN: 9787214049391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中国近300年的历史,18世纪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学者们更关注的是19世纪的变革和20世纪的革命。另外学者们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总体评价也不高,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的时期。而这本由两位美国女学者撰写的著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 本书的核心观点强调,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远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来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作者简介:

韩书瑞现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系执行主任。1966年,她从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耶鲁大学学习,并获得前往台湾学习中文的机会,1968年在耶鲁获得东亚研究的硕士学位,197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之后,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93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著有《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中国的千禧年之乱:1813年的八卦教起义》、《北京的寺庙与城市生活,1400—1900》等著作。罗友枝是位美籍日裔学者,196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她的研究方向是近代东亚和中国近代史研究,著有《中国南方的农业变化与农业经济》、《清代中国的教育与大众文化》、《晚清帝国与大众文化》(合著)等。

目录:

译者的话

插图说明

序言

第一章 政府政策

政治结构

社会政策

经济复苏

对外关系

第二章 社会关系

亲属关系

住地与社区

经济组织

恩眷

第三章 文化生活

城市生活刀

学者文化

物质文化

人生礼仪

年节礼仪

国家礼仪

价值观与信仰

第四章 社会变化

经济差异与发展

人口变化趋势

世袭地位

社会流动

少数民族的同化

边疆社会

新的组织

第五章 地区社会

华北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

东南沿海

岭南

中国西北

长江上游

中国西南

满洲

台湾

地区与国家

第六章 世纪的遗产

王朝的衰落?

增长与复杂性

鸦片战争

索引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