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中国历史> 辛亥年

辛亥年

8.0

作者: 祝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1-8
页数: 362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37794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祝勇简介:

一九六八年生,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驻校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阅读》《布老虎散文》主编、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至今已出版作品40余种。

创作以散文为主,中国“新散文运动”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长于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写作资源,梳理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关系,以当今时代的视角反思历史,同时以历史为依据反思当下。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为主题的系列丛书《祝勇文化笔记》,至今已出版9种。有《祝勇作品集》出版。

2002年以来,创作逐渐聚焦到明清历史题材的写作上。这一方面由于北京有大量的明清历史遗存,启发着他探索历史的真相,使他获得了强大的言说冲动,作为一个对历史敏感的写作者,他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想象和表述历史,另一方面,他的写作,得到了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等相关领导和学者的大力支持,使他对清宫历史有了更加深入了解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以故宫以主题的长篇历史散文《旧宫殿》曾在《花城》杂志以头题发表,现已出版五版,获“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提名奖、中国作协郭沫若散文奖,影响巨大。前文化部副部长、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郑欣淼先生说:“祝勇很早就把关注点聚集到了明清历史,特别是紫禁城上面来,他不仅沉潜于史料,而且对紫禁城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这种扎实稳健的风格,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难能可贵。他拥有敏锐的洞察力的灵活的视角,这刚好有利于发挥他的特点,对紫禁城作出与他人不同的阐释,使他的作品,成为一种独特的文本。”著名作家莫言认为:“在祝勇的所有创作中,《旧宫殿》是最成功的一部。他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游刃有余——他的学术功底、语言优势和驾驭叙事的能力。”以清代历史(尤其是清末民初历史)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散文集《纸天堂》已由三联书店出版。

2011年任北京电视台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辛亥》总撰稿。这部纪录片,仍然是以清宫为视角,对辛亥革命进行观察和反思。同年8月,长篇非虚构作品《辛亥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它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史,而是一部中国现代化转型史。它站在一个更加广泛的视角上,回望这场革命,评判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历史转折关头所扮演的角色。新鲜的角度,与大量珍稀史料,这使这一作品在2011年诸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

祝勇简介:

一九六八年生,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驻校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阅读》《布老虎散文》主编、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至今已出版作品40余种。

创作以散文为主,中国“新散文运动”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长于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写作资源,梳理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关系,以当今时代的视角反思历史,同时以历史为依据反思当下。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为主题的系列丛书《祝勇文化笔记》,至今已出版9种。有《祝勇作品集》出版。

2002年以来,创作逐渐聚焦到明清历史题材的写作上。这一方面由于北京有大量的明清历史遗存,启发着他探索历史的真相,使他获得了强大的言说冲动,作为一个对历史敏感的写作者,他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想象和表述历史,另一方面,他的写作,得到了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等相关领导和学者的大力支持,使他对清宫历史有了更加深入了解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以故宫以主题的长篇历史散文《旧宫殿》曾在《花城》杂志以头题发表,现已出版五版,获“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提名奖、中国作协郭沫若散文奖,影响巨大。前文化部副部长、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郑欣淼先生说:“祝勇很早就把关注点聚集到了明清历史,特别是紫禁城上面来,他不仅沉潜于史料,而且对紫禁城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这种扎实稳健的风格,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难能可贵。他拥有敏锐的洞察力的灵活的视角,这刚好有利于发挥他的特点,对紫禁城作出与他人不同的阐释,使他的作品,成为一种独特的文本。”著名作家莫言认为:“在祝勇的所有创作中,《旧宫殿》是最成功的一部。他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游刃有余——他的学术功底、语言优势和驾驭叙事的能力。”以清代历史(尤其是清末民初历史)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散文集《纸天堂》已由三联书店出版。

2011年任北京电视台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辛亥》总撰稿。这部纪录片,仍然是以清宫为视角,对辛亥革命进行观察和反思。同年8月,长篇非虚构作品《辛亥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它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史,而是一部中国现代化转型史。它站在一个更加广泛的视角上,回望这场革命,评判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历史转折关头所扮演的角色。新鲜的角度,与大量珍稀史料,这使这一作品在2011年诸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

目录:

第一章 末世

慈禧太后的许多举动是自相矛盾的,她推行新政,却对维新党人怀恨在

心,连姓名都在禁忌之列;她明志雪耻,却从不改她的奢华本性。

第二章 冬眠

端方的改革,势必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以风水迷信为立论依据的李

国杰的奏折显然是端方反对派的集体构陷,是忌妒、仇恨和阴谋的混合物。

第三章 春雪

朝廷宣布“皇族内阁”的那一晚,杨度或许会想起孙中山当年在东京对他

说的话:“与清政府谈改革,无异于与虎谋皮。”

第四章 标靶

生死存亡之际,载涛没有看到同仇敌忾的景象。帝国的同林鸟们表现出

惊人的自私、怯懦和冷漠,让心怀大志、却没有作战经验的载涛感到无

所适从。

第五章 车站

站房内,一灯如豆,照亮吴禄贞的面孔。这是一个能够改变历史方向的夜

晚,在这样一个深不可测的夜里,注定有人要死,有人要活。那些在晨光

中一梦醒来的人们,一定会为现实的突变而深感错愕。

第六章 风向

在孙中山就职这一天,唐绍仪在左右为难的处境中,让冯耿光给袁世凯发去

电文,辞去议和代表之职。但他并没有离开上海,北南对话仍然因他的存在

而藕断丝连。

第七章 船票

大连码头,梁启超自戊戌年那个血腥的秋天在天津登上日本军舰黯然去国

以来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他的眼睛湿了,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在胸中鼓

荡。这一次,他要用自己的成功告慰“六君子”的鲜血。

第八章 血海

汪精卫挥泪斩马谡,袁世凯则心领神会,通州城下,屠刀疯狂起落。革命

者的头颅,成为帝国祭坛上的牺牲。

第九章 背影

隆裕太后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晨,她梳洗罢,冠服整肃,等待早朝,

一直等到十点钟,宫殿里仍然一片空旷,连一只鸟的影子都没有。

第十章 广场

辛亥年的最后一天,北京的天安门对外开放,昔日天子脚下的臣民,第一次

以公民的身份走上皇城的城楼,第一次借用皇帝的视角,伫望这座从前的帝

都,“庆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大字标语,已悄然悬挂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