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思想>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8.5

作者: 林毓生
出版社: 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1994
页数: 408
定价: 16.50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学人丛书
ISBN: 9787108000729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林毓生,1934年生于沈阳(原籍山东省龙口)。七岁时移居北京(当时称作北平),先后毕业于北师附小、北师附中。14岁时随家人迁入台湾,1958年获台湾大学历史系文学士。1960年赴美深造,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哲学博士,1969年至1970年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1970年开始执教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学系,主讲中国思想史,于2004年退休,改任该系荣誉教授。

林毓生教授的著作主要有:

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 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 in the May Fourth Era(1986),(该书中译本《中国意识的危机》于1988出版)、《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1988)、《政治秩序与多元社会》(1989)、《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合著,1994)、《从公民社会谈起》(预定2007年出版)等。

作者简介:

林毓生,1934年生于沈阳(原籍山东省龙口)。七岁时移居北京(当时称作北平),先后毕业于北师附小、北师附中。14岁时随家人迁入台湾,1958年获台湾大学历史系文学士。1960年赴美深造,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哲学博士,1969年至1970年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1970年开始执教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学系,主讲中国思想史,于2004年退休,改任该系荣誉教授。

林毓生教授的著作主要有:

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 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 in the May Fourth Era(1986),(该书中译本《中国意识的危机》于1988出版)、《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1988)、《政治秩序与多元社会》(1989)、《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合著,1994)、《从公民社会谈起》(预定2007年出版)等。

目录:

目录

自序

中国人文的重建

什么是理性

论自由与权威的关系

再论自由与权威的关系

论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两种关于如何构成政治秩序的观念

――兼论容忍与自由

五四式反传统思想与中国意识的危机

――兼论五四精神、五四目标与五四思想

五四时代的激烈反传统思想与中国自由主义的前途

论梁巨川先生的自杀

――一一个道德保守主义含混性的实例

“开放心灵”的认识与了解

――一对“五四”中西文化接触的反省

一些关于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意见

超越那没有生机的两极

民初“科学主义”的兴起与含意

――对“科学与玄学”之争的研究

不以考据为中心目的之人文研究

民主自由与中国的创造转化

一个培育博士的独特机构:“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

――兼论为什么要精读原典?

四殷海光先生一生奋斗的永恒意义

在转型的时代中一个知识分子的沉思与建议

――为纪念先师殷海光先生逝世十周年而作

海耶克教授

学术工作者的两个类型

五钟理和、《原乡人》与中国人文精神

黄春明的小说在思想上的意义

如何做个政治家?

――为祝贺新生代台北市议员当选而作

面对未来的关怀

索引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