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国学> 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

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

8.7

作者: 唐君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
页数: 409
定价: 45.00元
丛书: 唐君毅著作选
ISBN: 9787500451938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传统深厚,诸家义理丰富多项,而思想有流变,不是无端而来,知其来处方知其去处,即有溯本归原的必要。本书纵线专就环绕一核心观念而开展对中国哲学问题的讨论,横向则广摄各家学说,分别其方面、种类与层次; 包括原理、原心、原名、原辩、原言与默、原辩与默、原致格物、原道、原太极、及原命等诸文,一皆可作为进入中国哲学义理世界之门户。由 再进,专就中国哲学核心观念“性”而论,既成 ;盖“命”不离于“性”,及就人之面对天地万物,而能有其理想,生出中国哲学广大之价值世界者,必因其“性”之义而起也。

本书之写法独特,唐先生言之为“即哲学史以言哲学”。唐先生反对无据而妄臆,盖古人之言,不能仅执一端,否则必造成不可解的冲突;而应就其所当之义,分疏条列,使之各得其位。顺是,唐先生把历史上中国先哲言人性之种种理论次第展示、以寻求其本原之义,还曾普遍水恒之价值,以寻求皆一一融和于一广大的义理世界之可能。本书就是以中国哲学各主要观念作为线索,足见唐先生对哲学问题思考之圆熟。

目录:

自序(写作缘起、本篇大意与未及之义)

一缘起

二本篇大意,

三本篇及次篇所未及之义

第一章原理上:“理”之六义与名理

一导言

二先秦经籍中之理及文理

三魏晋玄学与名理

第二章原理下:空理、性理与事理

四佛学与空理

五宋明理学与性理

六王船山及清儒与事理

七结论

第三章原心上:孟子之性情心与墨家之知识心

一本文宗趣

二论孟子之性情心或德性心之本义

三墨家之知识心与儒墨思想之所由异

第四章原心下:庄子之灵台心荀子之统类心与大学中庸之德性工夫论

四庄子之对人心之反省与虚灵明觉心或灵台心

五荀子之统类心及其与孟庄荀之思想之所由异

六总论四家之言心,并说大学中庸之德性工夫论

第五章原名:荀子正名与先秦名学三宗

一导论

二荀子论所为有名人所缘以同异及制名枢要

三荀子正名之目标及三惑之所以产生

四墨者言名与以名乱名

五惠施及道家言名,与以实乱名

六公孙龙派之言名,与以名乱实

七名之固善及本文结论

第六章原辩:墨子小取篇论“辩”辨义

一缘起

二辨小取论“辩”之七事非“辩”之七法

三辨“或”与“假”

四辨“效”

五辨“辟”

六辨“侔”

七辨“援”

八辨“推”

九辨“辩”之七事

十言之多方殊类异故——或是而然,或是而不然

十一言之多方殊类异故——不是而然,一周一不周,一是而一非

十二小取篇之论辩之宗趣

第七章原言与默:中国先哲对言默之运用

一导言

二先秦儒墨道法四家对言默态度之不同

三汉人之以言益言,与王充之辨言虚,及魏晋清谈中之言默相望以俱存

四佛家之科判与判教,与极言说之量以超言说,及禅宗之以言破言

五禅宗之传心,与宋儒之道统及心同理同之义,与宋儒之本自得以正面立言之态度

六清代学者之重辗转互证以训诂,与以言释言

七总述中国思想对言默之态度与儒墨道之三型

第八章原辩与默:墨庄孟荀之论辩

一墨家之论“辩”

二庄子齐物论之言“辩”与成心

三以明、两行与道通为一

四言与无言

五葆光与物化

六孟子之论“辩”

七孟庄之相异与二家可有之契合

八荀子之论“辩”

九孟荀之辩与默

第九章原致知格物上:大学章句辨证及格物致知思想之发展

一导言

二朱子大学补传之得失

三王阳明以大学之知为良知之说之得失

四重订大学章句及朱子阳明释物为事之误

五附论朱王二家以外与本文所陈者相类似之格物说

第十章原致知格物下:大学章句辨证及格物致知思想之发展

一朱子论格物致知与大学之止至善

二王阳明之致良知与大学之知止及明明德

三德性之知、闻见之知,及以格物致知为致知识之知之说

四朱王之融通及德性之知或良知与知识之知之融通

结论——知识之知与德性之知之四种关系

第十一章原道上:老子言道之六义

一序言

二道之第一义——有通贯异理之用之道

三道之第二义——形上道体

四道之第三义——道相之道

五道之第四义——同德之道

六道之第五义——修德之道及其他生活之道

七为事物及心境人格状态之道

第十二章原道下:老子言道之六义贯释

一如何会通此六义之道之讨论

二道体之存在之直觉的印证及要终以原始之道体观

三辨道相之对照物而呈于人心,当次于道体

四道之生物及物之有得于道,以成其德

五道之为自然律义及物之无常与道之常

六道为生活之道义及自然律与生活律

七道为心境及人格状态等之状辞义及“不道”一名所自立

八老子论道之思想之外限

第十三章原太极上:朱陆太极之辩与北宋理学中太极理气思想之发展

一导言

二太极图说之历史性问题

三太极一名之古训问题

四周子言太极之不同于汉晋诸儒织所在

五太极图说之太极与通书之诚道及周子所谓无极一名之诂释

六张横渠之依太和神两一以言太极义

七邵康节之合阴阳之象之和以言太极,及其道为太极,心为太极之说

八二程即人道以言天道即性理以言天理与气之生生不息义

第十四章原太极中:天地之根原问题,与太极一名之诸义,及朱子太极理气论之哲学涵义

一对天地万物根原问题之诸说与太极一名之诸义

二统体之理之所以必须建立之理由与实现原则

三生生之理与形式之理之不同,及气与西哲所谓质料之不同

四朱子之理不离气义之说明

五朱子之太极动静义之说明

六朱子理气为二而不相离亦不相杂义之说明

七朱子之理先气后及理生气义

第十五章原太极下:朱子太极理气论之疑难与陆王之言太极及即心言太极之说

一后儒对朱子之太极论之疑难与对太极之异释

二理不离气之二义及后儒之说与朱子之说是否可并存之讨论

三朱子之言心与气之灵

四心之昭明灵觉与生生之理之自觉

五生物成物之事中之本心之呈现

六象山之言心与理及己分内事与宇宙内事之合一

七朱子之心犹阴阳义及心有动静,与性无动静非阴阳义

八综论心理气三者之相依

九象山之皇极及阳明之言心之动静皆涵心即太极与本文结论

……

第十六章原命上:先秦天命思想之发展

第十七章原命中:秦汉魏晋天命思想之发展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