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真赏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艺术史> 翰墨真赏

翰墨真赏

8.2

作者: 万君超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赏读
出版年: 2012-11
页数: 195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4033452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翰墨真赏》自序

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翰墨荟萃——美国藏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2012年11月3日至2013年1月3日),共展出美国四家著名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六十件,被誉为是书画爱好者的“年度盛宴”,所以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上海博物馆还出版了论文集、画册,以及举办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可谓盛况空前。我在开展之后的一星期内,两次前往观展。对六十件展品中的绝大多数是比较熟悉的,有些还曾为之潜心研究过。所以,在开展前之前,我就在博客上陆续写了几篇肤浅的鉴赏文章,没有想到得到了一些书画爱好者的肯定和鼓励,所以在近二个星期内又陆续写了十余篇文章。

当我们在观赏一件书画作品或其他的艺术品时,有时不禁会问:“这件作品是何人、何时、何地创作的?他(她)为什么要创作这件作品?它是真迹,还是赝品?”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而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人,人们就称其为艺术史家或鉴定家。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艺术品爱好者,可能都无法正确或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书画的鉴赏和研学,入门容易,精深极难。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天赋。当然,我也没有能力完全正确和全面地解答这些问题。其实,我比大多数人也“懂”不了多少,我仅是在这方面所花费的精力稍微多了些而已。

我并非是书画史研究的专业人士,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略知些皮毛、一知半解的所谓“鉴赏者”。在我长达二十余年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曾经享受到许多的乐趣,也体味到了诸多的艰辛。但我始终让自己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一种超脱功利的心态,不求名利,不计得失;既不訾毁前人,也不妄自菲薄。我一直将明代学者王廷相的那句话作为座右铭:“潜心积虑以求精微,随事体察以验会通,优游涵养以致自得。”古书画是人类共同之财富,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任何人都无权将之玷污。

在本书所收录的近二十篇文章,绝大多数是我最近为了观看《翰墨荟萃》珍品展所做的一些“功课”,本来是想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与爱好书画的网友们分享。但当要将之结集出版,我内心实在有些惶恐不安。因为在诸多文章中,也有些自由心证之嫌,而有些史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核实,所以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近因□□□社长和编辑□□先生的力邀相约,盛情难却,只得奉命而为。饾饤文稿,结集出版。我不是一个在此方面有天赋和才学之人,但我是一个愿意终生学习的人。

在此需要说明一点:对本书中可能出现的谬误之处,责任均在作者,与出版社和编辑无关。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都允许人犯错误,也允许改正错误。这也能使得其他的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另外,对本书中所涉及的古代书画作品的评价和鉴定,纯属作者一家私见或自由心证。对它们实际的真伪和经济价格均不产生任何影响。

当代人最大的痛苦是精神上的彻底污染,心灵已失去了家园。没有信仰,更无所谓皈依,在物质和名利的追逐中已沦落为“孤魂野鬼”。而书画鉴赏或其他的艺术品鉴赏,或许能够使一个人的生活有所安宁,心灵有所寄托,品味有所提升,智慧有所通透……想去观赏《翰墨荟萃》珍品展的读者,如果能够从本书中得到一丝一毫的受益或启发,那我将为之“喜极翻倒”也。

作者简介:

万君超,祖籍江苏宜兴,1962年生于上海。斋号尔雅楼。书画鉴藏家、独立撰稿人,《收藏/拍卖》、《东方艺术〈书法〉》、《书与画》、《南方阅读》、《上海书评》等撰稿人。上海2008、2010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特邀学术撰稿人和大会嘉宾。现居上海。

博客:http://blog.163.com/wanjunchao138@126/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2777245/

目录:

《翰墨真赏》目录

(1)溪岸漫步

(2)乔仲常与《后赤壁赋图》

(3)鲜于枢与赵孟頫

(4)解读李郭画派

(5)倪瓒二画考辨

(6)《明皇幸蜀图》琐谈

(7)宋画小品的前世今生

(8)地狱图与罗汉图

(9)宋徽宗的“自画像”

(10)南宋皇帝的“小玩意”

(11)任仁发与《九马图》

(12)被朱元璋杀害的画家们

(13)杨妹子与杨娃

(14)《睢阳五老图》近世流传谜案

(15)一个不懂中文的书画收藏家

(16)水精宫道人漫笔

(17)停云馆四画札记

(18)《董美人》与上海的传奇因缘

(19)张大千与《曹娥碑》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