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an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艺术史> Artisan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Artisan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7.6

作者: Anthony Barbieri-Low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出版年: 2007-11-29
页数: 400
定价: USD 60.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295987132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中国汉代手工艺匠人的学术著作,书中讲到的早期中国,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汉朝。

早期中国最为著名的是流传下来的璀璨夺目的手工艺品。这些兵马俑、镀金青铜灯及其他中国发掘出来的古代艺术品,常常被人认为同创造它们的社会经济背景无关联,然而,这些艺术品是由对早期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创造出来的。在本书中,作者把历史分析、碑文分析和考古分析结合起来,对中国流金溢彩的手工艺品和碑刻及其创作者,重新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作者认为,对出土文物的研究比发掘更难。

本书首次叙述了一部深刻的中国早期手工艺匠人的社会史。手工匠人是怎么生活的? 怎么学徒的?手艺工匠是自由人吗?手工艺品是谁做的?他/她为什么做这个艺术品?是怎么做出来的?怎么卖掉的或者怎么辗转落入他人之手的?在这富于吸引力和启发性的分析中,作者从多方面探讨了这些手工艺匠人的生活和劳作生涯。首先,分析了手艺匠人的社会地位、社会流动性和在早期中国经济中的作用,据此探讨了手艺匠人在汉代的地位。随着深入研究,作者走进工匠作坊了解匠人是怎么学徒的,用的是什么工具,匠人作坊是怎样危险的场地。随着手工艺品流向集市,作者调查了几种手艺匠人和商人用的集市交易手法,包括现代得令人惊讶的手段, 比如家族商标、带有韵律的吆喝声和宫廷用品的廉价仿制品。作者认为,了解手艺匠人和他们所处的复杂的社会、商业以及技术环境,能使我们善待古代物质遗产。

从集市的肮脏嘈杂里,作者走进宫廷尊贵的氛围,伴着宫廷特有的视觉和物质文化以及宫廷专用手艺匠人。这种宫廷匠人是在劳工营和奴隶集市发现的另一个阶层的手艺匠人,正是这些包括女性在内的匠人,建造和装饰了早期中国大量的宏伟的宫殿、庙宇、塔。作者令人信服地论述了中国的汉朝廷用一种冷酷的数学公式最大限度地剥削这些被迫劳作的工匠而又不至于打破经济平衡或者引起暴动。

本书通过讲述创造我们今天知道的精美的手工艺品的手艺匠人,讲述了历史上的物质遗产。全书共六章。第一章:引言,第二章:社会上的手艺匠人,第三章:作坊里的手艺匠人,第四章:集市上的手艺匠人,第五章:宫廷手艺匠人,第六章:铸铁行的手艺匠人。

作者在引言里说,尽管自己受过历史学、考古学和艺术历史学的训练,但自己不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也不是艺术历史学家。要是非说不可,自己也许可以称为物质-文化历史学家。他从自己已往对中国早期历史的研究中认识到,对问题的任何综合性理解,必须通过多样化的多学科的资料来取得。本书的研究方法,反映了这个观点;引用文献和资料是多语种的 - 主要是英文,其次还有中文、日文和法文。

作者在这章里还谈到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艺术历史学家研究的缺点。

本书适用于任何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人,也适用于对比较社会史、劳工史和亚洲艺术史感兴趣的学者。

本书出版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othar von Falkenhausen评价说,本书是“对一个重要的论题的新颖而权威的研究,……毫无疑问,本书是论述延续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汉代社会和经济史的最重要的英文版著作”, 剑桥大学中国史讲师Michael Loewe也给予很高的评价,Loewe从1963年至1990年连续讲授中国史27年。

作者Anthony J. Barbieri-Low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中国史副教授。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