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冥想的心理学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佛教>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

8.3

作者: [瑞士] 荣格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从易经到禅
译者: 杨儒宾
出版年: 2000-11
页数: 250
定价: 1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1493620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荣格(1875~1961)

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苏黎世学派的领导者。他深受弗洛伊德器重,后因理论的分歧,而自创学派。其突出心理结构的整体论的方法论,扩大潜意识的内涵和功能等等,对心理学及宗教、历史、艺术、文学有深远影响。

荣格是瑞士精神病学家,他生于凯斯威尔一乡村,因父母关系紧张,从小养成孤独性格。1900年获得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2年又获得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5年任该校精神病学讲师。后退职,自己开业。1906年他与弗洛伊德通信,翌年去维也纳会晤弗洛伊德,深受弗洛伊德的器重,1911年他们共同创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荣格被选为第一任主席。不久与弗洛伊德在理论上发生分歧,1914年他离开弗洛伊德,创立分析心理学派。20年代后,他因要研究集体潜意识的性质与现象,远赴非洲、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考察原始人的心理历程。1932~1942年任苏黎世联邦综合技术大学教授。1944年他又回到巴塞尔大学任医学心理学教授。先后被哈佛、牛津大学等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力比多的转化和象征>>(1912);<<潜意识心理学>>(1912);<<心理类型>>(1921);<<分析心理学的贡献>>(1928);<<寻求灵魂的现代人>>(1933;台湾中译本黄奇铭译,1971;大陆中译本为苏克译,1987);<<集体潜意识的原型>>(1936);<<人格的整合>>(1940);<<心理治疗的实践>>(1954);<<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58;中译本成穷等译,1991);<<记忆、梦、反思>>(1961;中译本刘国彬等译,1988);<<人及其象征>>(1964);<<心理学和东方>>(1978)。

译者――杨儒宾,1956年生,台湾台中人,台大中文博士,清华大学中语系及文学所教授,著作及译著有《庄周风貌》、《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等书。

作者简介:

荣格(1875~1961)

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苏黎世学派的领导者。他深受弗洛伊德器重,后因理论的分歧,而自创学派。其突出心理结构的整体论的方法论,扩大潜意识的内涵和功能等等,对心理学及宗教、历史、艺术、文学有深远影响。

荣格是瑞士精神病学家,他生于凯斯威尔一乡村,因父母关系紧张,从小养成孤独性格。1900年获得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2年又获得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5年任该校精神病学讲师。后退职,自己开业。1906年他与弗洛伊德通信,翌年去维也纳会晤弗洛伊德,深受弗洛伊德的器重,1911年他们共同创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荣格被选为第一任主席。不久与弗洛伊德在理论上发生分歧,1914年他离开弗洛伊德,创立分析心理学派。20年代后,他因要研究集体潜意识的性质与现象,远赴非洲、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考察原始人的心理历程。1932~1942年任苏黎世联邦综合技术大学教授。1944年他又回到巴塞尔大学任医学心理学教授。先后被哈佛、牛津大学等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力比多的转化和象征>>(1912);<<潜意识心理学>>(1912);<<心理类型>>(1921);<<分析心理学的贡献>>(1928);<<寻求灵魂的现代人>>(1933;台湾中译本黄奇铭译,1971;大陆中译本为苏克译,1987);<<集体潜意识的原型>>(1936);<<人格的整合>>(1940);<<心理治疗的实践>>(1954);<<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58;中译本成穷等译,1991);<<记忆、梦、反思>>(1961;中译本刘国彬等译,1988);<<人及其象征>>(1964);<<心理学和东方>>(1978)。

译者――杨儒宾,1956年生,台湾台中人,台大中文博士,清华大学中语系及文学所教授,著作及译著有《庄周风貌》、《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等书。

目录:

1《西藏度亡经》的心理学

一、经文内容概观

二、诸神的意象之实在性――心理学与形上学

三、灵魂内部的神性

四、无意识的分析乃是心灵的通过礼仪 ――投生中阴

五、集体无意识的领域――实相中阴

六、临终幻象――临终中阴

七、灵魂关心幽明之界彼岸

2瑜珈与西洋

一、西洋精神的现况

二、瑜伽对欧洲人的意义

三、现代心理分析与瑜咖

3如梦似幻的印度世界

一、孟买杂感

二、泰姬玛哈陵与商奇浮图

三、优雅的印度妇女

四、印度人的内敛性格

4印度能教导我们什么?

一、佛教从印度消失

二、印度人的无思之思

5印度的圣者

一、印度风土之魔力

二、生命中“自我”与“自己”之矛盾

三、因修行而形成的人格状态

四、东洋传统的借鉴

6试论《涅磐道大手印瑜珈法要》

一、东西方思维的歧异

现代的哲学与心理学/近代西洋中宗教与科学唯物论的对立/心灵潜在结构之无意识/东洋宗教里的心灵观念/东洋的内向性与西洋的外向性/在东西相会的现代世界中如何相处/东洋的心灵之面相/主体因素的心灵结构/无意识内的内在补偿作用与超越的功能/无意识为心灵母型/理解自己,东西相会

二、经文述评

礼敬三宝/礼敬惟一真心/不知惟一真心之后果/诸欲之果/超越的合一/自我之大解脱/真常心之本性/真常心之诸名/心灵之无时间性/真常心之真貌/真常心不生/内观之瑜珈/内心本性/此论之神妙/四正道/亮光/涅磐道之瑜珈

7佛陀法语

8阿贝格(Abegg)《东亚的心灵》序言

9铃木大拙《祥佛教入门》导言

10东洋冥想的心理学

一、印度艺术里显现的实在感

二、《观无量寿经》之冥想

三、十三层之冥想――定善观

四、修行不及者如何往生――散善观

五、自己催眠,主动想像

六、显现本来自己的佛陀

七、瑜珈的根本精神

八、各种意象的象征体系及其意义

九、探求无意识时面临的难题

十、超越个人的无意识领域

11易与中国精神

一、占卜之为物

二、偶然的一致之意义――同时性

三、请教《易经》

四、《易经》答语之意义

五、我的解释之立场

六、坎与井

七、让读者判断

12论同时性(Synchronicity)

一、巧合的事例

二、超感官知觉与灵力

三、占星术的意义

四、巧合与预定和谐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