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佛教>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

7.5

作者: 李裕群
出版社: 文物出版
出版年: 2003-5
页数: 267
定价: 26.00元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考古新视野丛书
ISBN: 9787501014095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研究的是中原北方地区北朝晚期的石窟寺,在年代上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和隋朝。这一时期,在南北和东西文化不断地碰撞和交融下,石窟造像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样式和新内容,构成了这一阶段独特的风貌。学术界往往称其为上承北魏之余绪,下开唐代之先河,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因而研究北朝晚期石窟造像在中国佛教考古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在实地调查、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了邺城、太原、固原、天水和敦煌五个区域的石窟寺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石窟处于都城或中心城市附近,洞窟数量较多,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大体反映这一时期石窟寺的总体特征。作者采用考古类型学方法,首先从各区石窟寺的类型着手,进行分类排队,找出其前后演变发展关系,进而对各区石窟寺作分期与年代探讨。在此基础上,作区域之间的横向比较,找出各区之间的异同关系,揭示了东西部石窟寺之间由不平衡向平衡发展演变的规律,并对产生这种变化的诸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邺城地区石窟与刻经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李裕群,1957年生于浙江桐乡。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其后在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工作。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并在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与佛教考古。曾发表《天龙山石窟》、《试论成都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隋唐时代的扬州城》等数十篇论文及著作。

目录:

绪言

上篇 石窟寺区域类型研究

壹 石窟寺的类型

一 邺城附近诸石窟

二 太原附近诸石窟

三 固原须弥山石窟

四 天水麦积山石窟

五 敦煌莫高窟

贰 石窟寺的分区

一 诸石窟之间的横向比较

二 区域成因的诸要素分析

三 结语

下篇 邺城地区石窟与刻经研究

一 刻经洞窟的分类

二 洞窟与刻经的关系

三 造像题材与刻经的关系

四 刻经反映的石窟性质的变化

五 刻经与末法思想

六 刻经反映的邺城三阶教的影响

七 结语

后记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